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百死千难

百死千难

作者: 兰海粟 | 来源:发表于2022-05-30 19:29 被阅读0次

          仅仅是过了十多天,声势浩大的宁王朱宸濠的叛乱就已经在王阳明先生的智勇双全的谋略之下土崩瓦解,罪魁祸首宁王也在九江一战中被生擒而归,似乎整个天下的百姓又能享受一阵子安定的生活。

          但事实往往不按常理出牌,因为要论一个叛乱结束还没结束,还是得这个天下的直接统领人员:当时的皇帝明武宗说了算呢。

          明武宗年纪轻轻时就因父丧而上位,据说本来是一个极其聪慧的儿童,却因为在当上皇帝之后被身边的宦官百般奉承,怎么好玩怎么来,而渐渐被误入歧途,以至于虽然展露出了拥有极强的军事天赋的能力,但做事丝毫不考虑百姓,不考虑天下,一意孤行,其最爱的,便是无论任何形式的打仗。但打仗毫无疑问是一个国家中最最劳民伤财的事情,因此要是明武宗身在一个普通的人家,恐怕能够成为一个大有名声的将领,不过身在皇帝家,注定不会带给天下什么喜事。

          果不其然,远在北京的明武宗一听到朱宸濠叛乱的消息,体内躁动的打仗之心就再也按捺不住了,于是乎,他立马任命自己为大将军,随后带领着文武百官和一众将士准备亲自御驾亲征。然而还没有出北京城的郊区呢,王阳明的捷报就传来了:朱宸濠已经战败而且被抓。这一下子,本来应该是大好事的战报立马让明武宗非常不爽:“我还想自己打一仗了,你却让我没什么好玩劲儿了!”这还没完,王阳明之后劝谏宋武宗不在出征的行为更是让宋武宗的这种感觉变本加厉。结果呢?结果不但没有改变自己亲自去打一仗的心,反而对王阳明有些意见了。

          御驾亲征可是极其劳民伤财的呀!不仅要修建行宫,沿途百姓也得将自己的钱粮纷纷捐赠。这怎么能行呢?作为一代已经拥有圣人之心的王阳明,得知皇帝的作为,自然还想继续想办法阻止,其实具体阻止的方法也非常简单:明武宗出兵的理由就是整一个叛乱组织还没有完全清除,这时候如果王阳明能够火速将叛乱的所有首领都带到皇帝面前,皇帝也就自然没有任何理由进行继续的行为了。

          可没想到,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正当王阳明带着包括朱宸濠在内的一种战俘飞速赶往京城时,皇帝的两个贴身宦官就也快马奔腾跑来阻止,希望王阳明能够放了所有的战俘让皇帝再去收复他们一次。虽然王阳明在那时名言禁止了,可在最终也是知道自己如果不按他们说的做不但没什么效果,反而会让更多无辜的人无辜躺枪,于是将手中战俘交往了另一个他还比较信任的宦官手里(这个宦官还讲点信义,为此,好像最终还真没有放了他们)。

          但这档子事并没有过去,反而让王阳明陷入了更深的漩涡之中。两位得势的宦官在王阳明这里碰了一鼻子灰,实在是非常愤怒,刚回到皇帝那就使出自己的百般无意对王阳明进行诽谤:“你看这个王阳明啊,没有你皇帝的圣旨就擅自起兵,实在是不忠于你的表现,就算不忠于你也还好,关键是你看看他平叛的速度,实在是成一呼百应摧枯拉朽之势,这种人,又有威望又有权力,哪能没有反心呢?要我说啊,王阳明,不可能不反!”关键是,对于这么一个大工臣,皇帝还真的信了!

          就这样,王阳明再一次卷入到了纷争的漩涡之中,不可自拔,百口难辩,虽然他个人已经早已看透得失荣辱,甚至看透生死,但他无疑还与这个尘世有联系:要知谋反可是要牵连九族的,为此,他困顿,他迷失。他也被迫为了在更大的层面顾全大局,从而在某些小事上做出应和宦官和皇帝想法的改变。尽管为国家立了大功,却并没有得到他本应得到的封赏。正所谓百死千难是也,但也正是在这白死千难中,在这甚至比肩龙场悟道时的困境的巨大困境里,王阳明的心理逐渐产生的一种向好的直觉,一种无论如何都能达到至善的标杆,而这种标杆最终一跃而出,成就了他那致良知的最终圣贤之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百死千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ioop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