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学的时候曾经看过一本书:《宝葫芦的秘密》。书中说的是小学生王堡对一成不变的学生生活心生烦恼。有一天,他忽然得到一个神奇的宝葫芦。从此小王堡想啥有啥,心想事成,完全颠覆了往日沉闷的的学生生活。那时我也常常幻想:要是真能有个宝葫芦该多好啊!
有关苹果染指汽车的传闻已经纷纷扬扬一年多了。尤其近来媒体有关苹果造车的传闻更是甚嚣尘上。有的说看到了苹果的样车在街上跑;有的说探测到苹果的秘密汽车研发基地;甚至苹果的汽车项目名称“Titan”也被曝了光。连苹果头库克见了哪个汽车大佬也会成为新闻。
可是苹果本身对其造车的内容至今仍守口如瓶。每当被问到的时候,苹果头总会顾左右而言他,不给一个明确的回答。至于汽车大佬们的反应,可以从下面两个回答看出一二。当美国福特公司首席执行官被媒体问到苹果车的传闻时,两手一摊:噢,这个也许你比我知道的更多——典型的底特律式的迟钝和傲慢。奥迪美国总裁的回答却是:我会严肃对待这件事,尽管这件事还未被证实。在当前充满颠覆的年代,我认为业界应该全力关注——典型的德国式的中规中矩,滴水不漏。
那么,苹果车的葫芦里到底买的是什么药?苹果车真的能有朝一日颠覆汽车产业吗?
猜测有各种各样,苹果车的葫芦仍旧没有打开。有的认为苹果会像谷歌一样推出自己的全自动智能汽车。有的推测苹果会像特斯拉一样进入电动车领域。有的干脆就猜想苹果会推出独特的全自动智能电动车,以此占据汽车产业的制高点,登高一呼,苹果遍地,颠覆汽车产业。
既然大家都在猜测,那么我也来凑个热闹,猜它一把。猜归猜,有一点是可以是肯定的:苹果一定会进入汽车产业。首先,从商业的角度来看,苹果的产品线终将会伸向汽车这个万亿美元以上的大市场。
就在今天,一位苹果的亿万富翁级股东郑重其事地向苹果头库克发信,公开宣称汽车将是苹果事业下一个极其关键的增长点,呼吁苹果头认真考虑进入汽车产业,尤其是电动车产业,以此推动苹果大踏步向万亿美元级企业迈进。其次,从感情上讲,当年乔布斯的梦想之一就是要造出大众化的苹果车,再续老福特的辉煌。我想苹果人一定会认同这个梦想,况且苹果现在坐拥超过1700亿的现金,有这个实力。
苹果到底会怎样进入汽车产业?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不妨我们反向思维问问,苹果在汽车方面那些不会去做?
苹果不会涉足汽车生产。 汽车是涉及生命安全并且量大面广的生活必须品。其生产的复杂性和法律要求的严格性远超过其他任何一种量大面广的商品。所以,任何想介入汽车生产者都会三思而行,慎重又慎重。
其实苹果有足够的资金买下一些汽车公司。不是不可为,而是不愿为。 因为买下是一回事,经营却实另外一回事。没有任何汽车生产和管理经验的苹果应该不会趟汽车生产的混水。想想,苹果连手机都不想自己生产,怎么会生产汽车?
苹果不会打造谷歌那样的全自动智能汽车。全自动智能汽车是当前汽车科技的制高点,是几代汽车人梦寐以求的终极目标。有着极强科技创新基因的谷歌一出场就瞄准汽车的终极目标:打造一款无方向盘无刹车板的全自动智能汽车。谷歌的五十辆样车已经在加州跑了几年,此举引起了大众对全自动汽车的热情,也在步子缓慢的传统汽车公司后背上猛推了一把。但谷歌也明白,要想推出市场能够接受的全自动智能汽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所以谷歌并不急于介入造车,而是踏踏实实地将其智能技术的研发进行到底。至于汽车本身的设计和制造,谷歌找到了底特律最大的独立汽车研发公司—ROUSH公司成为其合作伙伴,共同打造下一代全自动智能汽车,而且这款样车最早今年夏天就会推出。尽管现在部分智能自动功能已经在汽车上开始逐渐采用,但每当被问到全自动车到底什么时间能真正上路时,谷歌总是不急不忙的手掌一伸;五年,五年之后吧。
前不久奔驰在美国也展示了它的全自动汽车,那款型和功能看起来要比谷歌更接近产品。但当问到这个车什么时候能够上市时,奔驰也小心翼翼地回答:2030年,也就是是十五年以后吧。由此看来,不管媒体怎么兴奋,全自动汽车真正成为大众产品还是长路漫漫。纵观苹果的研发过程,不难看出它总是和近期的市场目标紧密相连。所以除非苹果真的藏有什么惊人的发明,否则我看一贯谨慎务实的苹果不会急切的踏入这个漫漫长路,空留谷歌在追寻全自动车的路上一骑绝尘。
苹果近期也不会开发电动汽车。的确,苹果和特斯拉有过接触,也挖来了不少电池的专家。在上届股东大会上也有一些股东要求苹果考虑进入电动车市场。苹果也许正在研发新的电池技术,但我认为苹果在近期不会临门一脚,像特斯拉那样跳进电动车的开发和生产之中。首先,电动车目前的销量不到汽车市场的1%,对苹果来说太边缘。
