![](https://img.haomeiwen.com/i21616815/7750c77f3e11fcfb.jpg)
01
昨天,看到读书叶子伯乐推荐一位作者的文章《跟着《西方美术史话》来一场空前的视觉盛宴》,便想到要写一篇有关绘画的小文。
想到前年年底,每晚上两个小时西方美术史的滋养,如一场宏大的盛宴一般,如饥似渴,十分过瘾。那些美好的夜晚留存在我的记忆中。
当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便产生出由哲学、宗教、艺术为代表的人类文明。
哲学,是人类的思想荟萃;
宗教,是人类心灵的寄托;
艺术,是人类对万物之美的诠释。
西方美术史,为人们描绘了人类历史文明发展进程粗线条的轮廓。
总想抽点时间,把听课笔记好好整理整理,但由于各种杂事的困扰,一直没有去做。
02
早晨起来我翻了下《西方美术史话》和《世界名画》两本书,都没有找到有关对于《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的介绍。只是在《世界名画》中找到了约翰内斯·维米尔另一画作《厨娘》和另一风景画。
约翰内斯·维米尔,荷兰代尔夫特的画家,(1632年~1675年)。维米尔在代尔夫特受到本地人的尊敬,但在家乡以外他几乎默默无闻。维米尔一生画作并不多,仅存的几幅经历了历史的考验。
直到19世纪,有研究者重新发现了维米尔,才使他的声望逐渐高涨。现在,公认维米尔是荷兰黄金时代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与哈尔斯、伦勃朗并列其名。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是17世纪荷兰画家约翰内斯·维米尔于1665年创作完成的一幅油画,也是约翰内斯·维米尔的代表作之一。现收藏于荷兰海牙莫瑞泰斯皇家美术馆。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描绘了一位身穿棕色衣服,头戴黄、蓝色头巾的少女。她的气质超凡出众,宁静恬淡从容、欲言又止,栩栩如生。她看似带有一种既含蓄又惆怅的、似有似无的伤感表情,惊鸿一瞥的回眸使她犹如黑暗中的一盏明灯,光彩夺目,平实的情感也由此具有了净化人类心灵的魅力。
该画采用了全黑的背景,烘托少女外形轮廓,似乎她是黑夜里的明灯,但不夺目不耀眼,十分温和,构成了强烈视觉效果。
在画作中,作者以闪烁着光芒的珍珠耳环将少女明亮的双眸、娇嫩的唇瓣白色的衬衣领口耳后的黑暗空间等分散区域结合在一起,使之构成一个鲜活的整体。
(此段内容大部分来自于网络,本人有删改。)
这幅画面世三百多年来,世人为画中女子惊叹不已!
先说少女的服饰,头上的围巾采用黄蓝两色,在头上包裹着,然后下垂到少女的背后,线条柔和有质感。让人猜想,在少女的围巾中是否有一条长长的大辫子?
再看少女的动作,她侧身回首,似乎想要与人说些什么,但又欲言又止。少女面部的表情,似笑非笑,其中略带淡淡的忧伤。她的眼神清澈明亮纯净,她看到了什么呢?
看到这,让我想到了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少女的回眸,有着《蒙娜丽莎》般的微笑,并与之相媲美。
这幅画的主题是少女戴的珍珠耳环。耳环的明暗变化,成为了点睛之笔。特别是在整个深色的背景下,增加了神秘的感觉。不禁让人想到这位少女到底有着怎样的真实身份,似乎是一个千古之谜。
因此说,这幅画有着《蒙娜丽莎》般的迷人之处和异曲同工之妙。
03
2003年彼得·韦伯执导了电影《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影片由斯嘉丽·约翰逊、科林·费斯主演,于2003年9月7日在美国上映。
该片改编自作家崔西·雪佛兰的同名小说,讲述了17世纪荷兰肖像画家维梅尔以家中的一名女佣为模特,创作出世界名画《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的故事。
少女葛丽叶是画家的女儿,由于父亲失明,家道中落、食不果腹,母亲只好让她背上简单的行李,到富人家帮佣。葛丽叶来到了画家维梅尔家。
在这个看起来富有的家庭里,维梅尔与妻子、岳母和六个孩子过着安定体面的生活。但事实上,这不过是个繁华的外表。维梅尔的妻子嫉妒成性,完全不理解丈夫的艺术。在这个母系社会的家庭里,维梅尔像一个格格不入的外人。
然而这个家庭的全部生活来源却都要靠他的作品换来,于是,正处在创作盛年的维梅尔不得不屈从于一位赞助人的支配,画一些受欢迎的作品。这样岳母才可以继续在家中趾高气昂,妻子才能一个接一个地生孩子。
葛丽叶被维梅尔的工作深深地吸引,而维梅尔也发现了葛丽叶所拥有的极高的艺术天赋,葛丽叶能够理解他的画要表达的内涵,而不是像他的妻子那样对艺术一窍不通。
由此,两人互生情愫。妻子愈发歇斯底里、疑神疑鬼,维梅尔无比谨慎和压抑,不敢跨越雷池半步。
最后在赞助人的要求下,维梅尔终于可以光明正大的画葛丽叶了。葛丽叶也知道自己永远没有机会真正靠近这个她心仪的男人,她选择了默默地离开。
创作者们的思路都是无限广阔的。电影是在演绎画作背后的故事,或许当年画家与少女确实有着恋恋不舍的情愫。而电影的创作者们,把他们搬上了银幕。
![](https://img.haomeiwen.com/i21616815/ea8283ca8ce3c076.jpe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