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育上班这点事儿
讲台不该是神坛,不需要等到足够专业和优秀才能站上去

讲台不该是神坛,不需要等到足够专业和优秀才能站上去

作者: 赵海懿 | 来源:发表于2017-04-26 14:43 被阅读0次

    杰升这家公司,马上即将要过6岁生日了。在培训行业打滚六年,感觉这一群年轻的灵魂们从来没有安分过,一直在搞事情!最近,我们又在讨论一个新的突破,这个突破的前提就需要先挑战自己和大部分人过去的一个可能深植于心很多年的内在假设:当老师,需不需要自己足够专业和优秀?

    说起这样一个假设,真的连自己都觉得好笑:几千年前孔子就教育我们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个人在某些方面都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现在我们还来讨论当老师的门槛,这不是活着活着又活回去了嘛!也可能你会说,我没有认为当老师需要足够专业和优秀啊,那好,先说说看你认为哪些领域你能成为或者正在做一位老师,你是怎么看待你自己在那个领域上的表现的?

    我不想花时间赘述你是不是也和我们一样,有这样一种偏见,内心可能认为站上讲台当老师就需要专业和优秀,我想先讨论下,这种偏见是怎么形成的。也许说完,观点不同的人也会有共鸣。

    “讲师就该足够专业和优秀”这个偏见是如何形成的?


    我们一直是被“教出来”的

    中国的教育,从进幼儿园起,其实就一直在营造一个老师和学生身份不对等的氛围。上课要端坐,提问要举手,回答要起立,要认真听讲,不能交头接耳。其实,这种“教出来”的教育,没有留任何一点表达和创造的空间给学生,不认可学生的智慧有可以供大家参考讨论的地方。我们默认学生就是该汲取而老师就是该给予,所以其实也就是在默认,老师是必须专业和优秀的,否则不能也不配成为课堂中那个具有绝对权力的权威。

    庆幸的是,这么多年之后,这点其实已经逐渐在被打破。首先在成人教育的领域里,终于老师开始重视和学生的互动;开始有了教练、引导、共创这些思维进入,让老师渐渐开始说得更少,给学生更多的发言、开启对话的空间,甚至相信每个人的智慧。而学校教育里,大部分的情况还并没有得到改善,但也已经有一些期望改变中国教育现状的人开始为之而努力了。

    将学习的希望和责任寄托于老师

    正因为我们一直是在“被教”的学习环境中成长,其实也将中国的孩子们培养成了一种“等待老师教我”的惯性思维。我们理所应当地认为,我不会的老师是应该甚至必须会的,否则他们何以为人师?而我会什么,是由老师教什么、怎么教决定的。在学校教育阶段,家长们买学区房通关系塞钱各种挤破头想把孩子送进重点学校,其实很大考量是期待重点学校的教学质量更好,老师能力更强,教得更好。这种集体心智模式和人为形成的社会结构,给了老师和学校更大的压力,老师需要具备更专业和优秀的能力,才能为人所瞩目,而“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这件事虽然大家仍然可能挂在嘴边,但心里其实早已经忽视了它,更不用说去创造一个新的结构,一种新的学习形式,激发学生们之间智慧的相互碰撞了。这可能是个理想,很多教育者期待看到,但是我们需要走的路还很远,需要破的框还太多。

    当我们在称呼人“老师”时,是尊重和认可他的能力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我们的父辈甚至祖父辈,一直以“老师”为对人的尊称;他们称呼陌生人“老师”,就好像是现在的八零九零后称呼陌生人“帅哥”、“美女”一样。当他们这样称呼人时,并不见得是想从对方身上学习什么,可能只是一种客气的称谓,最多就是对对方的认可。我们现在已经不会称呼陌生人“老师”了(都用帅哥美女叔叔阿姨大哥大姐代替了),但是我们可能会称呼我们的瑜伽教练健身教练理发师美妆师等等为老师,不见得想要从他那里学习什么,而是对他所擅长领域能力的尊重和认可。这并没有什么过错,但是,如果必须具备某些过人的能力才能够成为老师,如果我们过于放大这一点,那可能会产生一些别的困扰和误导。比如,一个小学老师,是不是一定需要具备研究生甚至博士生学历?到底作为一个老师的标准,是能力,还是评估能力的证书?

    站上讲台是需要底气的

    如果说“站上讲台是需要勇气的”,那我觉得没啥问题。演讲也需要勇气,选择也需要勇气,勇气是因为即将迈出舒适圈迈入一个新的需要自我挑战的领域必然发生的心理活动。但如果,我们的想法是“站上讲台是需要底气的”,那就完全不一样了,那便还是认为“讲师是需要有专业和优秀的能力才能成为的角色”,是给自己设定了一个大大的屏障。这个屏障有可能会让一些人持续不断地在专业上努力,也可能会让更多人望而却步,认为那是与我无关的事。害怕站上讲台的背后,我们害怕的,可能是坐在下面的学生对于讲师这个“绝对权威者”身份的挑剔和挑衅,也可能是对于学生学习效果需要承担的责任;但是,是谁规定了讲师必需要面对这些?谁说讲师该是个绝对权威者?谁说讲师要对学习效果负责?谁说讲师该要足够专业和优秀?

