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做了一套题,学生对诗歌鉴赏选择题有疑问,集体备课时石老师提了出来。
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
宋 · 苏轼
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江城白酒三杯酽,野老苍颜一笑温。
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
参考答案解释,D项错误,诗中没有沮丧,消极避世的想法。
学生认为有。石老师也认为有。
我当时没看这个题。所以没有参与讨论,而是看这个题。
石老师认为这个题解释有问题,李菲和兆雪以大声,反复念答案来试图说服石老师。她们坚持答案解释没问题。
但是双方的讨论根本就是各说各话,没有交际——石老师认为诗中有消极情绪。李菲和兆雪坚持读答案,以及苏轼豁达乐观这个基本性格基调。
蓁蓁跟李菲不和,集体备课向来不发一言,其他人对诗歌的理解比学生强不了多少,基本上就是答案说什么就是什么。
我还没想明白,习惯性地手指夹着笔一下一下轻敲桌子。
D项的问题到底在哪里?这首诗你要说苏轼没有消极避世的情绪,真是白读了诗了,除非自欺欺人,否则你没法跟学生讲。
青年苏轼曾以东汉名臣范滂为人生楷模,说明他立志做一个正直清高,不畏强权,济世安民的能臣,这个时候都说自己不想回朝堂了,在黄州过得挺滋润,还不消极避世?
古代文人自幼读圣贤书,都以修治齐平为人生抱负,这个时候连朝堂都不回了,就是对仕途不热衷了,满足于出去散散步,喝三杯村酿了,还不消极避世?
脑子里转来转去,想不出个所以然。又不愿意跟这帮唯答案是从的人讨论——纯属浪费口舌。蓁蓁不想说话,备课不让带手机,私聊也办不了。只能自己琢磨。
备完课都下班了。我一路走一路寻思,做着饭吃着饭还琢磨着——网上查不到更好的解释,虽然有鉴赏文章,但是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该午睡的时候又看了一遍这首诗,靠!心里骂了一声,这是傻了吗?苏轼是消极避世,可是他没有沮丧啊!乌台诗案后的苏轼再也不沮丧了,怎么瞪着眼没看见这俩字儿呢?整首诗苏轼都陶醉在初春出游的小快乐中,美滋滋地跟朋友说,我在这过得挺美,以后要年年到这个村里来,你们不用操心把我调回京城了。
哪里有一丝一毫的沮丧了?D项就错在这里啊!
20211214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