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花大叔,请告诉我,
怎样避免家庭关系中的冲突?”
“家庭关系中,要避免的不是冲突,
而是冲突中的伤害!
‘经营’好冲突,让冲突无伤害,
反倒更有助于
你和家人之间的相互理解,
情感更加流动!”
最好的家庭关系:不是“避免”冲突,而是“经营”冲突。作者 | 如花大叔
来源 | 带一朵花回家
最好的家庭关系:不是“避免”冲突,而是“经营”冲突。最近,花生妈得了“娃不听话妈就焦虑综合症”。
最好的家庭关系:不是“避免”冲突,而是“经营”冲突。:花生妈要同时面对好多的问题。
当孩子不能够顺应自己的要求时,确实会平添很多的麻烦。
但是用“不听话”、“叛逆”这样的词来形容孩子,对孩子也是不公平的。
这些词背后是带有我们大人对孩子的偏见——“你是错的,我才是对的,你必须要听我的!”
其实在相互冲突的关系中,很少有真正的“对”、“错”,只有“理解”与“不理解”。
关系中的一方如果用“对、错”去评判冲突中的另外一方,双方会陷入“权力争夺战”;
但如果换一种方式,用“爱”经营冲突,家庭成员之间可以借此机会增进了解,让爱在关系中流动。
善于经营冲突的家长,是很会在冲突发生时“表达爱”、“呼求爱”的。
冲突的发生有很多的原因。
今天,我们先深入的讨论一下花生妈所处的这种情况——家长和孩子之间有需求的冲突时,我们该如何经营好关系中的冲突,“表达爱”、“呼求爱”!
在冲突中可以”表达爱“:
放下对错的评判,聆听孩子行为背后的需求
(案例故事分享:洋爸)
最好的家庭关系:不是“避免”冲突,而是“经营”冲突。:这个案例中,爸爸为了赶时间,只想给孩子扎一条马尾辫,但孩子坚持要扎两条,这孩子算不算是“不听话”呢?
:算!我和孩子经常会因为这样的小事冲突,好烦!
:如果你是这位爸爸,你会怎么办?
:我会坚持扎一条,但她如果还不同意,我要速战速决。我就会说:‘要么扎一条马尾辫,要么不扎,你选哪个’?
其实我在想,一条辫子、两条辫子不都一样吗?干嘛非要扎两条?浪费时间!今天我先扎一条,明天时间充足再扎两条。
本来很小的事,让孩子搞得这么麻烦!
:让我们看看这位爸爸怎么处理的。
案例中洋爸的沟通方式:
最好的家庭关系:不是“避免”冲突,而是“经营”冲突。我正想再强调这一次只扎一条,但心里突然“咯噔”一下,我很好奇“为何女儿这么喜欢扎两条辫子呢?”
我想先了解一下孩子的需求......
我转换到倾听模式:“哦,看你这么坚持要扎两条辫子,你一定很喜欢两条小辫的样子!”
女儿:“是的,我的好朋友,都是扎两条辫子的。”
我:“原来是这样,好朋友都是两条辫子的,你也想跟她们一样是吧!”
女儿:“是的。”
我:“那好吧,我也要赶时间,你配合我一下,坐在这别动,我快点扎。”
女儿:“好!”
洋爸的复盘:
原来女儿扎两辫子是寻求一种在群体认同感与归属感,在孩子眼里的“好朋友”定义是:我与你们一样的。
多可爱的想法。
扎辫子看似的“小事”,但对于孩子来说可能就是“大事”了。
:哦,原来这个孩子要扎两条小辫,并不是故意给大人找麻烦,她是想要合群呀,真没想到这件事对孩子来说有这么重大的意义!
:是的。爸爸站在自己的角度——要抓紧时间,只扎一条马尾辫,很合理。
但爸爸觉察到孩子坚持要“扎两条小辫”的行为,于是开始好奇这个行为背后的“需求”是什么?他启动了倾听模式。
透过积极倾听,爸爸了解到,孩子的好朋友都扎了两条小辫,她要和好朋友们一样。这样的需求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太正常不过了。
父女俩谁都没有错,两个人的需求都是合理的,只是彼此的需求在这一刻发生了冲突。
最好的家庭关系:不是“避免”冲突,而是“经营”冲突。:孩子看似“不可接纳”、“错误”的行为,对于她来说都是有意义的,背后都有其合理的需求。
这位爸爸同理到了孩子,接受了孩子要求“扎两条小辫”的行为,但同时爸爸没忘兼顾自己时间上的需求——
他邀请孩子坐好,他需要尽快的把两个小辫扎完,满足自己的需求。
:我发现,能认识到每一个人的“需求”都是当事人的大事,才真的懂得‘尊重他人’!
