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的余霞,古道西风瘦马,自古逢秋悲寂寥。锦衣华服或者破帽遮颜,踽踽前行或熙熙攘攘,我们,终究是在世界某一处,于无声时有一处寄托,漂泊,沉潜。有时候会发问,如果当年不去做这个选择,换一种方式处理问题,抑或不要错过一个深爱的人,我们的人生会不会就此不同?
接下来,我们来思考两个问题:
问题一:当一个不太好的事情降临的时候,你是习惯先找原因还是找出路?
记得孩子小的时候,每次生病,婆婆或妈妈最先站起来,义愤填膺地寻找生病的原因,就是你们带出去玩了,吃不卫生的东西啦,就是你们给洗澡啦……总之,都是做父母的不小心的结果,无休止的埋怨。此时,年轻的父母总是很焦急,那么这时,是积极想办法还是吵吵闹闹,吃药或者去医院,都要有冷静考虑。复习了多次的考试,是挫败放弃还是寻求解决办法,找提高分数的方式?工作丢了,生意陪了,钱财散尽,是该堕落沉沦还是东山再起?恋爱了八九年的人,是谈着分,还是谈着合?
不难发现,我们每天其实都是在做选择题,有的人活在过去,有的人活在未来。
问题二:如果可以去置换结果,让时间倒流,你最想去做什么?
前几日地震,地板晃晃悠悠,妈妈生病在床上,她说:“如果一会还在摇,你们就先跑,不要管我。如果之前不那么累,知道心疼自己,也不至于这样,害人。”当领受结果的时候,长辈总喜欢追忆过去,对未来有诸多恐惧。我说,“妈妈你得自己先从心理上站起来,不然会被病吞了的,你怕它,就更容易被它控制,这点我们都帮不了你。”武志红讲过,我们的思考之后产生的行动,多数来自于潜意识,当意识能更大程度上了解潜意识,我们的命运才会改变,终究,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是自我实现的预言。对此,我深信不疑,如果曾经的时空交合,再来一次,你还是意识不到你自己是谁、思考问题的模式、潜意识里的壁垒和障碍,那一定,还是会选择和当初一模一样的那条路。
一万个假设,终抵不上你勇敢抬头望一次头顶的天,脚下的路,凝视一次镜中的自己。
潜意识如同另一个自己,和在日常意识控制下的那个自己不一样。如同七月与安生,总想着去置换人生,尝试不一样的道路,清晰看着自己走向自己的命运,纠葛、埋怨、相惜、决绝、和解、挚爱,而后分裂永别,剩下灵魂的自己和肉体的自己,促成一种新整合,死去的死去,活着的接着活着。
如果人生可以重来,我们该怎么看待人生的假设题?
此时,我们可以参考一下法国经济学家巴斯夏在1848年发表的一篇论文(What Is Seen and What Is Not Seen)对于选择和假设的理解,他是从经济学角度讲的,会给我们很多启示:“在经济领域,一个行动、一种习惯、一项制度或一部法律,可能会产生不止一种效果,而是会带来系列后果。在这些后果中,有些是当时就能看到的,它在原因发生之后立刻就出现了,人们都能注意到它;而有些后果则得过段时间才能表现出来,它们总是不被人注意到,如果我们能够预知它们,我们就很幸运了。”其实,我们每一次的选择,都是有时间、资源、劳动力等等成本,好的选择背后,是能兼顾到它眼下的价值和长远价值。
我们经常说的错过、失败、灾难、挫折,常常是占有人生十之八九的不完满,但这份不完满里,有可以通过理性认知、学科分析层面的突破。很神奇的是,当我们明白一个道理,不管来自逻辑学、统计学、心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等学科,都能开启不一样的人生道路,它能改变或者指导,我们去做以后的选择,释然以前的选择。
世上所有的路,踩过都有痕迹,没有白犯的错,白爱的人,悔走的路,错过的风景,下次,在选择时,我们不要用恶性情绪控制自己,看看那些埋藏在背后的原理和公式,去做人生的应用题,沉着而坚定,这样,就能接近——幸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