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中国田径协会发布《2019中国马拉松大数据分析报告》,2019年,在中国境内(不含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所有地域内共举办规模赛事1828场,累计参赛人次712.56万,平均每天5场比赛。这应该还没有包括一些企业自己组织的小型比赛。是不是很奇怪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城市要举办马拉松比赛?普遍的共识是马拉松能带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而受新冠肺炎的影响,今年五月份之前的赛事基本都推迟或取消了,就算举报的也尽可能减少规模。
5月前延迟和取消的赛事2016年武汉首次举行马拉松的时候,我有幸见证了因为赛事的举办带来的城市变化。首先是赛道的更新升级,每个举办马拉松的城市在赛道的选择上都是花费了一番苦功夫的,要把这个城市最具代表性的建筑都规划到路线图里,展示城市风采嘛!影响航拍效果的乱搭建要拆,提升城市品牌的项目要建。因为汉马有一半的路程在东湖绿道,所以这段路程的体验感直接影响着参赛者对比赛的评价以及比赛等级的提升。东湖绿道以前就是水泥路,但是路面有些破损,两边的绿化比较稀疏,路灯很少,一个人晚上跑步还有点害怕。为了迎接首届汉马,绿道路面进行了处理,该扩宽的扩宽,该铺沥青的铺沥青,两边的绿化带进行了重新规划,不仅有花草,每隔一段都会放置一两个靠背休息椅。
比赛结束后,东湖绿道成了当地居民周末、夜晚跑步、骑车的好去处。在打造绿道的同时,东湖也进行了升级改造,沿线增加了几个主题公园,游客也可以泛舟湖上。可以说政府借着马拉松的举办既提高了城市的知名度,又为当地民众做了实事好事。
说完政府,再来说说赞助商。每一项赛事都有赞助商的出现,通过赞助赛事既能与政府搞好关系,还可以借势销售商品,大的像房子汽车,小的像运动产品,还有就是当地的土特产。记得汉马好像当时参赛包里有还有鸭脖。主要是参赛的人数多,选手动辄两三万人,还不包括陪着吃喝玩乐的亲友团,就算购买力1%,拉动的消费也很可观。
个人通过马拉松能得到什么好处呢?赛事的举办激发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这个项目。有人会说没有比赛照样可以跑步锻炼啊!可是没有比赛就少了驱动力,跑步的积极性就没那么高了,毕竟长距离奔跑是很枯燥无趣的一件事,如果没有华山论剑,江湖上肯定会很平淡。参加赛事可以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这样你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了,无论是跑步的技巧,伤病的救护还是成绩的分享都能体会到家的味道。如果不是参加比赛,也许很多城市一辈子都不会去,也就错过了体验当地风土人情的机会,所谓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不深入实地永远不会有真实的感受。
既然政府、企业家、参赛者都能从比赛中各取所需,那么面对当前的局面,损失最大的是谁呢?政府失去了社会效益,企业失去了经济效益,而参赛者呢?他们失去的却是不断挑战自我的乐趣。马拉松赛事的井喷开启了全民狂欢的模式,跑者们不是在跑马,就是在去跑马的路上。而两三个月的封城、居家隔离,戛然而止的比赛,是不是会使马拉松的魅力大减,粉丝量大跌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