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社会性动物》读书笔记

《社会性动物》读书笔记

作者: 骁曌 | 来源:发表于2019-11-07 22:33 被阅读0次

《社会性动物》的作者E·阿伦森是当代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他是美国心理学会历史上唯一一位在研究、教学和著作三方面均获得最高奖的心理学家。书中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释我们常见的现象背后的心理学原因,帮助人们理解社会现象的本质,从而指导人们做出对生活、对社会有益的改变。

本书主要讲解了三个主要内容:第一,通过人类思维的三个特征,了解个体是如何看待他人和理解世界的;第二,通过从众现象,理解个体是如何受到群体的影响,发生态度或行为的改变;第三,透过偏见现象,来看人与人之间是如何产生联系并且相互作用的。

人类思维的三个特征
人类思维的第一个特征是思维的保守性。
每个人都有一套属于自己的认知模板,认知模板形成于个人的不断累积,诸如知识,环境,家庭,心理等各种因素的总和。认知模板的作用在于帮助我们给身边的事物进行快速分类,并给出有效的应对策略。

关于认知模板,最熟悉的例子就是“第一印象”,陌生人通过首次见面,形成彼此的第一印象,在短期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我们所有的判断,比如性格,衣品,谈吐等方面,都会基于彼此的第一印象进行延展。

所以,人类的认知具有保守性,我们通过脑海中已有的信念、态度来了解他人,后续的相处也是在不断验证自己对他人的认知。

人类思维的第二个特征,便捷式判断。

便捷式判断是一种心理捷径,它不需要思考,只需要选择特定的规则,直接用于手头的问题就可以了。这也是我们大脑进化的结果,能不用脑就不用脑,能少用脑就少用脑。为了节省时间和精力,把理性思考用在更重要的事情上。

人类思维的第三个特征,即我们总想知道各种事情发生的原因,也就是进行归因,尤其当这件事是消极的,或是在我们意料之外的,通过分析这些事情发生的原因,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某个人、某件事。对事情的归因可以增进我们对他人的了解。

比如公司的某个同事,平时一直温柔有礼貌,可是今天却突然大发脾气,我们就会想知道事情的原因,来增进我们对他的了解。

从众现象——个体受群体的影响,而发生的态度或行为的改变。

从众,又俗称为“随大流”,指一个人由于受到他人的压力,改变自己原本的意见或行为,也就是说,让自己的行为和意见与群体中的大多数人保持一致。

现实生活中的从众现象也十分普遍的。比如你很想抽烟,但是在禁止吸烟的场合你忍住没抽,这就是从众;又比如过马路时,明明是绿灯还没亮,但是周围人成群结队往前走,这时你也忍不住跟着一起走。

之所以人们会做出和自己信念不同的行为,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为了保证自己的正确,保证自己的正确,是因为我们希望自己看起来是智慧的、理性的。

另一个原因是为了获得奖励、逃避惩罚。是因为我们希望获得他人的喜欢和欣赏,同时尽量避免被他人嘲笑和拒绝。

影响从众发生的因素

书中通过所罗门·阿希的实验,证明了:当施加压力的群体人数达到3人或以上、且他们意见一致,或者群体的权威性较高,又或者这个群体对个体来说比较重要,那么个体发生从众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这也就是从众现象发起的基本因素了。

偏见现象&群体中个体关系

人与人之间产生联系时,总是伴随着偏见。偏见是一种先入为主的负面态度,是人们根据不全面或错误的信息概括而来的。我们每个人在某种程度上都存在偏见,针对某些民族、国家、不同生活背景的人、不同性别的人,或者仅仅是对某种食物。

偏见产生的原因

人类会对周围的人、事、物进行分类,最常见的分类方式是分成“我们”和“他们”,这样的分类会导致两种后果。

第一种是同质性效应,意思是,我们认为“我们”当中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有不同的性格和生活方式,而“他们”都是相似的,具有统一的特征。

比如提到自己所居住的城市的时候,我们会认为身边每个人的性格、饮食习惯都不相同,但是在提到外省的人时,比如东北人,我们会认为这个地方的人性格豪爽,能喝酒。而四川人湖南人肯定特喜欢吃辣,甚至顿顿离不开辣椒。

第二种是内群体偏爱,意思是,无论从哪个角度,我们都觉得自己的群体更好、更优秀。也就是说我们会亲近、喜爱内群体的成员,疏远、排挤外群体的成员。

特别是在资源有限的时候,“我们”和“他们”之间会产生竞争。为了维持“我们”成员的优越性,我们会选择关注“他们”不好的信息、忽视好的信息,正是这些不全面的信息导致了偏见的产生。

那么如何消除偏见呢?书中通过实例得出的结论是:“偏见一旦产生便很难消除,仅仅减少竞争和冲突是不够的,需要通过合作的方式让彼此产生相互依赖。”

《社会性动物》这本书让我们知道,人类作为社会性动物,心里想的、嘴上说的、手上做的都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但这本书更大的意义在于,让我们意识到人类的思维方式并不完美,经常会产生各种错误,各种偏见。那么也只有正面看清问题,我们对待问题的态度也会发生改变。

相关文章

  • 007-14班第五组作业雨汇总(20170814)

    8月的第二次作业雨,来,直入主题。 007-1003 崔智 《社会性动物》读书笔记 点评:非常有趣的读书笔记,没有...

  • 【读书笔记】社会性动物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们对别人的信念和行为所产生的影响。 从众:由一个人或者一个团体的真实的或是臆想的压力所引起的人的...

  • 【读书笔记】《社会性动物》

    亚里士多德说过,人是一种社会性东西。他人的想法或行为对个人会产生影响。比如大家觉得女孩就应该做烹饪玩娃娃,奖赏或鼓...

  • 《社会性动物》读书笔记

    攻击行为分为因愤怒而引起的敌对性攻击,和为达到某种目的而进行的工具性攻击。现实生活的经验也常常告诉我们:攻击性的言...

  • 《社会性动物》读书笔记

    从众 人们如果想要发展自己的才能,需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有一定的个性而不是与大家保持一致,如果我们太过于在乎外界的...

  • 《社会性动物》读书笔记

    《社会性动物》的作者E·阿伦森是当代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他是美国心理学会历史上唯一一位在研究、教学和著作三方面均获...

  • 读书笔记—《社会性动物》

    50本专业书籍之6—《社会性动物》,基本读完。 人是社会的产物。这话我们都知道。 但是,究竟应该怎么理解呢?呵呵,...

  • 社会性动物读书笔记

    几个世纪以来,哲学家们一直认为人类的认知是完全理性的:所有人都试图尽其所能去做正确的事情,保持正确的信仰,在最大限...

  •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 - 《社会性动物》读书笔记

    原文地址:https://ricstudio.top/archives/socialism-animal-read...

  • 《社会性动物》 读书笔记pdf

    艾略特·阿伦森,美国当代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在科学研究之外,他还热心于心理学的教学和科普工作,是美国心理协会历史上...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社会性动物》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gybb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