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天晚饭后,闲聊期间,女儿发了句牢骚:“妈妈,真不知道我们学校是怎么评上文明校园的!”我一听,感觉不太对,就问道:“发生了什么事情,能让你产生这样的想法?”
女儿就讲了一件事,说是下午的篮球课上,有个小朋友的篮球滚出去了,旁边的小朋友非但不帮忙捡,还助力了一脚,结果球跑得更远了,她觉得这样的行为非常不文明。
就在那一瞬间,我觉得哪里不对,但是没有想到合适的逻辑去跟她探讨这个问题,就说了几句敷衍过去了,可是我知道这是个问题,于是我就一直放在脑子里想该如何跟女儿合理地解释这个现象。
几天之后,在跟别人的闲聊中,我忽然想明白了该如何跟她解释她的疑惑。现将我的思路整理如下:
首先,我们必须明白文明校园这个称号的取得是因为过去的种种表现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所以学校被授予了这个称号。但是成绩代表过去,并不代表现在,更不代表未来。
其次,我们必须明白绝对和相对的概念。文明校园称号的获得,肯定是学校绝大多数时候、绝大多数人的行为都达到了相应的标准,而不是所有的人,因为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不可能实现所有人都达到一个较好的标准。就是我们自己,肯定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点,也有做错事的时候,但是我们不会因为偶尔的问题就说这个人是个坏人。所以,文明校园也是一样的,绝大多数人都很好,偶尔一次一个人的不文明,且不是非常严重的不文明行为并不能把其他人的功劳全部磨灭。
第三、荣誉是否可以继续,其实是有考核机制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一般荣誉牌匾上都会标注年份,这个意思就是说,如果年年都想要,那么就必须每年都得努力做到优秀,符合相关标准才能得到荣誉。所以,如果想要文明校园的荣誉一直在,那么就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我们心中有集体荣誉感,那么我们自然会约束自己的言行,如果每个人都是文明人,那么最终受益的其实也是学校的全体师生,这也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
最终,我把上述想法跟女儿进行了沟通,希望她能够逐渐养成理性看待问题的习惯,而这样的习惯将会让她受益匪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