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三:感知与认知
20190317
每个人都会有对于死亡的感知,只是这些感知并不是源于自身,而是源于他人,每个人都无法感知自己的死亡,死亡对于每一个人只有一次,而就这一次,也只有感,而没有知。
死亡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根本不值得一提,而死亡的事情又是如此的严重,只是这个严重并不是对于每一个人,只是对相关的人产生影响。
一般人的死亡,能够影响到的范围,应该是及其有限的,或许也就十几个人,也或许不足百人。有些人的死亡,好像能够有足够大的影响,甚至广播电视都知道了,但是也不过只是个知道而已,如同花开花谢,只是一个事件,并没有其他的内容,死亡对于他人的影响,绝不只是如同一个事件那么简单,其实质的影响是情感,而真正的对于死亡的感知,也是在于此。
说到情感,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可以说是很复杂的事情。
对于与自己相关的人,比如亲人,也可以是朋友,以及同事,总之是我们熟悉的人,我们可以接受他的一切,以及他们使用过的物品,这对于我们而言,是一种纪念。然而对于陌生人的死亡,我们却采取了截然相反的态度,以至于即便是与之相遇,都会觉得是晦气,更不要说接触或使用与之相关的物品了,这样的态度该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为什么会是这样,同样是死亡,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的态度。
对于每一个人而言,出生是神圣的,死亡同样也是神圣的,而每一个人也都要经历死亡,或许方式不同,但是死亡的结果相同,可是我们却要以不同的方式去对待,不知道这里面的原因是什么。
照理,对待同一件事情,人们的认知大体一致,不会有过大的分歧,但是对待死亡的态度,却是截然的不同,这里或许是文化造成的结果。由于没有任何学说或理论,能够说明死亡之后的事情,因此死亡就带有浓厚的神秘的色彩,而对于未知的一切,带给人们的不是愉悦,更多的是恐惧,就像在暗夜里行走,没有方向,没有尽头,自然也就心生恐惧。可是同样的死亡,为什么只对陌生人的死亡产生出恐惧的情绪,而对熟悉的人的死亡,却没有恐惧,这里面的根源,就该是认知的问题了。
对于死亡的认知,先是形式,然后是概念,最后是实质,这个过程是伴随着身边人的渐次离去,而逐渐的加深,逐渐的明晰的。开始的时候,死亡都是别人的事情,好像与我们无关,慢慢的,死亡逐渐的开始靠近我们,开始进入我们的思维之中,逐渐的变成了我们自己的事情,开始设想我们的尽头会在那里,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当然也只是一闪念,总之是开始思考了。
对于死,不像其他的知识,有教材,有课程,有老师,可以学习,更多的是通过自己的感悟,先是感知,经过若干次的感知,然后形成认知,然而这样的认知似乎是最不实用、最没有价值的,也或许如此,而不受世人关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