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语文课堂
第952期【听课有感】

第952期【听课有感】

作者: 三人行语文工作室 | 来源:发表于2021-11-08 09:55 被阅读0次
              自读课应姓“自”          ——听牛金凤老师执教《再塑生命的人》有感

              文/高平三中 张永刚

      统编语文教材建构了“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即教读、自读和课外阅读,它们在阅读中有各自的坐标和作用。对课堂教学而言,教师应着力于教读课和自读课的研究,并大力推进课外阅读,真正实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说来惭愧,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没有有意识地进行教读课和自读课的区分,更不要说研究了。但从教育现状来看,自读课越来越受到老师们的关注,很多名师在讲示范课的时候都会选用自读课文,很多学校在进行教研活动时,老师们也会选取自读课。然而,对于自读课研究,我们却迟迟没有迈开脚步。

      今天上午学校的教研活动,我们听了牛金凤老师的《再塑生命的人》,在评课的时候,大家一致认为这篇文章是自读课,应该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课堂的展示权还给学生,更要把课堂的精彩还给学生。很显然,我的很多同事他们对于课型的把握都远远超出了我的认知。这不仅让我叩问自己:自读课究竟应该怎么上?

      我们先来看牛老师的教学流程及课堂呈现——

      导入新课后,老师让学生自读课文,完成任务:为什么说莎莉文老师是再塑我生命的人?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所记叙的主要事件,并找出文章的纲领句。然后学生开始读文章,四分钟之后牛老师和学生开始了课堂上的第一次对话。这次对话是比较艰难的,孩子们一直是在老师的追问和引导下,找问题的答案,反应快的找到了,反应慢的失去了思考的时间。

      第一次对话结束之后,老师让学生来谈题目的含义。完了让学生找海伦凯勒再塑前后的表现,并进行板书,在对比中突出莎莉文老师的伟大。这个过程依然是没有学生自读课文的时间的,一直都是老师在拽着学生艰难前行。

      完成这次对话之后,老师让学生梳理“我”的心路历程,再让学生谈谈海伦凯勒生命再塑成功的原因。这一环节学生依旧没有自读课文的时间,凭着初读的印象配合着老师的提问。

        最后,老师让学生列举那些付出艰辛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的事迹,然后自拟一条座右铭来勉励自己。这个尾声设计挺好的,不仅丰富了课文的内容,也震撼着学生的心灵,利于对学生思想教育的渗透。

      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留给学生阅读文本的时间只有四分钟,剩下的便是老师与学生艰难的对话。

      走进牛老师的课堂,反思自己的教学,对于自读课文,我想有一点是必须明确的——自读课应该姓“自”。

      自读课应该姓“自”,就是课堂上要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自读文本。充分接触文本,是师生对话的基础。而课堂说白了就是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在对话中解决疑惑,在对话中交流思想,在对话中碰撞火花,在对话中提升素养。那为什么我们很难给学生充分接触文本的时间呢?就我个人来说,就是在备课的时候眼中只有教材,而没有学生。可是,备课备两头,一头备教材,发现文本的关键之点;一头备学生,了解学生的疑难之处。现实的情况是,我们会以一个成年老师的状态去同化学生的现状,所以,充分接触文本就变成了浏览课文,课堂就很难深入进去。从这节课的课堂呈现来看,老师和学生对话艰难,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孩子们接触文本的时间太不充分了。所以,自读课首先时间上要有足够的保证,要保证学生有整块的时间,用来静静地读书和思考,用来分享与交流。

      自读课应该姓“自”,最好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学的基点在哪里?当然至于学生的问题;学生知道的如果我们还是反复讲解,讲得再好听,学生也不会买账的。我就经常做这样的啥事,后来发现问题的严重性,就经常组织学生读完文章后用纸条的方式提问,有的放矢地展开教学。遗憾的是,这样的做法只是偶尔为之,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就无法得到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无从谈起了。我想,很多老师一定和我一样,觉得学生会提出什么有价值的问题,让他们提问简直就是浪费时间。所以,孩子们的发问能力就越来越弱了。而自读课正是这样一个很好的契机,让我们课堂的基点,从学生中来,让我们课堂的结点,到学生中去,让我们课堂的成长点,走进学生的心间。当然,如果我们备课时充分考虑学情,设计出学生亟待解决的问题,那也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自读课应该姓“自”,还要让全体学生自主地活动起来。课堂应该是学生自己的舞台,特别是自读课文,更应该把这个舞台让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地去读,去说,去写,去悟。余映潮老师特别注重对学生的集体训练,他认为语文教学不是要培养几个语文尖子,而是要提升每一个孩子的语文素养。他的观点深深影响着我,也指导者我的语文教学。在这节课上,牛老师组织了两次集中的自主学习活动:四分钟的课文阅读;两分钟的自创励志名言。但这样的集体训练、全员动作有点太少了。教学目标不是我们把学生拉到那个位置上,而是教师要设计课堂活动,让学生主动登上那个位置。也就是说,老师应该设计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把教学目标落在实处。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正好读到了徐杰老师的文章《自读课要有充分的“自读”活动——<动物笑谈>自读课执教感言》,他说,自读课的课堂评价也应该姓“自”,这是我没想到的,引用如下——