    如果我们认为讲师就该足够专业和优秀,我们会失去什么?

    为什么会讨论今天这个话题,是因为我和我的伙伴们,都有一个极其渴望改变的现状:培训圈子里好讲师的匮乏,以及讲师价格的一涨再涨。其实现在的情况下,讲师涨价并不是讲师本人的问题,不过是人性本来的面目而已;自己的时间有限,课约又不断,靠涨价来提升收入以及自然过滤一些不那么匹配的客户群体,是他们能想到的最顺理成章的想法。但是对于所有渴求知识渴望学习的人来说,这却是一个噩耗——学习的金钱成本将不断上升。学习难道需要高不可攀?学习难道不是应该是无处不在唾手可得的事吗?无处不学习,大家才会更容易不断地进步,成长速度才会更快;这不才是整个社会渴望迎来的画面?那么,是什么让现在的局面背道而驰离我们的期望越来越远了?

    如果所有人都抱持着“学习效果的责任在于讲师”的心态,那么,愿意踏进讲师这个领域门槛的人,永远也迎不来大幅增长;而即便高报酬的诱惑能够吸引来一些从业者,吸引的原因不对时,这些人里又有多少人是真正为着教育而来的?即便有着心态健康也有潜力的讲师迈入了这个世界,一旦他不满足大家“足够专业和优秀”的认知,我们能够给他多少时间和机会等待他的成长?还是舆论的力量和压力自然会将他驱离?

    这样无疑会进入一个恶性循环,好的讲师将会越来越少(不是指专业能力好,而是教育理念好),教育成本将会越来越高,教育理念将会越来越偏激和稀薄,被教育出的学生将越来越相似而缺少多元的价值观和创造力……够了么?这样要到什么时候才是尽头?

    重要的不是知多少,而是怎么教

    尽管之前同事们一直觉得我颇具成为讲师的天赋,能言善辩善于思考言辞犀利……但同时一些客户对于我的“外形过于年轻”、“形象不符合想象中的讲师形象”之类的反馈也让我在继续往讲师方向发展上迈不动步子,同时,我会给自己带来更多的设限——自己的学历水平一般、没有牛B的从业背景,没有官大压死人的Title,甚至自己擅长的领域也不足够精通;何以为人师?直到后来有一天,我想通了一件事。

    有一天我在微信上看到一篇很打动我的线上学画画的招生广告,我一直在思考,这篇文章打动我的原因是什么;它并没有赘述很多讲师的牛B背景,也没有给你画大饼说你学完了之后能画出怎样的大师级作品,它只强调了三个字——“零基础”,说这个老师是一个很擅长教“零基础”的学员的人,她从学生时代开始身上就一直有一种能力,就是把别人很难理解的技能讲明白——这并不代表她自己现在在专业能力上很牛X,只是“翻译”能力强啊,能让小白学生从零到一,带他们轻松入门,不是已经是一个很优秀的老师了吗?

    看到这个广告的时候,我在想,我自己不也是这样吗?大家一直说我是“超级翻译机”,能把别人很难理解的话迅速理解并且用轻松直白的方式传达出来让更多人轻松明白;而这可能是比起专业能力来对于教授小白学生一些未知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具备的讲师能力!简单的说,如果在一个专业领域上极其专业和优秀算是十分的话,作为零基础的老师根本不需要自己掌握十分才能授课,三分足够了!因为学员只需要从零分达到一分!关键是你需要知道怎样可以最有效地帮助学员从零分到一分!而不是用一些专业术语和自己超强的能力震慑到他们望而却步!在此之后,我对于上课为人师这一点坦然了许多,也自信了许多,我感觉再也不需要在学员和企业客户面前装成自己很专业,而是让他们也接受这个理念。

    大胆假设,如果大家都接受这个理念,有更多的人会有自信也愿意站出来成为他们那个领域的老师了,可能是教人画画、插花、写字,可能是教人沟通、演讲、理财,也可能是教人厨艺、设计、摄影……大家会更专精于怎样把自己一路研习自己的这一项专长的历程变成更轻松有效的学习方法传达给学习的人,乐于在传授技巧上去做突破而不仅仅是执着于专业内容上的简单传达;想学习的人会有越来越多的学习对象可以选择,甚至可以及各家所长;而越来越多的老师站出来参与,也会让我们学习的成本也会越来越低,机会越来越多;这可能将迎来一个我们所期待的新的知识付费和共享的时代。

    而当我跨上讲台之后,随之会产生的真实变化,讲得越多,你才越明白学员不明白什么;同样的,你才越明白你自己不明白的是什么;而这,都能够帮助你自己不断进步,变得越来越专业和优秀。那是由果引起的因;并不是只能由因带来的果。

    现在,你也许可以想想,有什么你的专长或者特色,是可以分享给他人的了;也许也可以大胆尝试一下为人师?


    海懿

    2017年4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讲台不该是神坛,不需要等到足够专业和优秀才能站上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hviz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