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智能手机销售行业也愈发火爆。作为国内手机厂商代表的华为小米OPPO,以庞大的销量占据了手机世界销量前五之三。
而在聚光灯之外,杂牌手机、山寨手机也并没有消失,很多电商平台还能时常看见它们的身影。
数据虚标、售后堪忧让人头疼不已,但架不住杂牌手机价格低廉,在对数码产品不敏感的人群中,销量依然可观。
可杂牌机的价格为什么可以这么低?这些厂商不用赚钱的吗?
这是因为商品的成本构成很复杂,手机的成本也并非简单的硬件成本。
以比较极端的可乐为例:
可以看到,除了0.5元利润,剩下的成本主要包括:
包装、原浆成本、经销商、零售商、税收、广告、仓储、运输、公司运营成本。
如果山寨可乐,可以省多少成本?
8%广告省了、16%运营成本也无限低,材料用最差的,10 %原浆成本干到3%不过分,零售商、经销商自己做,12%+8%,五分之一省了。
这样利润就从16%变成了47%,近50%,卖两块钱还能赚0.5。
手机还得多个研发成本、售后成本等等。
在红米手机火爆的早年间,山寨厂商可以做到新款刚上市没几天仿品就能上线。
科技企业每年研发投入常常要有是几十亿甚至上百亿,这些研发成本最后都会体现在价格上。
而杂牌手机往往直接购买设计上的成品,再贴牌进行销售,把研发等环节省了,再通过不负责任地虚标,假意提高价格,能打折还能保持不小的利润空间。
啧,羡慕。
坏处也很多,比如自毁口碑,不能长久,否则市占率就不该是hmov前四了。
按这个思路也可以算下某些线上品牌价格可以那么便宜了:
互联网的模式压低了仓储成本,砍掉了部分经销商、零售商,广告也比较节制,再加上某些人口中“看不到的地方阉割”(比如质感),性价比研发(估计适配工作占大头),总成本低了很多,
还有一些官方宣称硬件“综合利润率低于5%”,砍掉一些利润。
价格卖低一点也不奇怪。
当然售后是不敢砍的,不然真成杂牌了。但相对说在售后的及时性上要差很多,早期互联网品牌的产品售后在一线城市外,几乎都以寄修为主。售后质量这东西还得看传统厂商。
还有包装成本,早年很多互联网品牌用的是简单包装(官方会说是环保包装),成本也会相应低一点。
当然,不论是杂牌还是山寨,缺少营收环节,不能做到营收到研发再回到营收的良性循环,不能够长久,注定只能打一枪换一炮,最终在历史的进程中悄然落幕。
另一方面,支持研发投入高的企业,我们可以从侧面促成新产品的出现,一众科技企业,不论是华为还是小米,在它们的上升期都走入这个良性循环,这才看到了今天的5G、今天的隔空充电技术。
让我们对剽窃创意、剽窃品牌的山寨产品说NO!
你有过不小心买到山寨机、杂牌机的经历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