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疫情,“被迫宅”。其实和日常的“主动宅”差异并不是很大,无非少了遛弯儿的机会。
依稀记得,2018年8月,从公司辞职准备到司法局报到,结果一直没通知,在家闲了十多天,喝茶聊天看书。朋友们不停地问:“是不是人家不要你了,怎么一直不通知你上班?”是啊,从一个特别忙的岗位上离开,突然成了一个社会闲杂人等,难道我被除名了?
其实那百无聊赖的十几天对我来说挺重要的,期间看了一本书,对我的影响特别大,也思考了很多问题。很奇怪,我现在想不起来那书里写的是什么,也想不起来我在那之后想了些什么。但是我清楚地记得它对我深远的影响,让我回顾了我的童年,以及过往的三十年,收获了前所未有的平静。
因为疫情,从大年初一开始,每天宅着,看了两本书,其中一本又让我开始思考,我想,也许曾经我并不够了解自己。收假了以后,继续在一人所里自我隔离,每天办公室宿舍两点一线,开始规划起疫情结束后要迫不及待地去做些什么,想去见很久不见的人,吃火锅,喝奶茶,或者什么都不做,只是坐在聊聊天,随便聊点什么。想把那些看完又忘了的书,再翻一遍。
我想这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小目标,也是一个幸福的决定。跟爱情并没有什么关系,因为想见应该见又很久不见的人太多了,而“幸福”这个词也绝不只是和爱情有关。
每每此时,便能深刻地感受到“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这句话内涵和魅力了,字里行间的力量无可比拟,这些天的泪,都源于文字,或是因为感动或是因为无奈。那不仅仅是文字,更是温度。因为这本书,又获得了更大的平静,真好。
接纳,不仅仅是接纳好的事,也包括接纳不好的事,不断调适,才会在嘈杂的世界里,聆听到内心的声音,即使别人看起来那是百无聊赖注定孤独一生的灰白样子,自己也觉得那是有滋有味彩色的日子。
那么,疫情结束以后,就见面吧,吃火锅,喝茶,聊天,旅行。又或者,什么都不做,只是静静地发呆和傻笑。如果现在有想说的,也可以现在就发微信说。因为其实有时候我们也怕这样那样的等待太久,“下一次”总是不来,过着过着就忘了那天想说的是什么话。
我的前半生波澜起伏,看起来是小苦瓜。现在我大部分的日子就是一个人在平静中度过,而如现在这般巨大的平静,可遇不可求,因为遇见一本书,直击心灵,也许会像揭开伤疤那样痛,但痛定思痛之后,就会明白,这是一剂良药。
通,则不痛。
我很享受这巨大的平静,也很感激。
好了,趁外面没人,我要出去看星星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