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隐山

作者: 颜黙 | 来源:发表于2019-03-09 10:00 被阅读4次
    隐碧流泉

    招隐山位于镇江南郊。

    “满山苍松翠柏、参天拔地。春夏之际,但闻鸟鸣千啭,蝉吟不穷,清泉淙淙,一片清凉世界;晚秋时分,红叶经霜,灿然若火,浓荫藏寺,五色纷披,更是一幅图画。”

    清人鲍之钟诗曰:“灿烂霜机能浅深红,楼台如在万花丛。”宋代大书画家米芾则赞之为“城市山林”。

    城市山林

    度娘说,招隐山原名兽窟山,因南朝著名艺术家戴颙隐居于此,拒不出仁而得名。招隐寺初建于山上,由戴颙故宅改建。戴颙只生一女,戴颙死后,女矢志不嫁,舍宅为寺,故名招隐寺。唐骆宾王游寺有诗云:“共寻招隐寺,初识戴颙家。还依旧泉壑,应改昔云霞。”

    招隐山中亦不乏人文景观,其寺庙建筑处寂静山中,久负盛名,招隐山有招隐寺,本是东晋艺术家戴颙隐居的地方,后来梁昭明太子在此建读书台,编纂文选,留下不少古迹。

    戴颙塑像

    戴颙,字仲若,是南北朝著名的艺术家。不仅擅长丹青,在雕刻上亦造诣颇深,更精通丝竹,会作曲,他的作品流传很广。他一生不愿作官,一直隐居,招隐的佳山秀水诱发了他的音乐灵感,使他创作了许多乐曲,成为中华音乐史上一个不朽的名字。

    山水清音池

    “山水清音”,源于梁昭明太子萧统的“山水有清音,何必丝与竹”。池西有轩廊,叫“高情胜气”轩,掩映在树丛中。两侧楹联:“春秋多佳日,山水有清音。”轩南的连廊有联:“清风两窗竹,明月一池联。”“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梅岭的梅花

    南山在唐代就栽种梅花。明代李敬持有诗句“清净禅关植万松,岁寒友更老梅逢。暗香浮动声随梵,幽韵悠扬乡入钟”。明清时代就有“梅岭”这个景点,历代文人在此也留下许多咏梅的诗词。

    据了解,在岭上栽种梅树100多株,品种有红梅、雪梅、果梅等,还有几十株蜡梅,并建了梅亭、梅馆等。

    报春亭

    报春亭上一副楹联:“与竹共修节,约梅同醉春。”

    招隐坊

    在入山途中,有一高大石牌坊,横额为"宋戴颙高隐处",下墓"招隐"二字,石柱上有联:

    读书人去留萧寺,

    招隐山空忆戴公。

    昭明太子读书台

    昭明太子萧统,字德施,南朝兰陵(今常州)人,梁武帝长子,他性爱山水,聪慧好学。被立为太子后,在招隐寺读书,于读书间招集文学名流在增华阁编辑《文选》三十卷,即著名的《昭明文选》,是我国第一部韵文、散文合集,对后代文学有重大影响。太子未及即位而卒,年三址一岁,谥昭明。

    读书台建于山腰,为小巧平房三间,门旁柱上有楹联曰:

    妙境快登临,抵许多福地洞天,相对自知招隐乐;

    伊人不可见,有无数松风竹籁,我来悦听读书声。

    房屋四周有回廊,窗明几净,环境清幽。内有石案一块,长约一点三米,宽约半米,厚约十厘米,为太子伏案处。

    读书台北还有济祖殿,藏有出土文物,如元氏五蝠(福)捧寿大型碑刻和明代重修招隐寺碑记。

    增华阁

    读书台右边为增华阁,是当年昭明太子编辑文选的地方。萧统云集天下才学贤士,包括《文心雕龙》作者刘勰,在“山水有清音的”增华阁,编纂了我国第一部文学总集--《昭明文选》,成为南朝文坛的中心。《文选》入选之作,上起周代,下迄萧梁,文体各异,大都文质并重,词藻华丽,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阁内正中墙有《增华选文图》,左墙角有一博古架,陈列昭明文选样本。门旁楹联为:

    景仰古贤风,此地得江山之助;

    熟精文选理,斯人与翰墨为缘。

    增华阁、读书台面临群山环抱林木幽深之境,气魄宏大,别有洞天,使人有“四周有山疑无路”之感。

    玉蕊亭

    在增华阁东南,为一座六角亭,石柱有楹联曰:“绝顶共攀跻,此地来骚人墨客;三山相揖让,何处访玉树琼枝。”亭旁原有玉蕊仙踪堂,久已废毁。

    唐时这里有两株名贵的玉蕊仙花,只有皇帝的御花园和翰林院地允许植种,是稀世奇葩,开放时如瑶林琼树,因此有仙女游赏等神话传说。唐朝宰相李德裕任润州刺史时,常游招隐寺,于玉蕊花下饮酒赋诗,有《招隐山观玉蕊树戏书即事,奉寄江西沈大夫阁老》诗:

    玉蕊天中树,金闰昔共窥。

    落英闲舞雪,密叶乍低帷。

    旧赏烟霄远,新欢岁月移。

    今来想颜色,还是忆琼枝。

    虎跑泉

    在山路左侧,相传东晋法安禅师初来山时,饮水困难,虎为他刨出此泉,故名虎跑泉。泉方池,中有井,泉眼在井中,水清澈,可烹茶。上有虎跑亭,一名虎泉亭,长方形,设计美观大方。明嘉靖年间袁继祖重砌方池,改名“万古常清池”,表明泉水常年清澈见底,故虎跑亭又称“万古常清亭”。池旁石壁上嵌有“虎跑泉”三字碑刻,为明崇祯年间知府程峋所书。

    听鹂山房

    听鹂山房坐落在增华阁东北山腰里。过去这里古树参天,浓荫蔽日,风凉清幽。招隐山上花鸟众多,万以黄鹂为最,终日鸟声不绝,黄鹂叫声万为宛转动听。戴颙隐居此山中时,最喜爱听黄鹂的鸣叫,常携带酒和柑,独坐绿荫中,聆听黄鹂歌啭,怡然自得,终日不厌,人问何故,他说此俗耳针砭,诗肠歌吹。这就是著名的“戴颙斗酒双柑听鹂声”典故的来历。这在《千家诗》和《幼学注解》等书中都有记载,传为千古美谈。

    如斯亭

    亭侧竖“如斯亭碑”。在“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之后,是明代林华的《如斯亭对》:

    泉声泠泠,与弦相应和。诸君曰:美哉,泉乎。清且涟漪。林子舍琴,铿然而作,喟然而叹曰:斯夫子所谓逝者如斯夫者乎?既而合以如斯名其亭。

    自开辟以来,今古几更?莫见其正,道妙不息,著乎川矣,故圣人特发以示人,岂惟一物,凡化皆然。川如斯其流,山如斯其峙,日月如斯其贞明,风霆如斯其流形,天地如斯其高厚,寒暑如斯其来往,阴阳如斯其动静,鬼神如斯其不测,百物如斯其化生。磅礴宇宙,逼寒虚空,经纬今古,与川同妙者也!故曰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始终天地生生不已者也。

    天色已晚,意犹未尽,有点遗憾,日后再补吧。

                                    (文字源于网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招隐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hdz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