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上班这点事儿@IT·互联网
不要让知识付费成了你成长的止痛药

不要让知识付费成了你成长的止痛药

作者: 106a08136dac | 来源:发表于2018-08-31 16:13 被阅读39次

最近遇到了一个做知识付费的朋友,聊了很多。我特别想谈谈『听书』这件事。

这几天一直在思考,为什么身边很多人,包括我在内,都会追逐像得到、樊登读书会这样的知识付费项目,我想,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是『时间的碎片化』+『焦虑』

『希望在被撕扯的碎片化的时间有所收获,试图通过开车、坐车、走路、坐地铁的时候的时间听某某人读书某某人分享来提升自己。让自己获得短暂的满足感与充实感』——这是我自己之前的行为与感受。

但是时间长了,越来越发现好像这里面有什么问题,不知道你是不是也这样?我想不起来前几天每天在路上听的内容都是什么,听到的知识也很难被实际的运用。我学习到的更多的,想起来的更多是名言警句式的知识,因为往往是这十几分钟里的那几句话在打动你,让你觉得有所收获。

知识付费带来的科普式的教育作用是明显的是需要被肯定的,但是只是通过这种方式学习,更多的时候缓解了我们的焦虑,让我们充实了,但是真正的进步却非常的少。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觉得可能有这几个方面:

1.知识来自于分享的人片段的二次消化——浓缩的不一定是精华

对于每天要产出新的内容的互联网知识平台,商业目的决定了他需要高产。高产就决定了,大IP永远只是一个出口,背后都是一个团队。很多时候,大IP分下给你的,只是他拿到的编辑写好的书稿。

你听到的都是消化过、演绎过多次的对书的解读。你得到知识的瓶颈就不再受制于作者,而是写稿子的人。

2.受众可能不是你

樊登读书会的目标是『帮助中国3亿人养成阅读习惯』,可能需要向的是,你是不是他的主要受众。

看起来这个目标,就是在科普,如果你已经有了长期学习的习惯,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那么可能你并不是他最重要的目标群体,他讲的自然也不是你最需要的。

3.知识点需要结网,量变才能发生质变

这个世界有些规律是普世的,比如量变才会有质变。听书也好,听分享也好。我们获得的知识都是一个一个的点,点与点的联系性非常难以关联。我们往往满足于知识点的获取,却忽略将我们学习到的知识点串联起来结成网。无法了解知识的联系,我们就难以形成体系化的知识概念,难以对一门正在学习的内容有真正深刻而全面的理解。

同时,听书,其实是一种非常低效的渠道。听到的信息效率总是不如读到的,而且我们可以跳读却难以跳听,所以效率更低。单位时间获得的知识总体来说是少的。

我该怎么样改变?

我想把我自己实践的结果分享给大家,暂时想到有这几点,以后再做补充

1.准确认知合理定位每一种知识来源的渠道

我们应该多几种知识的获取渠道,并清晰的定位他们分别得作用是什么。不单一的依赖任何一个渠道进行学习,拓宽自己的知识来源渠道。

举个例子:

听书——发现值得学习的书籍的地方;听是听简介。找到觉得自己感兴趣的好书;

书籍——真正学习的地方,体系化的,较为集中的时间进行阅读学习与思考

书评——用来和自己的思考进行对比理解,从大家的说法中找到新的可以提升的内容

2.体系化的学习,持续的学习——一段时间高密度的学习同一种技能

任何学习都需要一段时间的积累、思考、感受与反思。寻找到一个好的方向,纵向的对这个知识方向进行挖掘,做联想学习。从多个角度,多方面的一段时间持续学习一类知识。让自己对知识点可以有充分的理解和思考,可以将知识点扩充成为体系。真正的为自己所用。

同时持续的、体系化的学习可以让我们辩证的看待知识点,这样第一可以记得住,第二可以用的了,因为你真正理解了,想通了,而不只是停留在满足片面知识点的获取,不知真假也不懂运用。

3.碎片化时间高度利用值得鼓励。但第一要做的,是想想,能不能把碎片的时间拼起来。

做一个好的时间管理者,认真的管理自己的时间。第一件事,先想想,怎么样可以拼凑碎片化的时间,能不能把碎片化的时间用来处理琐碎的问题。尽可能的把整块的时间留给自己。

然后,要好好想想,每一个碎片化的时间需要如何的运用,怎么在对的时间安排对的知识获取方式,让时间高效运用。

最后,我想说,如上这般归根接地,还是要把学习知识从缓解焦虑转移到治病。治病的过程不一定是欢快的,但也许你和我一样可以乐在其中,感悟每天真正的成长。积攒的成长,会为你带来很多真正解决你焦虑的良方。

愿你我不再被焦虑所困,愿各位每天都有新的成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要让知识付费成了你成长的止痛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hnsw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