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为什么我们要跟孩子多说话?

为什么我们要跟孩子多说话?

作者: 丨爱我所爱 | 来源:发表于2023-03-21 16:11 被阅读0次

以前,我和大多数父母一样,不理解和孩子说话有什么意义(特别是婴幼儿)。尽管看到一些育儿书里,会强调父母应该跟婴幼儿多说话,而且要从胎教时期就做起。但很多时候,我也不只无数次怀疑:这样有用吗?这样到底有什么意义?而且更多时候,当我和襁褓中一无所知的婴儿说了一堆话后,我自己都会好笑起来——感觉自己就像个喃喃自语的精神病,毕竟TA什么都听不懂啊!

“该说什么?该怎么说?为什么要说?什么时候说?说了有什么用……”一大堆疑问和不确定留在我心里。因为不知有啥用,索性也就不想去认真说了——这是大部分爸爸们的心理。
尽管妈妈们在这方面做得比爸爸们好,但是很多妈妈其实并不明白为什么说,具体操作上也不是很懂该怎么说,反而过多的话又变成了“妈妈的唠叨”——这是大部分妈妈们的现状。

直到最近,看到张霞老师向我分享的一本书《父母的语言——3000万词语塑造更强大的学习型大脑》,我才恍然大悟。虽然全书我还没读完,但其中的一段,已足以让我明白了跟孩子说话的意义何其重要。摘录如下:

儿童才是语言老师
在大脑发育的其他方面,语言习得遵循的是技能——习得——技能的途径。每一次学习获得的能力都为下一个环节奠定了基础。一切都发生得如此自然,让我们认为那是理所当然的。但事实上,从婴儿开始听到一连串连续但不知所云的语音:
“妈妈的小宝贝是谁呀?”
每个单词分开来听就是:
“妈妈的/小宝贝/是谁呀?”
然后再对各个部分进行理解:
“妈妈的”
“小宝贝”
“是谁”
到婴儿开始能够自己发出这些语音,并最终能够回答这个问题,一直是人类发展令人感到惊讶和深不可测的地方。当一个孩子出生在某种语言环境中,不管是坦桑尼亚的农村还是大城市纽约曼哈顿,其发展途径基本上是一样的。语言的输入、数量和质量都是大脑发育的主要促进因素。


image.png

想象一下当你听到上面那些你不懂的语言说出的句子时你会有什么反应?是不是不知所云呢?因此,当小婴儿听到一大串完全陌生的语音时,他们又是如何将那些语音转化为语音片段、音素并最终将这些无意义的音段翻译成传达意思的话语呢?这是一个非常不可思议的过程,而神经科学也是最近才开始试图对这一过程进行解释的……

说实话,当我看到上面那一连串我连看都看不懂、读也不会读的蓝色字母时候,我才真正明白了婴幼儿处在什么样的境地!对我们成年人来说,当我们随口说“吃饭、睡觉、衣服、削苹果、饿了、帮我扫下地”等等这些词语的时候,简直是平常得不能再平常。谁要说听不懂,那简直是大傻X!但对于从未接触过任何语言和词汇的婴幼儿来说,这些简单的词语就跟上面蓝色的陌生词语一样——不知所云、不知所措!我们的存在简直就像外星人,每天巴拉巴拉讲一堆听不懂的外星语,到底在说啥?
你想象一下自己突然到了完全陌生的外国,每天听不懂周围人说话的滋味,难受不?简直难受死了!你还要在没有翻译的情况下,靠自学去听懂、去理解他们的语言,困难不?简直比登天还难!
所以,婴幼儿学会说话,并非我们看待的那么简单、那么自然而然,这其中的过程是非常不可思议的。

我们再想象另一个场景,就能立刻把自己置身于咿呀学语的婴幼儿位置——我们娶了个外国老婆!
看看这两个情景是不是极其相似呢?“我和外国老婆 ”VS“婴幼儿和外星人爸妈”
外国老婆每天说一堆我完全听不懂、看不懂的语言。对于从未学过外语的我来说,要听懂她说的话是多么困难!在最开始相爱的日子里,我经常错误百出:
她拍着床单想约我睡觉,我却抱走床单扔进洗衣机……
她捂着肚子痛经想让我关心,我却以为她要拉屎递上卫生纸……
她用手比划吃东西的手势,又做了一个圆圈形状,于是我给她拿了圆形的苹果和橙子,谁知她要的是月饼……
……