      自读课的课堂评价也应该姓“自”。教读课上的课堂评价权,大多数情况下掌握在老师手里。老师对学生的课堂活动信息进行及时的处理,生成新的活动。而在自读课上,对学生自主阅读之后得出的信息进行评判、修正、补充、提升、总结……这些话,如果学生能做,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做。自读课,就是老师逐步放手的课。怎么放手?先把课堂评价权交给学生。

      那么,《再塑生命的人》这篇自读课文如何设计会更好呢?只看病不开方有点不妥。这样优化一下,是不是会舒服一点呢?

      课堂可以由三个板块构成——

      第一板块:前后对比知“再塑”

      学生阅读课文,聚焦课文开头结尾,海伦凯勒在莎莉文老师到来后的巨大变化,明确是莎莉文老师再塑了“我”的生命。

      第二板块:圈点批注探“再塑”

      聚焦课文5-12段,圈点评注,探究莎莉文老师是如何再塑“我”的生命的。引导学生理解莎莉文老师温柔、和蔼、善良、亲切的性格;理解、尊重、耐心、真诚的品质;启发、唤醒等高超的教育艺术。

      第三板块:重点研读悟“再塑”

      聚焦课文第4段,诵读感受,理解“再塑”的深刻内涵:再塑生命的人不只是莎莉文老师,还有海伦凯勒自己,引导学生感悟到,一个人的内驱力才是这个人成长的真正原因,从而鼓励学生自我成长。

      这样优化后,教学思路就清晰了许多,教学层次逐层递进,三个板块都有学生的自读时间,三个板块三种自读方式,由面到点,自读之中有精读。相信各位老师还有更好更多的教学设计,我只是针对牛老师的课,在不改变她的设计意图下简单做了一点优化。

      自读课文应姓“自”,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把目光多多聚焦于自读课文,努力让自读课文和教读课文区别开来,真正让自读课文姓“自”。

      文章结尾,我想引用徐杰老师在《自读课要有充分的“自读”活动——<动物笑谈>自读课执教感言》一文最后“不太恰当的比方”结束我的感悟,也请大家一起来感悟“自读课”的内涵。

      譬如,我请朋友们吃饭,我自己没有菜,于是打电话给张三、李四,让他们每人带个菜来;

      譬如,我家冰箱里有菜,客人可以打开冰箱,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口味,选择食材和加工方式;

      譬如,我自己准备了食材——鸡鸭鱼肉,但是来吃饭的客人没有现成饭吃,只能系上围裙,自己下厨;

      譬如,我端出几个菜,让每个人都好好品评我的菜,甚至把我的菜“回锅”再造……

      反正,等着吃现成饭的客人,不是合格的客人;不顾客人口味而一厢情愿整一桌子菜的主人,也不是合格的主人。那种在别人吃菜时自顾自地絮絮叨叨、品头论足的,都应该被赶出餐厅,活该饿肚子。

相关文章

  • 听课

    听课有感

  • 第952期【听课有感】

    自读课应姓“自” ——听牛金凤老师执教《再塑生命的人》有感 文/高平三中 ...

  • 第994期【听课有感】

    把教材用起来——听悦书玲老师《中国石拱桥》有感 文/高平三中 张永刚 《国家基...

  • 第1142期【听课有感】

    作文训练还是要注重一个“练”字 ——听程艳瑞老师复习课《作文训练之立意》有感 文/高平三中 张永...

  • 第1144期 【听课有感】

    诗坛一圣手,天地一沙鸥 ——由郭霞老师执教《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想到的 ...

  • 听课有感

    周三听了周萍老师的《找次品》这节课,周老师以情景引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维,从中渗透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

  • 听课有感

    今天上午,在八里营小学听了2节主题班会课,一节是“书香润泽心灵",一节是“让感恩成为一种节惯"。一节沉稳,一节温婉...

  • 听课有感

    今天有幸能听到与君成悦老师的荔枝微课,触动自己最深的是看到了一个真正做学问的学者对写作,对读书,对生活的一种态度;...

  • 听课有感

    今天是第二次听张老师的课程,张老师带着我们也领略了伦敦的风光,关键是课程内容很好,指出了我们的一些问题,告诉我们应...

  • 听课有感

    学校组织了一场公开课,我自己觉得收获颇丰。我听的是英语课,杨老师制作的学案很好,设计的题目很切合学生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952期【听课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iaez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