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C&B课程备忘《游戏到底是个怎样的世界》

C&B课程备忘《游戏到底是个怎样的世界》

作者: 浅浅清如许 | 来源:发表于2017-05-19 22:46 被阅读27次

    20170514《传记性自我观察下的温尼科特视野》第三单元第6课

    C&B课程备忘《游戏到底是个怎样的世界》

    罗辑思维曾经有一期节目叫做《游戏是个怎样的世界》。罗胖在里面花了大量的力气讲了有关游戏的方方面面,堪称是对于游戏的一次大解说,应该说观点还是蛮有趣的,初步的总结下来,大概有这么几个意思:

    一、游戏(这里暂时缩小一下游戏的范围,特指电子游戏)对于人,具有一种超乎寻常的神奇魔力。这一点,相信只要玩过电子游戏的人,都会深有体会,那种令人忘我的、亢奋的游戏体验,使人像着了魔般的沉溺其中,完全忽略了现实的存在。想想我们的XJ同学是如何在玩游戏时电脑突然断电后失声大哭,而ST大学毕业后最大的愿望之一是可以尽情的打游戏而完全不用在乎钱。罗胖本人也毫不讳言的说,自己曾经眼都不眨的玩20个小时的游戏毫无倦意。调查显示,美国的中学生花在打游戏上的时间和花在繁重的课业学习上的时间几乎是等同的,更有甚者,有的人曾经为了可以在飞机上玩“俄罗斯方块”而情愿坐牢。凡此种种都在说明,游戏的魅力实在是太大了!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游戏有那么大的魅力?是游戏的细节太精彩互动太有趣?还是游戏可以反复的重来让人不断的体验成功的快感?在罗胖子看来,他觉得是游戏中具有的即时反馈机制应和了人类生物性的目标反馈系统,即满足了人类运用因果关系所实现的对世界的理解和可控感。在把自己的思想付诸行动迈向目标的进程中,人需要清晰的知道,自己距离目标到底还有多远?!

    二、尽管游戏让人兴奋和快乐,但是当游戏(这里的游戏还是指电子游戏)所代表的那个无比精彩也无比虚拟的世界结束时,游戏者内心对自我的评价其实是很低的。一个人花最多时间做的事决定了自己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能够把游戏玩成行家并以此为职业的人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的人在游戏上所感受到的,恐怕更多的还是对于现实的无力和内心的空虚!

    三、电子游戏具有的负面影响有目共睹,然而它所代表的世界就一定是毫无意义的吗?答案是:不一定。纵观整个人类发展的历史,我们一直是沿着由实到虚的路线在行走的,所谓的真实和虚拟其实是相对的,是由参与人数的多寡来决定的。“人类,是悬挂在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的动物。”当一样东西或者说一种思想,一旦接受的人数达到了相当的比重,那它就不再是单一的存在,它也有可能成为人类进行社交的媒介,虚实之间,其实没有那么明显的界限。

    四、游戏思维游戏生态改变政治格局、改变学校教育、改变生活方式,一句话,游戏改变世界!在生活和游戏之间,绝不会让我们放弃生活而进入游戏,而是生活本身就是一局很好玩儿的游戏!

    以上种种,不是绝对真理,但是一家之言,而且很多地方不无道理,也很有趣,各人可根据自己的理解不断转换角度去看。之所以想到这期节目,是源于周天的课上,也涉及到了有关游戏的诸多内容,二者之间,还是有一定相关性的。

    游戏是人的天性,是人对于自身和世界的探索,也是人为了寻找人生的乐趣(这种对于人生乐趣或者说人生意义的寻找其实就是人类为了寻求对于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解释而做的努力)而自发产生的一种行为。游戏精神的核心,是人可以从多条路径上去认识和了解自身所处的这个世界,并对于未知的不确定具有更多的涵容性,只有这样,我们才不致变得呆板和僵化。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这里我暂且把“戏”的范围扩展一下,泛指人所执着的一切)。然而又有多少人是真正的把自己的生命灌注在自己为之热爱的事情上呢?如果仅仅是迎合、是作秀,那么游戏本身其实早已失去了它的意义!那样的游戏充满了空虚的泡沫,是根本经不起推敲的。那么是什么,让人陷落在假性游戏的泥潭中难以自拔呢?人格的圆整性和弹性,对自我内在深入的觉知,尤其是对自我成长方向的确定,是决定个体生命能否发挥创造力的关键!