随着在一起的日子变多,她和我说的话变多,我也开始能慢慢理解一些基本的日常交流用语。虽然我不确定究竟要多长时间才能完全听懂和学会外国老婆的外语,但有一点我是完全确定的:只要她每天和我说的越多,我就学的快!这点是毋庸置疑的。这是和孩子多说话的意义之一:训练孩子的学语能力。

但多说话的意义远不止于此。
我要听懂外国老婆的一句话,就必须先听懂其中的每个词;要听懂每个词,我必须先理解每个字。在这个理解的过程中,我的大脑必须飞快运转,一刻也不能停歇思考——我不可能在大脑睡着的时候听懂她在说什么。我是如此的全神贯注、一动不动,以至于我的外表看起来反而“毫无反应、呆若木鸡、一脸懵逼”。
同样的,当我们和孩子说话的时候,并非“说了也白说”。我们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语,他们都在费力的接听,都在不停的调用大脑去理解、去记忆、去模仿、去学习。我们的一切语言和词汇,不断从外部“强迫”他内部的大脑转动起来。这是对他们空白大脑的一种良性刺激。正是在这种不断刺激过程中,婴幼儿大脑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等等才能得到不断提升。
所以我们为什么要和孩子多说话?根本目的在于训练他们的大脑!就像举哑铃锻炼肌肉一样,肌肉越举越强壮,大脑当然也越练越聪明!

只有明白了跟婴幼儿说话的真正意义,我们才会真正把这件事情重视起来!才会当作一件必不可少的工作认真去做。

搞懂了“为什么说”,再来思考“该怎么说”就很简单。

我认为多说话,这个“多”字,至少是包含以下包含三个方面:
一方面,是“频率多”。也就是一个词多次重复。外国老婆每天说几十次“苹果”,我再笨也能三四天听懂而且会说了。但假如她几十天才和我说一次“苹果”,那估计三四天后我又忘了。大家只需回想一下曾经背英语单词的经历就能明白——是不是几天不背就忘得差不多了?所以,想让孩子认识一个概念、一个物品、一件事,多次的重复是必不可少的。

二方面,是“内容多”。也就是说话的内容范围要广泛且丰富。如果外国老婆只是每天重复且单调的说“苹果”,那即使一起生活两三年,我依然只会说苹果。这样是不行的。对于许多普通家庭来说,要做到“频率多”很简单,但要做到“内容多”,却很有些考验了。因为就我的观察来看(包括我自己),普通家庭每天的语言环境基本都是单一且重复的:“今晚吃点啥、我上班了、他家结婚送多少礼、超市做活动了、你大舅病了、房租到期了、奶粉又没了……”,看似每天说了许多话,但实际上都是局限于日常生活琐事,内容类型很单一。与学习、科学、社会、健康知识、人生理想等等其他方面相关内容几乎为零。内容单一了,对大脑刺激也就单一了:假如外国老婆每天只和我说苹果,那我当然只会说苹果;假如爸妈每天只和我说生活琐事,那我长大后当然也只会关注生活琐事。
然而人生不只有吃喝拉撒这些生活琐碎。人是活在社会中的人,社会是运转于这个世界之中。身处于其中的个体,当然还有许多需要我们了解和学习的其他知识。如果要充分给与孩子大脑刺激,当然要在日常交流中向他传递更多更广泛的知识内容。所以这就考验到父母有没有提升自我、扩充视野、不断学习的决心和能力。如果自己本来就短见薄识,又怎能教会孩子见多识广、洞悉世事。

