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迷上了林语堂先生的文字!8年前我就读过林先生的《风声鹤戾》,当时就被林先生闲适幽默的格调,灵性超远的立场所吸引!22年3月份我又读完了林先生《生活的艺术》,益发喜欢先生半雅半俗,亦庄亦谐的语言风格。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接连读完了林先生《孔子的智慧》、《武则天正传》、《苏东坡传》、《吾国与吾民》,在23年新年的钟声敲响前,我如痴如醉,废寝忘食的读完了林先生的《京华烟云》。这一年,是和大师跨时空交流的一年,是沉溺于林先生语言魅力的一年!
《京华烟云》前面的献词为:全书写罢泪涔涔,献予歼倭抗日人。不是英雄流热血,神州谁是自由民。合上书,我依然热泪盈眶,热血沸腾,恨不能冲上战场,手刃践踏我国土,屠杀我同胞的暴徒!这是这本书最深刻的教育意义,唤醒了读者的民族意识、家国情怀!书中细腻的描写,把我成功的带入到了那个战争年代。女主人公木兰大女儿为革命捐躯,儿子又奔赴抗战一线,她在亲历了日本兵对同胞的残害后,逐渐从家庭的小爱升华到国家的大爱,逃亡过程中一路收留领养孤儿,让国家的血统能够延绵!木兰从小我到大我的转变让我的精神也得到了洗礼,对自己儿子的教育固然重要,但站到了工作岗位,我就要为祖国的下一代负责,把自己教育的热忱投入到更多的孩子!这本书让我对人生、对生死有了更多的思考!让怕死的我敢于面对死亡,若祖国需要我,能够为国捐躯,死得其所!
林先生写《京华烟云》时,正值二战爆发,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华各族儿女奋力抗战之际。 林先生深深的热爱着伟大的祖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他认为作为一个与时俱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在国家形势危急的情况下,就应该义不容辞的将自己的安危和国家的安危紧紧地捆绑在一块,就应该责无旁贷的把自己投入到挽救国家的阵营中去。他认为“作为一个作家,最有效的武器是作品”,他认为“要使读者如历其境,如见其人,必须借助小说这种手段来表达”,林语堂先生成功的做到了这一点,昨夜梦中我化身革命战士,“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京华烟云》讲述了北平曾、姚、牛三大家族从1901年义和团运动到抗日战争三十多年间的悲欢离合和恩怨情仇,并在其中安插了袁世凯篡国、张勋复辟、直奉大战、军阀割据、五四运动、三一八惨案、“语丝派”与“现代评论派”笔战、青年“左倾”、二战爆发,全景式展现了现代中国社会风云变幻的历史风貌,让读者身临其境的置身于那个动荡年代,被国家命运牵动着心弦!《京华烟云》虽然在人物塑造方面借鉴《红楼梦》,但我认为在历史背景的建构及中国文化的介绍方面却超越了红楼梦,尤其是抗战爆发后,瞬间激起读者的抗战热血,调动了每位读者的爱国热情!
小说共三部。第一部《道家女儿》,记录的是1900年到1909年的历史。八国联军入侵的风声日紧,京城拥有百万资产的富商又是道家信徒的姚思安举家离京南下时,在兵荒马乱之中,姚家十岁的姑娘姚木兰同家人失散,后由京官曾文朴接到家中。木兰与曾家三儿子荪亚被看做天赐的良缘。几年后,姚木兰长成美丽过人、心灵手巧的少女。这时接二连三的人世波澜打破了这两家宁静的生活。奋发有为的青年孔立夫走进姚家生活的圈子,也走进姚木兰的心灵。木兰与荪亚结婚,这样,道家的女儿成了儒家的媳妇,而木兰心里爱的却是孔立夫,这种爱发乎共同的价值观,止于大局意识,最后立夫成为木兰的妹夫!