其次特斯拉的前车之鉴就在眼前。当年特斯拉掌门豪情万丈地投身电动车事业,其对汽车产业、对社会的贡献有目可睹,令人敬佩。但从商业的角度来看,花了十三年的时间,仅推出了两款电动车,至今总的产量不足七万,远不能算是成功。目前电动车的发展仍然困难重重。大众的认可度,社会交通系统的可行度,以及法律法规的限制都不利于电动车的发展。特斯拉的掌门已经明显地感觉到凭借一己之力很难突破目前电动车的困局。所以,前不久他毅然决然地将特斯拉的许多专利公开,就是希望有更多企业和个人投身到电动车行业,抱团闯关的用意十分明显。
当媒体传出苹果要造电动车的时候,最高兴的可能就是特斯拉的掌门了。 难怪他立即高声赞道;好啊好啊,十分欢迎苹果电动车!但我看苹果头远没有特斯拉掌门那样的激情和勇气。他考虑的首要问题不会是什么社会责任,而是如何保证苹果这艘大船平稳发展。除非苹果真有什么电动车方面的惊人发明,否则苹果不大会立即进入电动车的制造。在电动车的这条崎岖道上,还是只有任凭特斯拉掌门壮怀激烈,独自前行。
那么苹果到底要从哪里切入汽车产业?那要看看苹果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公司,其技术专长在哪里。须知专业化分工仍然是当代工业的明显特征。为跨界而跨界的企业行为失败的几率非常大,案例不胜枚举。苹果切入汽车产业的原点一定是建立在苹果几十年的技术积淀上面。很显然,苹果的技术专长在于非常精确地了解人们对产品的感知和体验,同时有自己的独特开发平台。
苹果应该在开发更人性化的人车交流界面以及更舒适的人车空间方面大作文章。所以我猜想苹果也许正致力于在CarPlay和iOS的基础之上,打造一个包括汽车外形和内饰(如仪表盘,座椅,方向盘等)一体化的集成系统,同时将人车交流方面的智能化做到极致,将其丰富的娱乐及其他生活内容的服务深植其中,以此打造一个真正的以车为载体的人和社会的一体化生态空间。
可以想像,这个系统或空间具有苹果一贯的简洁时尚风格。各种可能的人车感知系统,如语音,触摸,视觉可能由于苹果的介入而给人们带来许多惊喜的体验。同时,在外形方面,苹果也会加入像iPhone那样集时尚和实用为一体的苹果基因,兼有优美的曲线和硬朗的风格。夸张但不张扬, 前卫而又亲和。
我们不妨大致将汽车分为人可感知和人不可感知的两大部分。可感知的部分包括外形,内饰,操作(眼看、手触摸、耳听、身体感觉等)。其他为不可直接感知系统,如能源,动力传动,底盘、车身、电控等。我想,苹果可能正在专注于汽车可感知的部分的开发,打造一个有苹果特征的汽车生态空间。这个空间远超出许多互联网公司所津津乐道的那张屏的范畴。 一个具有苹果风格的汽车驾驶生态空间应该会在不远的将来会出现。如果在这个空间内还兼有增进汽车安全的功能,如通过方向盘触摸或声音的提醒等方式来防止疲劳走神等,则意义更大。
即使有了汽车的这个苹果空间,苹果怎样才能推出苹果车呢? 我猜想有两个途径。 一是如iPhone的生产模式——通过委外造车,贴上苹果标签即可。但这个模式iPhone可以,汽车却行不通。 因为委外造车首先要有自己的开发和设计能力。那些汽车上非感知的部分极其复杂,感知和非感知之间的集成也非常难,远不是苹果能够胜任的。即使苹果排除万难有可能通过委外的方式造出苹果车而投放市场, 它还要背负汽车产品投入市场的一切风险。比如,一旦由于安全问题出了事故,召回和罚款,以及对苹果声誉的损害都是苹果不能承受之轻。
第二个可能的模式是苹果将自己的设计开发的汽车生态系统授权给其他汽车公司,由这些汽车公司推出具有苹果风格的汽车。这样就可能会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未来五花八门的车流之中,还滚动着一些通用苹果,福特苹果,甚至上海苹果,长安苹果也不是没有可能。当然苹果车也不是人人都爱,它只是对部分人有吸引力。
因此对汽车产业来说,苹果车的出现只是锦上添花,不会一招通吃,更不会颠覆传统汽车产业。一个不小心,如果苹果车真的占有了10%以上的汽车市场,则苹果未来的营收就有了保障,当然也圆了老乔布斯的汽车梦。
所以我说, 苹果车的葫芦是个好葫芦, 是个值得期待的葫芦。 这个葫芦里面的酒会喝醉一些汽车人,也会喝醒一些汽车人,奋起直追。
但,它不是一个神奇的宝葫芦,它不会超越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如果相信苹果车(仰或当今炙手可热的互联网)是颠覆汽车产业的宝葫芦的话,那一定会像那个小王堡,到头来想扔宝葫芦都扔不掉,最终在冷汗中惊醒,带着感叹回到现实;哎呀,
还是脚踏实地的生活好!
(2015.5.18写于车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