三方面是“正能量多”。这字面意思很简单:即,多在孩子面前说“正能量”的东西,少在孩子面前说负面的话。但这背后的原因并不简单,是更深一层次的心理学问题,涉及“心理暗示”知识。为了便于大家理解,我还是用我的外国老婆举例。假如我外国老婆是匈牙利人,而我又从没有去过匈牙利。那匈牙利这个国家是什么样子呢?环境美不美?生活富不富裕?人们友不友好?社会和不和谐?是不是好地方……我都一无所知,我是这方面完全空白的婴儿。这时,我的外国老婆如何向我描述这个国家,对我的影响就极其重大了。如果她整天夸这个国家各种好,常常流露出对自己故乡的喜爱,那我一定会认为这是好地方,我会对它产生向往和热情;但如果她每天和我诉说的、有意无意中表现出来的都是对这个国家的抱怨、憎恨、厌恶等等情绪,那我自然而然会以为这个国家并不好,这个国家不值得我去爱。
同样的,当婴幼儿出生时,他们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在“如何看待世界”这问题上是完全空白的。他们对世界的理解和看法,几乎全部取决于我们向他们传递了什么样的理解和看法,正如我对匈牙利的看法取决于外国老婆的看法一样。
因此,我们语言中是否具有“正能量”就显得极其重要,我们如何看待这个世界就极其重要。我们经常赞美生活中美好的一面,孩子自然会认为这世界是美好的;我们经常抱怨生活,孩子也会对生活失去信心;我们经常自卑,孩子也会觉得自己在别人面前很卑微;我们经常在孩子面前叹气,不需十多天,孩子自然就学会跟着叹气……

这种正能量的话语,是伪装不出来的。世界都是同一个,无所谓好坏,差别只在于每个人自己如何去解读它。我们对世界的解读,决定了我们看法;我们的看法,决定了我们所说出的话。我们的看法积极,说出的话自然积极;我们的看法消极,说出的话自然消极。我们的一言一语,本质都是我们“三观”的折射。

所以,学着让自己多说“正能量”的话,并不是去学习一种新话术,而是必须从改变自己内心对世界、对社会、对家庭、对生活的理解开始。否则再怎么假装积极、能说会道,终究是骗不了别人也骗不了自己。

若某天,我们当真发现在陪伴孩子聊天过程中,自己竟然变了,那我们就能明白——原来陪孩子多说话竟然还有一个终极意义——我们实现了自我救赎和成长!

相关文章

  • 帮助孩子大脑开发

    帮助孩子大脑开发:为什么要多跟孩子说话讲故事 各位好,我是刘墉,谢谢大家收听刘墉谈亲子教育的40堂课,今天是我们的...

  • 我们为什么要跟小婴儿说话?

    “月子里的孩子听得懂啥?别费唾沫了!”这是我跟三宝说话的时候,婆婆说的话。“又开始念藏经了,孩子那么小,都不认字呢...

  • 跟孩子的沟通

    经常听家长反映,说跟孩子说话,孩子根本不愿意听,孩子为什么不愿意听? 这就要我们反思一下,我们是怎么跟孩子说话的?...

  • 跟孩子说话要真实

    瑞瑞每个周末都要去写字班联系写字。 每次去不是妈妈陪着就是姥爷送去。 时间长了,瑞瑞妈觉得联系毛笔字也不错,一来孩...

  • 跟孩子说话要格外注意

    昨天孩子的姑姑叫孩子:“小赖果!小赖果!” 两岁的孩子淡淡地撇她一眼,从容地说:“你不精!” ...

  • 如何和孩子成为朋友第二节(以诚相待)

    昨天我们说到了对待孩子要学会聆听,今天我们讲讲和孩子,一定要说话算数,以诚相待 很多家长觉得跟小孩子说话不必太认真...

  • 怎么和孩子沟通

    父母要跟孩子保持一个正常交流的语言密度,不要沉默以待。 我们跟孩子说话要遵循三个原则:共情关注,充分交流和轮流谈话...

  • 跟孩子说话

    说话,似乎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从牙牙学语到说出自己的需求,一个人才算真正学会了说话。在成年人的世界里,会说话,不仅...

  • 2018-04-20

    以后说话要温柔得体不管跟那个人有多熟

  • 《不管教的勇气》樊登读书

    个人启发 一,总结起来就是要赋予孩子勇气,要用尊重、合作和感谢来塑造孩子。 尊重:跟孩子说话要礼貌,要跟孩子说谢谢...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什么我们要跟孩子多说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gymr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