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前段时间发布过的一篇旧文。最近读《高效阅读法》有了新的感触,于是扩充重写了一遍。
最近看到一位在读大学的朋友说:自己马上高三了,读书却读不进去,感觉自己简直要崩溃!
还有一位同事也发出了同样的感慨:自己想读书、但总是静不下心来,每次拿起书,不到半小时就感觉百无聊赖,于是又忍不住看手机。
我觉得这个问题,可能有三种原因——第一个肯定就是自己的原因了。书读不下去,很可能是自己根本就不想读,但又不得不读,这种心情非常纠结;
第二个原因是,你受到环境的影响,比如家里太吵闹,或者平时都在上班、上学,应付各种事情,以至于每天都忙不过来,更没时间读书了;
当然还有第三个原因:既不是你自己的原因、也不是环境,而是书本本身的原因。
接下来我们一个个来分析,帮助你找到解决方案。
首先说自己的原因。
相信很多朋友都跟我一样,小时候为了应付考试、被家长逼着读书;后来为了升学考试,又逼着自己读书。再后来,大学毕业、进入职场,以为现在终于可以不用读书了。这时候,我们才发现: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读书,反而是一种成本最低的学习方式。
我们做个假设:假设有一天,读书也像玩手机一样简单、方便,随时随地都能拿出一本、读上几页,并且不要求自己一定要学会什么。这样一来,你可能就会有兴趣读书了。
那么,如何让读书这件事,变得跟玩手机一样有趣呢?
我给你推荐三个小建议:
第一个建议是:不必把每一本书都读完。
在读一本书之前,很多人都预设了一种观念,那就是:一旦翻开书,就必须把这本书读完。如果读不完,就会非常自责,觉得自己太没用了。可是,正是这种观念,让读书变成了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如果我们不能按时读完一本书,就会产生一种无形的压力。当我们把“读完一本书”当作是读书的目的,我们就失去了阅读的快乐。
如果你读书是为了学习知识,那么,你完全可以从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开始;
如果你读书是为了消遣,那么,一本书有没有读完,又有什么关系呢?
如果你是学生……如果你是学生的话,我还是建议你,认认真真的去读自己的教科书吧!对于课外读物,你倒是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
第二个建议是:在读一本书之前,先建立对书的兴趣。
我有一位同事,他是一位出色的摄影师和视频后期剪辑师,但他非常不喜欢读书。每次看见我买一大堆书回来,他就会感慨说:唉,如果我有你这样的耐心就好了。
后来,这位同事接到一个业务,要剪辑和包装一段企业培训的宣传片。听说,这家企业的老板,最近带领全公司的管理层去了一趟日本,学习那边的管理技术,这段视频有很多地方就是在日本工厂拍摄的。
这位同事在剪辑视频之前,花了不少时间去了解日本的历史文化。在这段时间,他对日本历史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甚至能静下心来读书了!
要知道,自从毕业以来,他已经好几年没有读过一本书了!
这就是兴趣的力量。
所以,如果你平时没有阅读的习惯,要开始读一本书之前,不妨花点时间、去建立对这本书的兴趣。你可以先从了解作者开始,知道他的一些趣事,或者找一些他的音频或视频,慢慢地对作者产生好奇,进而引发阅读的兴趣。
我身边有不少朋友,他们都是从听音频开始的,用30分钟到一小时到时间,听完某本书的精华讲解,然后对这本书产生兴趣、最后再去买书来读。
这样一来,你对这本书的好感,也会增加不少。
我给你的第三个建议是,从每天5分钟开始。
读书是有门槛的。如果你还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没关系,先尽量降低自己的阅读门槛,从每天阅读5分钟开始。
建议你可以找一些比较薄的书来读,读完之后,再读下一本。
而且,有不少经典著作,都发行过比较小的口袋本,方便随身携带。等你适应之后,再逐步增加每天的阅读时间。
以上三个建议,可以帮助你慢慢养成阅读的习惯。但读书不仅仅是习惯,还要有适合自己的环境。
有一句禅诗是这样说的:“心随境转是凡夫,境随心转是圣贤。”
也就是说,大多数人都比较容易受到环境的干扰;只有圣人,才能在任何嘈杂的环境下静下心来。
那么,如何营造适合阅读的环境呢?
你可以在你的城市里,找到自己喜欢的书店;也可以去适合阅读的咖啡厅,读过一个安静的下午;还可以在自己的家里,打造一个“读书角”。
就像我,把家里的阳台做成了一个小小的书房。不需要太多东西,一个书架、一张适合躺着看书的椅子、还有一张折叠桌,就够了。
尤其是夏天的时候,泡一杯茶,或者一瓶冰可乐,再放上几本书。当你来到这样的环境,也会产生读书的念头。
刚才,我们聊到了让读书变得有趣的方法、聊到了如何营造适合读书的氛围,但还有一个原因、让我们读书读不下去,那就是——书本的原因。
你可能会说:自己读书读不下去,还怪书本不好了?
