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以教练服务来帮助女性实现职场、家庭、个人成长的机构负责人,我做过许多客户回访,也了解过教练行业里很多个人和机构的回访方式。大部分是通过问卷形式进行的,评分和主观问题结合。比如:
- 在这次教练之前你的问题对你的困扰度是多少分?被教练之后困扰度又是多少分?
- 你觉得教练是否很好地让你觉察到你的盲点?
- 这位教练做的好的有哪些?哪些地方你觉得需要改进?
这样的问卷能够很高效地量化教练服务,并且可以横向比较不同教练的水平。很多机构都有标准化的服务回访问题清单。但是...我一直在想,在这样问卷的基础上,是否可以做更为深入的访谈式回访呢?每个客户"Aha~Moment"都各不相同,在教练服务中客户经历了各式各样的探索之旅。即便是同一个教练,在面对不同客户的时候也可能采用不同的教练方式。如果能够深入地了解这些精彩的"不同",被赋能的又岂止是客户而已?
在我们尝试了电话回访之后,我突发奇想,为什么不做open to the public的客户回访呢?既然问卷里已经完成了很多量化的评价,那些无法落在评分系统里的精彩就好像遗落的珍珠一样,弥足珍贵却又不易被获得。这些有意思的教练服务"遗珠",对没有参与过这个项目、甚至是没有体会过任何教练服务的人来说,都闪亮闪亮的。更何况,我想提供一个机会给客户(coachee),让他/她们成为主角,站在虚拟的舞台上,为大家讲述这段奇妙的旅程。
于是,这周我开始采用open to the public形式的zoom访谈。在zoom里,我打造了一个虚拟的会客厅,邀请往期的coachee来做嘉宾,在不披露个人隐私的基础上,巧妙地讲述他/她们自己的故事,对一些问题的思考,聊一聊参加初新项目中遇到的感受,对教练的感受... 同时将这个虚拟的zoom房间向公众开放,邀请所有人围观。
对于我来说这是新奇的尝试。一开始我甚至想到了锵锵三人行!
我们客户都是神奇的人!有时候我不得不感慨,他/她们脑子里真的装着星辰大海呦~ 与他/她们聊天是很棒的体验,让我觉得这完全不是工作,而是与"能够讲到一起"的人发生高质量的谈话。教练与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哲学都有紧密的结合,而在同客户做这样公开的访谈过程中,我的脑海中也飞速地飘过很多很多thoughts,应接不暇,幸福的不行。
接下来计划邀请不同项目的客户参与到虚拟会客厅的访谈中来。他/她们来自于线上的团体教练项目、一对一教练服务项目,也会来自于线下的夫妻亲密关系之道项目、LOVE亲子教练项目。我相信初新不应该是一个只提供"老师般"教练的机构,自上而下俯视客户,而是一个激发人与人潜能的催化剂机构,珍视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伙伴。
初新的故事在继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