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后进生,不论从前在学业上还是现在在事业上,我想这是至今为止最让我无奈又很难改变的一种状态。
小时候听得最多的关于我的故事便是:三岁的我认识几百个汉字!说实话,第一次听说时,我正念小学三年级,常常数学不及格,所以我也怀疑那真的是我小时候吗?
听到最让我高兴的让我至今难忘来自爸爸对我的评价是:小时候的你真的很可爱,谁见了都要抱一抱。当然爸爸接下来的一句话同样让我无法忘记,那便是:不知道怎么回事,越大越不听话,真丢人!
那时候,我的确常常觉得自己很丢人!
小学一年级,我比同龄的孩子小了整整一岁半,那时候学校没有秋千,很多小朋友就趴在学校大门的大铁门上荡来荡去,我自然是很难抢得一席之地的。上课铃声一响,门上刚刚还密密麻麻的身影立即四散而去进入各自的教室。只有我,不知道那是上课铃声,只有我觉得那是我玩耍的一次机会,心里充满了喜悦与激动,直到被老师叫进教室,当然无可避免地会被同班同学嘲笑一番,顿时我心里又被另一种心情代替,直到现在我也无法用一个准确的词来表达当时那种感觉。
小学二年级,我常常在课堂上打瞌睡。那时候一天的课程安排是这样的:早上6点前要起床到学校上一节早读课,然后回家吃早餐,然后再是上午和下午的课。也因为我上课一边打瞌睡又一边要让老师觉得我没有打瞌睡,我几乎每节课是站着上完的,又因为不敢让老师知道我瞌睡我要站着上课,不想让老师看出来我是站着的,所以我要么是半蹲着,要么两条腿是呈现横叉或竖叉的状态。我想,如今年逾40的我,能在毫无基础的情况下很快在形体课上劈叉,应该是那时候打下的基础。
如果说小学一二年级凭着妈妈成功的早期开发加上我的天资聪颖,可以考个不错的分数,那到了小学三年级,数学难度的增加,语文又开始有了作文,加上我常常睡眠不够还是继续课堂上处在想瞌睡又不敢瞌睡的状态,从那时候开始,我一步一步沦为后进生,一点一点磨灭父母对我的期望和耐心,我也逐渐逐渐在家里变得寡言少语,心里越来越多的失去对自己的信任。
我常常回想起大舅推着自行车带着我去镇上边走路边讲故事的情景,那时候我会讲故事,也曾经让我骄傲了很短的一段时间。但是,考试分数常常让美好的一幕变成记忆。
再往后,上了中学,我感觉轻松,终于不再在妈妈眼皮底下学习了。但这轻松感并没有让我发奋读书,而是让我犹如脱掉缰绳的马匹,我学会了不写作业,学会了编织各种谎言来成为不写作业的理由。但因为父母都是当地教育部门有点影响的老师,所以即便我是后进生,我同样可以进其他人进不了的中学,依然可以得到老师的特殊照顾,也因为这样,那时候的我觉得努力与不努力对我来说结果都一样,这样学习的状态一直持续到我进入大学。
大学的学校还不错,同样是凭借父母的关系获得的入学资格。能够上大学,我并没有喜悦的感觉,因为我没有享受过奋斗的过程,我一直在父母的庇护下享受着结果,自然是不太珍惜的。
大学里的第一次选择就让我现在想起来还有点哭笑不得。一个远方亲戚是英语系的系主任,他问我要不要调到英语系这样方便他照顾我,我当时已经在计算机系报到了。那时候,突然让我再来选择,当时已经年满18岁的我居然不知所措到哭了起来。后来回到宿舍,刚好高我们两届的学长在宿舍聊天,我问他这问题该如何选?学长说:英语系的同学们很辛苦,天天有背不完的单词,根本不可能像我们现在这样有时间聊天玩耍。天哪,我放弃学英语就是因为害怕吃苦,可见当时的我多么幼稚,18岁已经是成年人的我居然不能正确评估自己进行权衡之后再作选择?!在今天,我不仅仅为当时的自己感到悲哀也为我受的教育感到悲哀。在我所受的教育里,常常是用一种简单的办法去获得一个别人眼里的结果,而没有去关注获得结果需要付出的心血和追求结果需要具备的各种能力。
所以,大学毕业,我只想要一份工作,并没有去想为什么我要做这份工作,这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职业规划,所以职场多年,我也是一个后进生。
毕业这么多年,我也尝试诸多改变,但失去的时光永远无法重来。
今天写下这篇算是总结,希望自己今后能够有更多更好的改变,活出更好的自己,一不想再辜负自己,二想成为女儿的榜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