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机器人一样在电脑前坐了一天。到了放学时间,就换了衣服走着去学校。一边走脑子里一边琢磨还没完成的PPT。
走到校门口还在想工作的事情,惊觉今天连孩子们放学都没看到,还没从工作中出来呢,这样可不行。于是告诉自己,赶紧换台,换频道。心里这样说着,脑子里即刻出现了莎莎莎白雪花的电视画面,好难转化啊。
尽管内心告诉自己,忙了一天了,该换个频道了,该换成休闲娱乐陪孩子的频率了,陪她一起放松一下。她也累了一天了,我也累了一天了。
那晚上做什么呢?画画?做手工?打沙袋?今天刚刚学的一个思维导图,特别有趣,分享给尚希?
又开始想讲课了?这换频怎么就是换不过来了!
脑子里五花八门一顿呈现后,我决定静下心来想想,其实,我最近都没有真正的陪到孩子。
就算陪着看书,也是我看我的,她看她的,写字也是我写我的,她写她的,这种没有语言和眼神的交流的事情,哪算是陪伴呢?
怪不得我最近有一点焦虑。最近隐隐约约总是感觉到自己有点闷,好像有什么事情没做好。这一刻我明白了,是因为我这几天开始盘算,计划了。发现初六开始就要外出学习了,过年前还有冬令营,这一个冬天在家的时候不太多,心里就开始不舒服,觉得自己没空陪孩子,这安排有点太紧了。
不过转念一想,孩子究竟需要怎样的陪伴呢?
有句话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说的是年轻的时候没尽力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老了就会后悔。我想,我们陪孩子也是一个道理吧。在孩子小的时候,在孩子最需要父母陪伴的时候,假如我们没有陪伴,等将来长大了,想陪也陪不了的时候,也许亲子关系也生疏了,后悔也来不及了,只能徒伤悲了。
陪伴也不是需要时时刻刻的去做的,而是在孩子最需要的年纪和最需要的状态去陪伴。陪伴也不是我们要给怎样的陪伴,而是孩子需要怎样的陪伴。
那孩子需要怎样的陪伴呢?
首先是时间上,年纪越小的孩子,越需要陪伴,需要父母在身边,需要有语言和眼神的陪伴。
其次是注意有质量的陪伴。孩子需要的是妈妈温和的陪伴,情绪稳定的陪伴,假如一边在一起,一边指责,说教,否定,也许会适得其反。
还有就是,有成效的陪伴,孩子当下有怎样的心情,感受?有怎样的需求?我们得看到这份需求,有目标地陪伴她一起去寻找和实践。
比如陪一个诗情画意的女孩一起去创作一幅画;比如陪一个青春活力的男孩一起去一条从未走过的街道探险;比如在愉快的节日里全家去一个从未去过的小店品尝冰淇淋和甜点;比如在阳光灿烂的假日一起去一个新的公园或者小区散步;比如学习了一天累了,回来我们共同开个音乐晚会,一起改写一首歌词,并唱出来;比如一起创作一种新的美食……
陪伴没有那么复杂,甚至不需要有什么经济基础。陪伴就是当孩子累了,难了,独单了,迷茫了,活不出喜悦的时候,我们去带领,去引导,去理解,去在一起。
当我们可以有效陪伴的时候,也许会发现,生活不仅仅是工作,学习和睡觉。生活可以是更丰富多彩的。学习也不仅仅是课堂的学习,学习也可以是神奇而有趣的!
假如我们可以给到有效的陪伴,孩子会不会根本不在乎手机游戏呢?会不会学会了在玩中学,学中玩呢?会不会更愿意去享受生活中各种不同的学习和尝试呢?会不会心灵不再感觉空虚了呢?会不会根本染不上赌博,游戏,甚至没有早恋了呢?
还有,陪伴也许不仅仅让孩子感受到生活多么有趣,更会让我们看到生活的精彩。
陪伴就是一个用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陪伴中,我们给孩子更多的经验的引领;陪伴中,孩子也会给我们更多的新奇的,创新的,美妙的生活体验。
有效陪伴是一个相互滋养的过程。是一个放松的过程,也是一个体验生活的过程。
及时切换频道,用心陪伴孩子,让人生不后悔。
说说陪伴这件事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