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百死千难"与"致良知" - 草稿

"百死千难"与"致良知" - 草稿

作者: 胡畅舟 | 来源:发表于2023-03-03 12:21 被阅读0次

先生在平叛宁王之乱和处理后面谣言的过程中可谓经历了百死千难。那在这中间,他又悟出了什么道理呢?这些于我们而言,有什么启发呢?

先生56岁时,在江西。而在此时,皇帝才结束了亲征,准备回宫。先生也放下了心,在这中间,他悟出了"致良知"3字。阳明说:"近来信得致良知三字,真圣门正法眼藏。往年尚疑未尽,今自多事以来,只此良知无不具足"有了良知,精神就不会再沉沦,有了自己的坚守,可以应付所发生的任何事。

首先,我们来分析,先生是如何悟出致良知的呢?在我看来,是因为他经历了很多的磨难,同时在经历的过程中也就更加坚定了他的道路和方向。我们可以把"致良知"和"心即理"做对比。

"致良知"也就是行良知,而"心即理"就是按照心中的向往去做,两者都包含知和行的维度,但是"致"则更加强调行。

"良知"二字是阳明在与朱熹对话,朱熹所说的是"格物致知",但是很多人把"知"外化,变成了与内在生命毫不相关的东西,阳明认为这是不正确的。于是在"知"前面加上了"良","良知"就是回到本性中的善,要不断的擦亮蒙上灰尘的心。所以致良知就是要开始反省,擦亮,然后开始做。从这个角度来考虑,我们也可以说"致良知"比"心即理"更加根本,因为在向心而行之前,首先应该擦亮的是自己的心,否则就偏出,变成了遵照着德性以下层面去做。在擦亮之后,"心即理"。

那么回到上面的问题,致良知和心即理两者哪种程度更深呢?前者的程度更深。因为在阳明悟出"心即理"之前,更多的是书上的圣人告诉他应该怎么做,他只是懂了其中的道理,但是并没有真正的体验到,他的心并没有真正的告诉他应该怎么做,所以更多的只是"知"。而在后来,他悟出了要"知行合一",又经历了百死千难,就把知和行联系起来,更加深刻的体会了心的力量,也更加坚信自己的这条道路,这就是他悟道的过程。

其实学到这里,我对前面学过的一些事情也更加明了。之前我的疑惑一直是:阳明对待价值和遵循内心上疏直言的标准和判断到底在哪里呢?甚至有些自相矛盾。学到这里我明白了。在前面牵扯到刘瑾的事情中时,他还仅仅只是"知",圣人让我如此做,可是他自己并没有悟出为何要这样做,只是理解了,觉得这样有道理。但是,这是哪里来的力量?他还不清楚这样做和他圣贤梦的关系,因为他还不知道怎么实现他的圣贤梦。所以才会陷入自己是否有价值的想法中。而在后面,他在经历过,知道了向心而行之后,找到了自己这么做和圣贤之梦有关的意义,所以也不再犹豫。

那么在文中,"良知无不具足"这句话该怎么理解呢?这句话和"万物皆备于我"很像,并不是一个人有了良知就什么都会。而是有了良知就有了向上超拔的方向,可以做任何我们想做的事,良知会带着我们去做。至于是否能成功,这是一个命的问题。

而后来的一日,先生叹息,认为致良之这个道理很简单,但是很多人都不明白,向外求知而偏出了义理。丢失了自己最根本的价值,最根本的价值应该是自己的方向和能做的事情,而不只为自己的利益。而先生认为这是传承了孔孟之道,回到了最源头的地方。

而后来先生又担心一个问题,他害怕人们只是"知"了,而没有经历过,因为这样的道理太容易,真正无法去"行",由此这些道理就变成了一种光景更像是用来把玩。

而在先生那里,本体即功夫,在任何事情上都问一问心,然后做出来,而不是在外或者两者二分的。

而我认为先生担心的问题也非常真实,知道道理或许简单,但是做出来还是需要不断的经历和坚信。

而于我自己而言,我认为我现在类似于阳明悟出"心即理"之前的状态,懂得了这样的道理,也觉得这是正确的。但在没有经历之前,他还仅仅只能成为一种我认为对的事情,后面才能真正的变成我生命的准则。

相关文章

  • 百死千难悟良知

    王阳明历时10余天,就将差一点动摇明朝统治根基的宁王朱宸濠叛乱彻底平复,然而如此不世奇功,却并没有让王阳明别...

  • 圣人之学——点滴骨血

    阳明心学 1. 某于良知之说(良知之说即圣人之学),从百死千难中得来,实千古圣圣相传一点滴骨血也!(良知,内在的感...

  • 圣人之学——点滴骨血

    阳明心学 1. 某于良知之说(良知之说即圣人之学),从百死千难中得来,实千古圣圣相传一点滴骨血也!(良知,内在的感...

  • 百死千难

    仅仅是过了十多天,声势浩大的宁王朱宸濠的叛乱就已经在王阳明先生的智勇双全的谋略之下土崩瓦解,罪魁祸首宁王也...

  • 圣人之学

    十六字心传 点滴骨血 信愿行证 某于良知之说,从百死千难中得来,实千古圣圣相传一点滴骨血也。 体悟实证成果最大声 ...

  • 圣人之学

    点滴骨血 信愿行证 某于良知之说,从百死千难中得来,实千古圣圣相传一点滴骨血也。 体悟实证成果最大声 孔子流亡14...

  • 致良知线上第28期致知班学习第52天

    志愿:去私欲,致良知,依良知而行。无我、利他、致良知。 今天学习《传习录》三十八【薛侃录】。 萧惠问:“己私难克,...

  • 心想生老师初阶第11期第20节团队前行

    1、你有一个庞大的、无形的团队,这是你尽情享受的第一个方法——团队前行! 2、王阳明:某于良知之说,从百死千难中来...

  • 先生的百死千难

    王阳明在平定了宁王的叛乱之后,最开始我们的猜测都是王阳明可能会得到皇上的重上,或者让王阳明继续升官,但是最后,王阳...

  • 良知与诚意(五)

    诚意与致良知。 关于致良知这句话的价值,其实被高估了。或者说,被误读了。因为一些教科书的原因,我们往往认为,致良知...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百死千难"与"致良知" - 草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hisl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