第二部《庭院悲剧》,叙述牛家恶势力的作威作福及衰败崩溃过程,之后,笔触又回到姚家庭院,展现一幕幕悲剧:姚家长子体任身亡,体任的母亲得了怪病久治不愈,姚木兰舅父冯泽安女儿冯红玉投湖自尽,姚思安自认为对家庭的职责已尽,削发改装,走出庭院,外出云游。宣布十年后回来。
第三部《秋季歌声》,描写了五四运动前夕到日本侵略军占领京、沪、杭之后二十年间姚曾两家的生活。随着时光的流逝,曾、姚两家的第三代逐渐长大。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木兰一家远离杭州西行。沿途都是逃难的人群。木兰在西行途中收留了三个孤儿和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她感到自己虽已到了生命的秋季,但下一代却处于春季,“在晚秋的落叶之歌里含着青春的催眠曲”。小说在“秋季歌声”中结束。
或许是当老师的职业病,我看到了书中蕴含的对男子和女子的不同教育,及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这和卢梭先生的《爱弥儿》有异曲同工之妙!《爱弥儿》中上半卷对男主人公爱弥儿和下半卷对女主人公苏菲的教育也完全不同!无论在东方社会抑或西方社会,古代男孩与女孩所接受的教育同样有着一定的差别。在女孩的成长过程中,她们主要接受的教育便是来自母亲传授的持家本领。男孩主要接受的是学校教育,在男孩七岁左右的时候,便会被送到学校中学习,若其家庭条件相对较好,对男孩是否外出劳作、赚钱、补贴家用并不在意,男孩的学业将会一直延续下去,其学习的科目均具备一定的实际意义,能够帮助其在未来生活的过程中,实现更好的发展。
很多人读完《京华烟云》后最喜欢姚木兰,我却欣赏木兰的父亲姚思安的豁达和对两个女儿木兰、莫愁的成功教育!作为道家信徒的姚思安,他为人豁达,乐于接受新思想,不重男轻女,因此才培养了木兰这样优秀的女性!
姚家教育失败的案例姚体任让我看到溺爱的悲惨结局,姚体任作为姚家长子没有两个妹妹成熟,源头是姚太太的区别教育,她认为女儿是要嫁出去的人,只有知书达理,行为守规矩才能在婆家立足,因此严格的教育两个女儿,在姚家这样的京城富裕家庭,仆人成群,熨烫衣服都要两位小姐自己完成,虽不需要但要会洗衣做饭,这也为木兰日后成为曾家的家事主管奠定了基础!姚太太对儿子姚体任却一味溺爱,瞒着姚先生纵容儿子飞扬跋扈!最终,姚太太为自己的溺爱付出了沉痛的代价,体任和丫鬟银屏在外厮混并诞下了私生子,姚太太不愿承认银屏的身份,强行命人带走私生子,间接造成银屏、体任先后死亡,姚太太也因此陷入被银屏鬼魂纠缠的痛苦中,在病痛的折磨中了却残生!
木兰、莫愁的教育成功又得益于姚先生的区别教育!他鼓励两个女儿多读书,也乐于带两个女儿出门长见识!对待两个女儿和蔼可亲,愿意和她们交流!相反对儿子姚体任很严肃,难展笑颜,觉得100个体任也比不过1个立夫,足见对进步青年立夫的欣赏和对自己儿子体任的失望!体任在和立夫打交道的过程中,注意到了立夫思想成熟、处事知礼节及学问的广博,意识到了自己和立夫的差距,愿意和立夫多交流提高自己,姚先生对此是略有欣慰的,包括体任在立夫的影响下,想要出国留学改变自己,姚父难得对儿子有几分温柔。但最终因为体任意志不坚定,享乐惯了,半途而废,拿着出国留学的钱逍遥快活,消耗了姚父对他最后的信任和期望!最终姚父把姚家的期望寄托在小儿子阿非上,阿非的教育对比体任,还算成功,阿非留学回来,在警察局任职,抗战前夕在缉毒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接受道家思想的姚思安处事方面颇有庄子风范,姚太太过世后,姚思安为小儿子阿非操办完婚事,立好遗嘱,安顿好家里人,不顾家人劝阻,离家入山修道,并定下十年之约!姚思安十年之后如约归家!并处理了两件极漂亮的事,一件事是木兰的婚姻危机,荪亚的外遇“曹丽华”在姚思安的周密计划下,和木兰变为好友,木兰和其父的大度和智慧让荪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更加珍惜自己的家庭!另一件事是成功唤醒了牛家女儿素云的良知,让她从一个日本人的走狗变为革命战士,并为革命做出了贡献和牺牲。
浮生若梦,当个人命运和国家兴亡联系在一起时,我们该做出怎样的决择?我想我会和木兰一样,在历史的车轮中做出不愧于中国人的抉择!我们生于和平年代,不需要流血牺牲,我想作为一个普通的母亲和老师,教育好下一代就是我的匹夫之责!作为学生,学好每一门文化课,就是对家庭和祖国最实际的爱!青年有理想,国家有希望!崛起吧!青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