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感之隋炀帝

读感之隋炀帝

作者: 牟双雨 | 来源:发表于2023-04-04 21:53 被阅读0次

    经过一段时间的拖拖拉拉,断断续续的阅读,全套的《大随兴衰40年》到达了尾声。

    书中讲述了一个王朝的新生与灭亡,出现了很多我并不了解的历史人物,其中也包括了隋炀帝。

    我第一次知道有他这么一位皇帝时,还是在当年很火的《隋唐演义》里。出场的形象不是衣衫不整搂着美人喝酒,就是一条手帕蒙着眼睛玩捉迷藏。

    似乎怎么看都跟贤明挂不上钩,当然,在我幼小的心灵中,也没有想那么多,唯一的印象就是他不是个好人。

    长大之后,我对于他那点零碎的了解,完全来自大家的评价,归在一起是反面多于正面。

    这导致了我在阅读这套书时,每次看到杨广都会产生疑惑和好奇。一个才华与能力并存的人,是如何在天时地利人和的情况下,带领着一个新兴王朝走向逐渐末路的?

    直到后来,当我看到他称帝后的行为和态度,我才明白这一切发生的根本原因,其实就是我所说的能力和才华了。

    才华代表着智慧,能力代表着处理事情的圆满和效率,这两样能让一个人成为一个非常优秀的执行者,却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领导者。

    隋文帝在位时期,杨广作为下面的执行者,发挥了自身优点,如作者说的一样精力旺盛,行动力极强,目光长远,有雄心壮志。

    这本是一件好事,如果他不曾变换位置,这些优势会是他一生的财富。可他处在帝王的位置上,行事方式却是丝毫未变,他的眼中只有国家的大方向,看不见其中的组成部分。

    说实话,单从他的角度上来看,我真的挺佩服他的。在位十几年,修城池、开运河、南征北战,震慑番邦,打下了良好的外交基础。

    简直是四面开花,令人惊叹!足以证明隋炀帝体内炙热的力量,宛如一团烈火在熊熊燃烧,可以说他的皇帝生涯,大半是在路上度过的。

    但这些成就,是建立在百姓的痛苦之上,可他却毫不在乎。以至于百姓为了活命反抗他,野心家看到机会背叛他, 亲近的人看不到希望,也不肯将实情相告。

    最终他落了个众叛亲离,落寞离世的下场。

    看完后,我想到了孟子的那句名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百姓才是根基,没有民心,便是一国之君,也只是光杆司令,又能成什么大事呢?

    隋炀帝最大的过错,是将自己看得太重,总以为自己才是独一无二的,其他人只配听命于他,亲手把自己推入黄泉路。

    要是在登基之初,他能够暂缓前进的步伐,放慢一点节奏,懂得循序渐进的道理,不要一个人铆足了劲儿往前冲,或许隋朝会取代唐朝的位置。

    而不是作为唐朝的基础创造者,和反面例子的方式出现了。这种感觉就像是好不容易种下一棵桃树,种树人没等到结果子的那一天,桃子全被后来的人摘了。

    偏偏连生气的资格都没有,因为已经没有机会,得到果实和照顾桃树了。

    在隋炀帝身上我学到了三点:第一 任何事情都讲究平衡之道,打破平衡,必遭反噬。为君者,把握不好尺度,小到朝廷内乱,大到改朝换代。

    生活中的普通人,每天也要吃一日三餐,尽量保证好充足的睡眠,其余除了工作时间,按照自身的情况,做适量的运动也是必不可少的。否则各种疾病找上门儿来,我们未必承受得起。

    第二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一群人的力量才是没有尽头的。强大如隋炀帝,照样败在百姓之手,自信虽好却不能过了头。要时刻保持谦逊的心理,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并学习,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

    第三 做事还是要循序渐进的,行事过快难免留下隐患,就像吃饭喝水一般,细嚼慢咽才不会伤到肠胃。以透支的方式来达到短期的目的,不是聪明的做法,实在不可取。

    客观来说隋炀帝是一个有能力且干实事的人,却不是一个心怀天下,有仁爱之心的贤明之君。总之他创下的功绩不能抹除,犯下的过错也没有消失。

    说起来还是看书好,有功有过才显得真实,有了血肉,随之也有了具体形象,而不是一个接着一个的标签。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感之隋炀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iosd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