爸爸在时间有压力的情况下,可以这样的聆听、理解、懂得孩子,真是太有爱了。
:看来,你已经有所收获了冲突中第一种“爱”的表达方式——放下对错,聆听孩子“不听话”背后的需求。
在冲突中可以“呼求爱:
真实表达自己的需求
寻求双方都满意的解决方案
(案例故事分享:王丽)
最好的家庭关系:不是“避免”冲突,而是“经营”冲突。案例中妈妈的沟通方式:
最好的家庭关系:不是“避免”冲突,而是“经营”冲突。我:“妈妈知道了,你喜欢玩石头。但是如果把石头装在衣服兜里,妈妈洗衣服的时候还要花时间把衣服兜里的石头倒出来后才能洗,这样的话就花费妈妈的时间!”
女儿:“那你可以不倒出来直接洗呀!”
我:“不倒出来直接洗?我想直接洗可能洗的时候石头全部掉进洗衣机里,洗衣机遇到石头会坏掉的,这样妈妈又要花时间、花钱修洗衣机。”
女儿:“那好吧,我以后不往衣服兜里装石头了。”
我:“哦,你不往衣服兜里装石头了,我记得你说你很喜欢石头。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
女儿:“那你帮我找个袋子装石头吧!”
我:“这个办法真好!妈妈洗衣服也节约时间了,衣服兜也干净了。你喜欢什么样的袋子?”
女儿:“像袜子一样的,毛线的就好。”
我:“像袜子一样毛线的呀,好的!这周妈妈去买毛线,织一个像袜子一样的袋子……”
女儿听了开心的唱起歌来……
下一步:买毛线,和女儿一起制作毛线包。
最好的家庭关系:不是“避免”冲突,而是“经营”冲突。:父母与孩子,是彼此差异、相互独立的个体!父母无法要求孩子和自己拥有完全相同的认知。
最好的家庭关系:不是“避免”冲突,而是“经营”冲突。
有没有发现,我们通常要求孩子的衣服不那么脏,是为了减少自己的麻烦,但说出来的话往往是否定、命令、责备、讲道理。
被如此对待的孩子也许会成为我们希望的那种“懂事”、“听话”的孩子。
大人会成为关系中的“赢家”,但孩子以牺牲自己的“开心”为代价,成为关系中的“输家”。
与“父母赢,孩子输”的沟通方式不同,这位妈妈的做法对你有什么启发?
:案例中的妈妈,并没有指责孩子,也没有否定孩子喜欢石头的行为,而是告诉孩子,往兜里装石头,会对自己有什么影响——衣服会磨破,洗衣机毁坏,妈妈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修理!
:是的。妈妈这样说话就是在表达自己真实的需求,只说事实,没有指责、评判,这样孩子才有机会理解妈妈。
:哦~,原来我指责孩子做“错”时,其实是要把自己照顾好,满足自己某方面的需求。
但说出来的话往往是带有攻击性的评判,并没有让孩子真正了解我的需求。
有时候孩子的行为虽然被纠正了,我自己“赢”了,但我心里也不舒服;孩子“输”了,“输”得很委屈。
:真实的表达自己,同时又能够理解到孩子,双方的需求都被彼此看见,懂得。双方才有机会合作共同讨论解决方案。
:我明白了!在家庭关系里,没有对错之争,我可以理解孩子,这是“爱孩子”;同时,我也有机会真实表达自己的需求,这是“爱自己”!
双方一起商量出“没有输家”的解决方案,这应该是我的第二种“爱”的表达方式吧!
最好的家庭关系:不是“避免”冲突,而是“经营”冲突。:在家里,规则是必要的。
但如果家长喜欢用规则的“正义”去管理孩子,父母往往成为家中的“立法者”、“监督者”、“执法者”,集“公检法”与一身。
孩子会认为自己掉入家长设置的“规则陷阱”,失去对父母的信任。
家中的规则要越少越好,
爱要越多越好。
家里规则多了,“爱”就看不见了。即使立下规则,也是在“爱”的关系的基础上的规则。
但如果换一种方式,利用上面所说的两种“爱”的表达方式,你会怎么面对这个问题?
