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题目,很多人都会不解,什么鬼?冲突只会产生更多的伤害和仇恨,冲突怎么会让我们更有爱?
首先,我们先聊一聊冲突:冲突从何而来?冲突有哪些表现形式?
冲突来源于差异、来源于不同,在这个多元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人体,衣食住行,生活、工作、学习,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生命中的每一个阶段,冲突都是不可避免的,甚至和我们如影随形。但是我们要记住一点:“冲突来自于差异,但差异不一定会导致冲突。”
冲突有很多种,有我们内心的冲突,有外在的冲突。在家庭当中,有不同的关系之间的冲突,比如夫妻冲突、亲子冲突、子女与父母的冲突、祖孙之间的冲突和个人的内在冲突。根据冲突的外在表现,冲突又可以分为热冲突(暴力)和冷冲突(冷暴力)。
处在冲突当中,人们的表现会有:争输赢、妥协、双赢。
我们会看到冲突并不总是带来伤害的,人们可以通过沟通的技巧和态度让冲突变成加深彼此的连接的机会而不是彼此伤害的理由。比如说:夫妻俩大吵了一架之后抱头痛哭,彼此更加心心相惜;青春期的的孩子顶撞父母,一场吵闹之后,父母更加理解孩子,孩子也更加体谅父母……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别人能在大吵之后让感情升温,能产生更多的的爱和理解?
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在他的另一本书《用非暴力沟通化解冲突》中就详细介绍了如何如何用非暴力沟通深入改善你的人际关系和生活历程,如何让我们能够生活得更美好。不仅仅是个人的冲突,地区、种族、国家之间的冲突一样可以用非暴力沟通进行调解、转化,把冲突转化成为加深彼此连接,促进彼此支持的通道。
人们解决冲突的方式分为以下几个类型:竞争、协作、妥协、回避、迁就。这些解决冲突的方式没有对错之分,就像是九型人格中的九种人格类型一样,在不同的情境之下,不同的立场之中,每个人都可能会做出不同的选择。每一种选择的背后都是为了满足某些需要,对于当事人来说很重要的需要。
如何用非暴力沟通化解冲突?
首先,我们需要学习使用非暴力沟通的句式或者思维模式“当我看到……我感觉……因为我的需要……得到/未得到满足,你愿意做……?”这个句式里面涵盖了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当我们基于需要的意识去和对方沟通,我们会更加专注于未来或者需要的满足,而不会被眼下的事情本身和它引发的情绪所限制。我们会更多地看到彼此的不同背后对于美好生活的共同的需要。
其次,我们要知道,我们用这样的沟通句式或者沟通模式,不仅仅是用于和他人沟通,更重要的是和自己沟通。非暴力沟通一方面是为了帮助我们诚实地表达自己,另一方面是为了帮助我们关切地倾听别人。当我们能够透过行为,体会到自己的感受,借由感受看到我们的真实需要,能够把它准确地表达出来,而不是借由指责、埋怨、命令、强迫或者其他可能会引起误会和对抗的方式,我们的需要就有可能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得到满足。当我们能够透过对方的行为,用同理心去倾听对方,理解他的感受,尝试着去看到他的真实需要,就不会因为他的一些过激行为或者他的情绪而生气,就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明白他的意思,就有可能避免一场更大的冲突或者伤害。
最后,我们要记住一点,冲突并不可怕,重要的是我们如何看待冲突。在我们个人的成长中,无时无刻会面对冲突,在人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冲突也无处不在。冲突是我们成长的机会,冲突中我们能够更多地了解彼此。只要能够学会转化冲突,能够正确对待冲突,冲突会给我们带来惊喜。
案例分享:
最近疫情让我和孩子一起呆的时间多了,满足了彼此陪伴的需要,可是同时带来了一系列的冲突,比如要不要看电视,可不可以玩手机,看多久,玩多久。今晚我在写作,孩子在一旁画画。我希望安静地写完我的文章,而孩子却不停地问这问那,我跟他说过好几次我要写东西,不要说话了,可是他依然我行我素,还回复我“我自言自语不行啊?”我瞬间要爆炸了,没办法,快满七岁的孩子,就是这样,他需要表达,需要理解,也需要看见,需要肯定,我大吼了一句“不行!你打断我思路了!”“哦,我知道了妈妈。”他貌似明白了,可我内心深处是知道的,他很快就会不由自主又开始念叨。怎么办呢?他需要表达,我需要空间,同时我还要在旁边随时给予支持。我想到了戴耳机,播放了我喜欢的轻音乐。接下来就是一段岁月静好的时光。我爱我的孩子,我想陪着他支持他,他也爱我,他想要控制住自己,但是实在控制不住。戴耳机实在是不错的选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