    人生不易,每个生命所要面对的考验实在是太多了。父母亲有意无意的忽略乃至于他们自身人格的缺陷、外在环境的恶劣变化、生命本身的脆弱以及超越常人的敏感等等诸如此类的因素,都有可能导致生命成长过程中积压大量的创伤性体验,而这些带有压迫性的体验,都会对人格造成或多或少的损伤,回头想想,谁不是一路哭着喊着笑着忍着长大的呢?!那些最早也最初的人生体验,根本不是当时的自己可以克服和解决的,但是又有谁可以懂得并伸出援手?一直觉得,人生彻底的孤独感,其实是从儿时就开始了的。外界的侵凌、对于黑暗和死亡的焦虑和恐惧,一个小孩子内心的很深的感受和体验,无人知无人晓,只有自己一个人默默的去经受!

    在如此孤独的路上行走、“攀岩”,我们多么需要一个“完美的”“偶像”来导引,告诉我们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在凄风冷雨来临的时候还能够给予心灵足够的抚慰。只是可惜,这个理想化的人根本是不存在的,越是希求爱,我们越是喜欢把爱的影像投注在某个特定的人身上,全能控制再加上缺乏检验现实的能力,被我们过分“幻想”的人,以一种虚无的状态在我们的生命里轰轰烈烈波澜起伏。我们,自始至终都是纠缠在自编自演的独角戏里!

    所幸,借助客体留下的印记,我们的创伤被唤醒,并从中找到了创伤的路径,从而具有了修复的可能。理想化和现实之间的差距,在引发痛苦的同时,也在显露着发现自我的契机,促使我们对自己人生的种种做出调整。我们对人生的任何一种选择其实都不是偶然的,都有迹可循,即使重来或许也不会有什么不同,而我们终将要长大,终将要去面对那些生命的真相!生命是孤独的,每个人最后都是孑然一身,接纳这种孤独,承认生命原有的属性(生物性),才会让我们的生命更有力量,也更有方向和边界!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到24岁的疑似同性恋患者A。外表出众的她,拥有一份看似不错的工作,有私家车,可是却从小生活在一个恶魔般的父亲极度的高压控制之下,所有的一切都拜父亲所赐,所有的一切也都由父亲来主宰,而母亲,俨然就是父亲的帮凶,甚至连亲妹妹,都时常在她的生活里充当告密者的角色(是为了讨好父亲吗)。心智发育并不成熟的她,在情感的极度游离和饥渴中轻易的把自己交付给一个并不真正爱她的男子,让自己的生命陷入了更深的黑暗之中。女性,是多么的容易被外界的环境所塑造,而唯有让自己成长,才是获救的唯一途径,只有成熟的心智,才是抵挡侵凌的最佳武器!

    游戏和文化

    1.孩和母亲角色之间的潜在空间,即是游戏发生之所在

    2.而是它天生固有的不稳定,因为游戏处理的,总是所谓主观的与客观感知之间如利刃般的空间

    3.词:空间、兴奋、主观与客观

    继续回到游戏的话题上来。游戏对于人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母亲和孩子之间潜在的空间,为游戏的发生创造了绝佳的机会,因此,培养孩子从小具有游戏精神,是母亲的一项重要课题。并不是所有的母亲都具备这样的意识和能力的,自体发育不良、心智水平低、主体太弱,都有可能让母亲陷入到自我情感的迷障中无法自拔,这样的母亲,自身都难保,就别提什么培养孩子的游戏精神了!

    治疗中对游戏的发现

    1.一个超级客体,一个奇异的母体

    2.游戏中对于客观世界的撤退决定了主体的控制区域的边界:沉迷不能自拔的自我喂养或者清醒的协调者?

    游戏创造了一个一个的角色,但同时也锁定了我们自己,游戏的重复性把人置身于一个完全关闭的空间中,很容易就可以让孩子经由它,完成从真实世界到虚拟世界的撤退,严重影响着游戏者本身的身体状况、心智发育、包括对自我的认同感。沉溺在游戏的世界里,对现实世界长期的隔离,导致我们丧失了对现实世界原有的灵敏性和检验能力。游戏本身没有对错,但游戏者如何使用游戏还是被游戏所使用,却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游戏与觅母

    1.游戏中的文化基因

    2.游戏中的沉迷之维,主观世界中的全能控制对主体的拆解

    3.游戏的结构性主体之维,主观世界中对全能控制与现实之间的边界性建构,主体的新疆域与突破全能控制的人格效率

    游戏的建构和主体的确立之间,是一种正向的关系,主体越强,就越可以去挑战新的领域。游戏,帮助我们完成了对自我的修复,只有在更高的维度上扩展游戏的空间,才有可能让“游戏精神”引领我们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C&B课程备忘《游戏到底是个怎样的世界》

    }6�X,��s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C&B课程备忘《游戏到底是个怎样的世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idux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