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朝圣》中有一段描写:莫林在等待哈罗德消息的过程,产生的怨怼情绪。有人说,作为妻子,自己的丈夫步行去看望很遥远很遥远的一个癌症朋友,不但没有关心,还要抱怨。也有持反对意见的朋友认为,一声招呼都不打,就贸然“离家出走”,既没有征得莫林的同意,也没有在上路之前进行商量,又怎么不生出抱怨。
这只是我们在家庭关系中的一个缩影,但却又真实地反映了父母与子女两代人、两性关系中的矛盾点——尊重与关心的边界,过分的尊重可能就是冷漠,过分的关心就会变成让人反感的“干涉”。
在《再见爱人》节目中,让人最唏嘘的一对便是艾威与Lisa,他们不是不爱,而是因为爱而分开,结束十八年的情分。看上去很不合理,但却又在情理之中。
当年Lisa身患重症,艾威悉心照顾,倾尽家产为妻子看病;因为妻子生病,陪她丁克;甚至愿意分给病中的妻子一个肝。可当Lisa逐渐好转之后,却迷上了打麻将,艾威觉得熬夜打麻将对身患重疾的Lisa不好,不让她再去,而Lisa偏偏不听,这也成为了压垮他们婚姻的千斤担。
麦子与黄觉作为嘉宾,当听到他们的故事时,麦子说,艾威应该尊重Lisa的选择,她对自己的健康与身体有选择的权利,也有承担后果的能力,艾威不应该干涉。通过艾威的表情,我能明显感觉到他是不赞同的,正如他自己说的,他不希望当时承受的痛苦再来一遍。
其实,麦子在讨论这件事时,是偷换了概念的,Lisa是重症,艾威需要不离不弃地照顾,既要保证身体的无微不至,还要给予精神的支持,甚至在这个过程中还要保证自己不在某个时刻精神崩溃、痛苦发疯。而麦子举的例子,仅仅只是因为吃辣而胃疼,这显然讨论的概念不在一个层级。
可能很多时候,我们都觉得最好的两性关系是彼此尊重,互不干涉。我尊重你的选择,尊重你的决定,但这也是有一个限度的,如果生活中完全地不越界,可能也让彼此的关系淡漠,逐渐冷漠。只要你在意一个人的安危,就很难做到不干涉,要不怎么会有“关心则乱”这句话……爱人之间只要有了情爱,你就会在意对方的一切,害怕对方受到伤害,此时就一定会跨越作为两个独立个体的边界。
有人可能会说,我作为个体我所有的选择,我都会承受那个结果,即使它是痛彻心扉的,所以作为爱人的你只需要看着,绝不能越界干涉。这有一个前提,就是对方对你漠不关心,如果有一天对方对你的担心超越了自身的承受能力,不愿意再承担担惊受怕的恐惧,那么最后只有选择分开“眼不见为净”。
所以说,尊重与干涉在两性关系中同等重要,甚至无法做到完美的割裂。相敬如宾是好,但往往只有“敬”与“宾”。“宾”是什么,是宾客,宾主关系当然是以“尊敬”为前提,你有跌倒的权利,我也有袖手旁观的自由。但是,好的家庭关系,是一定要有爱的,因为爱,才能让人感受到温暖,而一旦有了爱,自己便会成为从属关系,更多地将对方的一切当成自己的一切,无法置身事外、隔岸观火,这时候,你想让对方不越界,那是完全不可能的。只要你还在乎对方,就会对Ta的一切都关注,就无法做到体面与得体。
所以,最好的关系,是适度地尊重与干涉,但是被尊重与干涉的一方,也要充分尊重与理解对方的关心并且感激这份对自己的“忧患”,否则所有的关心,都可能被异化成为“干涉”,甚至被过度解读为“控制”,一旦有了这样的认知,付出的一方会感到委屈,被关心的一方也会觉得“枷锁缠身”。
好的关系,不是不越界,而是做个合格的付出者,给予对方一定的尊重与理解,不过分干涉,不以“掌控者”的身份居高临下地看待对方;也要成为一个合格的被爱者,尽量地不做让对方担心的事,即使要做,也要充分地沟通,给对方十足的安全感,体谅并理解对方对自己的关心与担忧。事实上,很多时候,我们都可以用沟通解决问题,偏偏最后都以吵架和怨怼进行博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