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又无意看了一集《雍正王朝》,恰是雍正初年两大案的“科场舞弊案”,其中最精彩的莫过于李绂清晨敲开了三王爷的门,一段精彩的对话以后,找到了进京述职的李卫,李卫带领亲兵包围了考场,抓住了夹带考试题目答案的考生和证据,并把主考张廷禄一并带回雍正处的一段。按照真实发生时间线应该是当天凌晨4点到中午12点,8个小时的事件却因为精彩对话推演出若干细节。
(一)、初起
早在考试之前,李绂就已经在伯伦楼花70两银子买到了所谓的“考题”,但没拆封,直接去了自己的主子三王爷那里。三爷首先埋怨他不该搅合这趟浑水,踏实做好副主考,凭李绂在读书人中地位,有了副主考的名声,有了首届恩科的门生,最关键是三王爷的力荐,继续高升早晚的事情,这个时候趟浑水简直是愚蠢至极。但是三王爷最后也不忘给李绂一颗定心丸:如果三道考题都一样,那只有向朝廷举报了……
(二)、波澜
李绂惴惴不安回到考场,因为紧张,还有事没事拿着贡院摆放的神祇大做文章。考试开始第一道题一出李绂就知道不对了,完全一样,他不停地踱步,应该是下决心现在和主考张廷禄说还是三道题都一样再说,三王爷的劝阻和书生意气还是起了作用,几个犹豫以后,已经到了第三道题目。李绂向上汇报了考题泄漏的事情,一番比对两人大惊失色,但更令人意外的是张廷禄制止了李绂的继续追查,坚持要把考试考完。连哄带骗不行,好言相劝不行,最终张廷禄以官威压制,坚决不准自己的副手“胡闹”。
从科场舞弊案事发看,张廷禄早就已经知道有人兜售试题,而且是弘时。但他不能讲,讲了也没人信,最终的锅肯定是自己要背,他从一开始接受狐朋狗友的请托,夹带7个考生进场无非是寄希望于这个舞弊案背后牵扯太多,大家都不希望事发,自己乐得人情,还赚了三五酒钱。
(三)、搅局
脱掉官服的李绂退无可退,因为一旦追查启动,自己将是从伯伦楼买题目到公然与主考对抗的罪魁祸首,而且他面对的是利益群体,众口铄金,李绂看来就快不得好死了。
凌晨把三王爷从床上叫起来是李绂的背景深厚,但三王爷除了觉得麻烦还一时里不出解决问题的思路。短时间要能够斩断利益团体的布局,找到线索还要能在大老板面前过关的人凤毛麟角,所幸啊,这时候有个人正巧来京述职,他就是李卫。
李绂有些犹豫,三王爷急的直跳脚:“收起你的名士派头吧,眼下能解决问题并且在咱们皇帝那儿过关的只有他了……”
说的没错,当天下读书人代表李绂来到李卫府上时,这个字也不认识一个的曾经小乞丐都快飘上天了。但飘归飘,办事咱可不含糊,李绂还在强调伯伦楼的问题,按着读书人的规矩层层上报,李卫就一针见血指出,开考了伯伦楼就没意义了,有卖的必定有买的,买了就找人做了答案就准备抄了,所以考场里一定有证据。这就是没读书李卫的逻辑,清晰明了,完全是当年雍正登基前历练的结果,干练不慌,遇事有主意。
(四)、交锋
没有圣旨,也没有官兵,带着自己的亲兵就冲进考场拿人,虽然江苏巡抚也是相当了得的封疆大吏,但在天子脚下怎么来的只怕只有李卫了。怪不得张廷禄大喊:朝廷有制度,没有圣旨擅入考场是要杀头的,要杀头的……
对别人有用,对李卫完全没有震慑,后面一番话说的张廷禄瑟瑟发抖:“哟,张大人,您吓着我了……小爷我八岁就跟着当今圣上,现任江苏巡抚李卫。告诉兔崽子们,他们什么也不用想,给我一个个的搜……
随着一声“嗻”响彻云霄,这场仗胜负已分,当然肚皮蒙拓只是一个继续反应李卫粗中有细的小插曲,紧接着就是李卫对张廷禄的收官:“张大人,不是要在皇上面前告我吗?那走吧……来人呐,拿下!
故事算完了,但思考继续,作为雍正登基最看重的两件事情之一,开科取士是国之大事,也是各级官员选拔和笼络青年才俊的机会。张廷禄做主考,靠的就是自己军机首辅的弟弟,各方的平衡和势力都没问题;而首辅张廷玉立即推荐三王爷得意门人李绂,除了弥补自己弟弟在清流的人望不足,也是给帝王贵胄一个还礼,也是思虑再三。
然而,正是因为这件事太重要,各方势力都在较劲,王子犯法出卖考题,主考夹带人情,恰恰被副主考发现。无论副主考背后通天,这都是掉脑袋的活,不捅破自己背锅,捅破了有可能自己根本不是对手,即便是三王爷也连说三个麻烦。
所幸还有一个乞丐出生的李卫,一是他还有一腔热血,号打不平;二是遇事不慌,能谋善断;三是没有任何势力能在雍正面前说李卫的坏话,此三点缺一不可。
三王爷这洞若观火的本事不小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