:也许,孩子有更重要的需求需要被我理解?当我选择站在规则的视角看待孩子,孩子的行为会被视作“破坏规则”;
但现在,我会选择放下对错,带着好奇心聆听一下孩子;同时,我也要表达一下我的需求让孩子了解,然后我们共同商量出一个双方都满意的办法。
:哇,你真的很有领悟力。
规则是用来服务人的,而非用来控制他人。
上善若水,规则如果可以像水一样,根据彼此需求的变化而调整,这样的规则温暖而灵动、柔软且友善。
在冲突中可以“呵护爱”:
让规则温暖而灵动,跟随每个人需求的变化而调整
(案例故事分享:柯兰)
最好的家庭关系:不是“避免”冲突,而是“经营”冲突。我一看,坏了。刚才还很开心的孩子,被我这么一吼,吓了一跳,很委屈;我当下也很焦虑,自责。
深呼吸,躺他身边用手轻拍她后背。
儿子低声说:“妈妈,我想哭……”
我说:“嗯,你难过了。”
他:“是妈妈让我哭的。”
我:“哦…….”
他:“妈妈你要跟我道歉说对不起。”
我:“我道歉可以让你好受些。”
他:“是的……”
过了一会,他又说:“我想和爸爸玩机器人,他好久没陪我了。”
我说:“你想爸爸多陪陪你,妈妈这么说你让你委屈了。”
他用力点头,用手擦眼泪。
我感觉她情绪安稳下来了,就对儿子说:“妈妈知道你想多跟爸爸玩一会儿。但现在很晚了,妈妈担心你睡眠不足, 明天上幼儿园起不来,妈妈会很难把你叫醒…….”
儿子:“嗯......”
我:“那我们想象办法,看看怎么能让你和爸爸多玩一会儿机器人,又能够不耽误上幼儿园!”
儿子说:“我们和爸爸商量,我可以和他在周末玩到10点?”
我说:“嗯,我们可以试试,把周六当做‘晚睡日’,你可以和爸爸多玩一会儿,这样就不用担心第二天上学起不来了。”
他轻松地说:“是的。”
我说:“我们明天就找爸爸谈!”
儿子:“好!”
:这个案例中,孩子晚上10点还没睡觉,显然违反了家中“9点上床睡觉”的规则。
妈妈一声吼:“都10点了你还在玩这个,快放下!”此时是代表“规则”的妈妈在说话,孩子表现出听话和服从。
:遇到这种情况,我也会像这位妈妈一样不由自主的吼孩子。
但如果孩子还不听话,我还会变本加厉说个不停,即使表面上情绪尽可能温和,但心里已经有1000个不痛快了!
:没错,当妈妈代表“规则”时,虽然有时会帮助自己达到目的,但过程中孩子的感受是否好,孩子想要满足什么需求才会“违规”的呢?
如果把规则至于爱之上,就会把“控制、说教”当作理所当然,这样做会让孩子屏蔽掉对上述问题的探索。
实际上,孩子的行为虽然被规范,但亲子关系已经被破坏了!
:我突然明白了,“爱的关系”其实是优先于“规则”的,如果为了规则破坏了关系,太不值了!
:太对了!在家庭关系中,当规则和需求发生了冲突,可以试着调整规则,而非一方利用规则压制另一方的需求。
当每个人的需求都得到了尊重和满足,感受才会好,感受好才是真的好。
:万幸的是,案例中的妈妈意识到了孩子的情绪变化,调整自己的沟通方式,躺在孩子身边,轻轻的触摸孩子的后背,开始倾听孩子。那个代表“爱“的妈妈回来了。
:没错!因为有了“爱”的关系,母子俩最终打破了原有的规则,他们重新制定出新的规则——“家庭晚睡日”,让每个人的需求都得到了满足。
这样的真实而温暖的家庭关系,你喜欢吗?
:太喜欢了,这是我学到的第三种“爱”的表达方式——让规则带有温度,规则可以根据当下每一个人需求的变化作出调整,满足大家的需求。
我决定,从今往后,当我和孩子起冲突时,开始使用这三种“爱”的表达方式,和“娃不听话就焦虑”的我说拜拜。
最好的家庭关系:不是“避免”冲突,而是“经营”冲突。结语
版权说明 | 本文来源于公众号(带一朵花回家),作者/插画:如花大叔。故事:洋爸 王丽 柯兰。
今日互动
你平时是怎样解决家庭冲突的呢?
点击文章下方“留言”按钮
分享你想说的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