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爱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百人百姓百脾气,说的就是心理学上的人格气质类型。
比如一个急脾气的人,遇事就慌张着急,耐不住性子,不能沉着稳定,容易改变嘛,挺难!因为属于人格类型特点,具有先天特性,这就是常说的不要试图改变一个人!
那么,是否可以改变我们自己呢?
这是一个好问题,非常珍贵的好问题!
我觉得回答也得遵循人格气质类型理论,假设让我这个内向的人变得外向起来,让我这个急脾气的人变得稳重些,也很难,这就是知道做不到。
但也不是没有希望,因为心理特质还有一个开放性维度,一个人自己想改变还是有可能的,这就是努力的意义,主观能动性的价值。
大学时候有老师忠告大家好好练字,这位老师举例她自己就曾换过好几种字体,作为建筑教育人士这是基本功。
到底如何对改变自己保持合适期望呢?过高是自欺欺人,过低是动机不足,用胡适这段话作为答案非常到位:
“别管他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又一寸的欢喜”!别管自己有多少改变,能改变一点点就可以,保持改变觉察意识最关键。
上面这些还是作为自我防御,说个故事。
有事要去外单位,时间较为紧张,打算骑个公共自行车过去,遇到熟人人家车子停在老远地方。
不久熟人打电话过来,说开车送过去,想了想骑车还得还车子,耽误时间,就同意了,告诉“在路南”。
过了好久,不见过来,终于接到电话,问是否在南北路上刚过东西路的路南,原来开车去了东西路上,以为走在东西路路南。
这也没啥,只不过自己突然着急,表现为责怪语气,“就是沿着南北路一直朝南走的啊”!
后来,很不好意思自嘲,“你这好意送过去,助人为乐,还被责怪起来”,彼此笑起来。
反思,这个着急背后是责怪,责怪背后是完美,完美背后是不接受最差可能,问题在于生活真相不但不是事事如意,反而是事事不如意事事不顺利!
出门晚了些,可能迟到,真迟到了就得接受迟到这个不如意,要么提前电话说明,要么接受迟到惩罚,这才是合理应对,也叫做担责能力!
一个遇事不如意,动辄怪罪外部的人,本质就是不能自我担责,大丈夫一人做事一人担,甚至能替别人担责,这才是稳重冷静的根源!
遇事沉着冷静的人,同样是事情烦心不顺利,但人家接受最差情形,有应对最差方式,能承担个人责任,才会表现冷静。
由此而言,遇到不顺做到不着急,对策就是分类应对,最差结果能自我担责,最好结果去积极争取,最可能结果接受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