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林徽因,是因为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那时对她知之甚少。是通过她与徐志摩、梁思成及金岳霖之间的感情故事而记住了这个浪漫迤逦的女子。后来,偶然间买来《林徽因传》,仔细阅读后发现,她对爱情的坚定不移、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对事业的执着热爱、对祖国的无私奉献以及她治学严谨、艰苦探索、傲骨博学的大家风范更是令人钦佩。似乎她教会我,新时代的女性就应如此。
我欣赏她对爱情的坚定不移。林徽因的爱情故事或许大家都有所了解。但我所欣赏的并不是因为有三个优秀的男子都为之倾倒,而是在那个对爱情充满各种幻想的年龄,在面对接踵而至的爱情时,她能够如此坚定自己的爱情信仰、维护爱情尊严。她能够始终保持理智、冷静,可以短暂的停留,也可以义无反顾的离开。
我一直以为,只有很成熟的爱情观才能驾驭花季年龄的冲动,但通过了解林徽因后才明白,她之所以能够将自己与三个男人的感情处理的恰当得体,是因为她在任何时候都深知自己所要的是怎样的生活。每当走至人生岔路口,她都可以很清楚地分辨出自己要走的路,或退、或进、或转弯、或前行,都那样从容不迫、坚定不移。
她让我明白,在生活中,我们难免也会遇到种种选择和诱惑,但却可以驾驭自己的情感、把握自己的心情。可以贪恋岸上的烟火璀璨,但不要逆水行舟;可以观赏山顶的无限风光,但要记得下山的路。
我佩服她对生活的乐观态度。林徽因虽出生名门,但她却可以“在菜籽油灯的微光下,缝着孩子的布鞋,买便宜的粗食回家煮”;在昆明走路十多公里去教课补贴家用;在四川李庄,饥寒交迫,住在阴暗、潮湿,经常有蛇鼠出没的陋室仍然能够坚持学术研究。
抗战时期,林徽因一直在颠沛流离中度过,贫困与疾病始终困绕着她,患了非常严重的肺病,有时不能说话、有时呕吐不止、有时卧床难起。在为学生授课的时候,纵然痛苦让她难以忍受,她还是能享受生活艰苦之余的美好。在给国外好友的书信中,没有过多的抱怨,更多的是分享生活中的趣事。
我难以想象一个曾经生活优越、受到百般宠爱的富家千金在国破家亡和疾病缠身之时依然能够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这是何等的胸襟。正如罗曼•罗兰所言: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识生活的真相之后还依然热爱生活。林徽因对待生活的态度完美的诠释了这一点。
反观现在的我们,出生在一个和平的时代和一个和平的国家,基础设施完善、生活幸福安康。在遭遇挫折时,更应该有面对的勇气和战胜的信心;对待生活,就更应有乐观向上的态度。
我敬佩她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在这国破家亡、贫病交加的艰苦日子里,林徽因所钟爱的古代建筑艺术以及所从事的关于建筑史的学术研究成了她寄托自己苦难灵魂的唯一支撑,也是她对抗病魔的唯一动力,更是她为饱受蹂躏的中国倾尽全力的事业。
她深入基层考察古建筑,徒步行走在穷乡僻壤,力图展开对古建筑的保护工作;她抱病考察莫高窟,在病痛的折磨中依然写下无数篇对中国建筑事业做出伟大贡献的论文,甚至在手术过后依然选择奋斗在第一线,参与国徽以及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如果不是领略她一路走来的艰辛与付出的努力,我真的不会相信一个写下《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样清新柔美诗句的女子会获得这般至高无上的荣耀。她为了一直热爱的事业可以废寝忘食,极度消耗体力,以她的性格,即便牺牲自己的生命,亦在所不惜。
回顾林徽因的一生发现,她不仅能写出灵动温婉的诗歌,更能绘出精细严谨的设计图;不仅能够作为高级学者出席各种活动,更能为古建筑的研究跋山涉水,这是她生命中浓重且独具美质的一笔,也是最不应该被忽略的一笔。而她对爱情的坚定不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对事业的执着追求,更是让人佩服、让人动容。这样的林徽因让我痴迷更让我向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