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苏抵沪,趁热闲游

作者: 鹰说尽说 | 来源:发表于2020-08-17 05:07 被阅读0次

    是夜微风轻拂,适合近处游走。或许正是金鸡湖的水波吸收了白天的暑气,让漫步湖边清凉惬意,闲适随兴。

    位于苏州东部的工业园区得益金鸡、独墅二湖而开阔宜居,据说湖边的别墅区及周边楼盘也是著名的豪宅集结地,以后有机会一定前去领略观瞻。

    前天的晚餐仍在圆融时代广场解决,即将离开苏州,再吃一次苏帮菜算是作别。无须过多考虑,但用苏城红烧肉和响油鳝糊两道代表菜就足以满足口味。除了价格贵些、服务糙些,“下塘街七号”环境颇有情调,味道尚属正宗,无愧于“苏州美食风物”之标榜。

    从最近的苏州园区站乘高铁抵达上海站连半个小时都不到,可见距离之靠近,交通之便捷。经地铁辗转到酒店并安顿好住宿后,在下午预约的上海博物馆参观时间前刚好够吃个午餐。一处叫作“我家餐厅”的网红小店居然就在酒店对面的巷子里,门口的店名题字也意外地出自沪上名人——程之(上海已故老艺术家,著名主持人程前的父亲)。

    由于着急赶往博物馆,随便点了我家鸡翅和鱼香茄子两道菜,主食搭配葱油拌面加米饭。恰好都是酸甜适中的风味,倒让受暑热打压的胃肠恢复了些食欲,不虚此行,打卡成功。

    不知为何,这次的网约车司机有些糊涂,到了指定上车地点没有停下等候就开过了头,当我们从巷子里走到路边,车已经转到对面只好再去调头。如此一来,在预约的时间内抵达博物馆就显得有些紧张了,虽说路程不远还是周末,可天晓得大上海的路况会不会糟糕。路上,我一边埋怨司机,一边安慰妻子。好在一路畅行无阻,总算提前了几分钟到达并顺利入场。生气归生气,权当是无心犯错,给个差评终究不忍,得饶人处且饶人吧。



    与前两天到过的无锡博物院相比,上博的馆舍就显得狭窄紧凑了,不过没办法,曾经风骚独领终会由于年代变迁而被无情超越。看惯了近些年新兴建大型博物馆的宏阔通敞,上博的规整严秩却也不失大家风范,在气度韵味上并不逊色。再说了,妻一直念叨中国文物界的半壁江山都在这里了,岂能不值得一看?

    果然,馆藏的份量在青铜馆马上得到了印证。那些关于盛放水、酒与食物的青铜器皿的分类及特征借助本馆藏品的齐全多样再一次温故知新,可也不知道下次再来博物馆还能清辨几许。妻说来到这里深感文史知识昏匮,我说除了专业人士大家都是外行,可以仰视,但不必卑微。

    依历史进程,青铜器从王族贵胄的礼乐殿堂逐渐走进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青铜是属于创造者的匠心杰作,它必将回馈并恩赐创造者人群。我想关于青铜器的工艺技法及其承载的地理文化等仍有一些未解之谜,它让我们在叹服古人的智慧与创意之余,又津津乐道于历史器物所发散的神秘魅力。

    步出青铜馆,下午参观的第二处目标就是陶瓷馆。按照年代线布展,让我们用一件件珍玩宝器,串联回顾起瓷器的前世今生。关于官窑的兴衰、民窑的始末,无不体现统治阶级甚至皇帝本人的喜好禁忌,在积极催化了创新与开辟的同时,也无辜压制了坚守与传承。

    时间关系,闭馆前只能再看一两个场馆了,那就玺印馆蜻蜓点水,绘画馆走马观花。

    关于印章的认知皆是皮毛,唯记得上一次游杭州西湖时在西泠印社稍加了解。林林总总、大大小小的一枚枚官私印章,于方寸间淋漓展示出历史风物与人文情怀,真是以小博大、见微知著的中国传奇。特别是胡䦆这枚“硬黄一卷写兰亭”印章,四围边款刻录了《兰亭序》全本不说,顶部还雕画了吴澂的“兰亭曲水流觞”图,可谓心思奇巧,意韵丰富。

    作为游人访客,欣赏绘画的出发点一是慕名,寻访大家上品;二是随性,择喜欢的题材与技法。在上博绘画馆,我有幸目睹江南四大才子、扬州八怪等历代名家(据说有些藏品定期轮换)的画作真迹,真正实现了慕名与随性的完美结合。

    为了不留遗憾,我们充分利用闭馆前二十分钟草草浏览了由上博发起的“江南文化艺术展”特展。仅从展览的专题文案策划即可窥见其深厚蕴涵:

    ㈠悬古垂文——我欲因之梦吴越
    ㈡安达礼生——何妨吟啸且徐行
    ㈢铸业铭志——文采风流今尚存
    ㈣雅意闲趣——南国古来风物好
    ㈤怀器鸣棹——直挂云帆济沧海

    只可惜时光浅短,难于从浮光掠影地匆匆一瞥里静静玩味与悟道。只好索取展览册页,回去慢慢品嚼以图弥补吧。

    其实,一楼大厅正在推介的“荷浦珠还——荷兰倪汉克新近捐赠文物展”定当不错。奈何马上闭馆无暇顾及,只好暂拍“象牙雕七层宝塔”图片以铭记,致敬国际友人跨越疆界的旷达胸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离苏抵沪,趁热闲游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hptj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