还别说,真有这种可能。
读书也有很多不同的类型,每个类型的书,都对读者都有着不同的要求。
我们可以把书简单归纳为四个类别:消遣类的书,工具书,畅销书,以及非常系统、非常烧脑的书。
第一类书是消遣类读物。
比如漫画、小说,对读者的要求比较低,没有阅读门槛,只要认识字,谁都能读几页。
这样的书可以起到消遣和调节的作用,可以放松身心、满足我们的娱乐需求,但读多了没什么“营养”。
当然,这里的“消遣”又可以大致分为三种层次:
最高层次是世界文学名著,可以给你潜移默化的影响;中间一层是益智类读物,让你放松的同时、能够培养出新的兴趣;最低一等就是纯粹的故事、笑话和段子了,只能给你带来欢笑,或者一点点感动。
第二类书是工具书。
比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英汉大词典》、《百科全书》,它们是用来帮助我们查阅资料、辅助阅读的,这类书知识丰富、门槛也不高,摆在书桌上偶尔翻一翻。
这类书实用性强,几乎没有太多的娱乐性。你很少见过有人会读《新华字典》读上瘾了吧?
第三类书是通识类读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畅销书”。
它们通俗易懂、且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在当下非常流行。比如《时间简史》、《经济学通识》、《极简中国史》、《色彩心理学》,涉及的领域非常广,但只要有一定的基础、人人都能读懂。这类书主要作用是开阔视野、丰富你的谈资,即使你不懂经济学、物理学,也能稍微轻松就入门了。
很多经管类书籍,包括《创业维艰》、《牛奶可乐经济学》、《影响力》都属于这类。
第四类是非常烧脑、又非常系统的经典书籍、教科书。
这类书的门槛,可以说是最高的——如果你不是本专业的学生,或者缺乏一定的阅历、积累,基本上是读不懂的。
比如《国富论》、《社会契约论》、《资本论》这类经济学、社科经典,或者《金刚经》、《道德经》这样的哲学经典,又或者《逻辑学》、《几何原本》……
如果没有一定的基础,最好别轻易去碰这些书;即使你硬着头皮读完了,也未必能产生效果。
你可能会问:我没有基础,就不能读经典书籍了吗?我就是想读《社会契约论》怎么办?
这里呢,我给你一个小小的建议,那就是——在阅读这些书之前,先丰富一下自己的阅历、见识,比如多跟别人交流、看看这方面的纪录片、杂志,或者从通俗类读物开始,逐渐提升自己的阅读门槛。
比如,你想了解经济学,与其一开始就抱着马克思的《资本论》或者凯恩斯的《通论》,不如先翻一下《牛奶可乐经济学》、《经济学通识》,有一定基础之后,再去看这些经典书籍;
比如,你想了解社会学,不妨也找一些有趣、有益的通俗读物,慢慢提高自己对社会学的理解,然后再去了解一下法国近代史;在这个基础上,你再读《社会契约论》,就能理解卢梭为什么要提出“人人生而平等”这样、在当时的人看来“大逆不道”的观点了。
如果你还有兴趣,还可以再读一读埃德蒙的《法国革命论》,你就能理解《社会契约轮》这本书在当时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以及什么样的悲剧……
聊到这里,你可能已经发现了:经典书籍,其实并不是孤立的个体;书本与书本之间的知识点,其实有着非常紧密的连接。我们要了解一个领域,只读一本书,是远远不够的。
比较好的做法是:先找一本简单的、入门的书,培养自己的兴趣,然后再顺着这本书、找到更深一层的知识点,再读、再思考、再找更多的书来读。
这些书本,就像台阶一样,一步一步地把你往上推。直到有一天,你回过头来,才发现:自己已经站在了这个领域的知识高峰。
好了,今天这个话题,我们就聊到这里。
最后一起来回顾一下,你今天收获的内容。
读书,读不下去的时候怎么办?
如果是自己的原因,那就尝试这三个方法:
第一是不必把一本书读完,挑自己感兴趣的部分来读;
第二是,在读一本书之前,先建立起自己对书本的兴趣;
第三是,从比较薄的书开始读,不要给自己太多压力。
如果书读不下去、是环境的原因,那就定期去书店逛逛吧!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特色的书店和图书馆,就像我们重庆,就有好几家网红书店,非常值得一去。
如果是书本的原因让你读不下去,那么,去挑一些入门的书来读吧!由浅入深,也是一种很好的策略。
另外,我们也不必纠结于某一本书。这本书读不下去,就换另外一本,总有一本适合你。
读书应该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如果你想读书、但总是读不下去?那就从每天阅读5分钟开始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