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玉海名家
【玉海名家】针灸大家王执中:大海纳川 大医精诚

【玉海名家】针灸大家王执中:大海纳川 大医精诚

作者: a07297ace6c3 | 来源:发表于2018-05-19 14:23 被阅读7次

                                                                                王执中

      如果你两手发麻,去针灸,医生可能会让你先伸出手,看一看、量一量中指第二节的长度,然后用这个长度在你脖子后边比划一下,取侧后方的两个穴位进行针灸。这两个穴位,名唤百劳;而用患者自己身上的“尺子”进行取穴的方法,叫作“同身寸”。

      “同身寸”和“百劳穴”,最早都出自一部南宋时的医学著作——《针灸资生经》。这本书的作者是我国历史上著名医学家,瑞安十大历史人物之一——王执中。他一生追求真理,敢于向权威发出质疑的呼声;他兼容并蓄,为祖国的医学宝库添砖加瓦;他的生平扑朔迷离,却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心怀真理一腔正气

      王执中,字叔权,南宋时期人。据《瑞安历史人物传略》勘定,他的生卒年代约为公元1140年至1205年,与陈傅良、叶适为同时代人。陈、叶二人青史留名,所留文物、著述颇多;然而,对于王执中的生平事迹,我们却知之甚少。

      连日来,记者走访了市文物馆、图书馆等有关单位,以及高楼、塘下、林溪、金川等王氏宗祠,探究王执中的史迹,但收获甚微。

      市文物馆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王执中是惟一一位没有留下馆藏文物的“瑞安十大历史名人”。据史料记载,除了知道王执中是“东嘉”(南宋时期瑞安旧称)人外,没有其他更详细的记载。在瑞安城内,也难以寻访王执中的故居,迄今也没有人为他立碑刻传。“当时评选瑞安十大历史人物及为其著书立传时,他们曾多方查找王执中的史迹,但几乎一无所获。”市玉海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许希濂告诉记者。

      记者驱车前往高楼、塘下、林溪、金川等多处王氏宗祠寻访不到有关王执中的史料,也没找到王执中的后裔。在市图书馆,记者查阅了自宋朝以来记载的碧山、直坑两处的王氏宗谱,然而,在浩瀚如海的王氏族人中,也没能寻到王执中的名字。

      记者随后采访市中医院针灸科副主任中医师——胡焕华,她研究王执中已有10余年时间。据胡焕华介绍,王执中年少体弱多病,故在学业以外,兼攻医药针灸。他饱览医书,博采众长,逐渐由保健养生步入医学殿堂,并以毕生精力悉心研究医学。他于南宋淳熙年间(公元1174年-1189年)写成《针灸资生经》(简称《资生经》),首刊于澧阳(今湖南澧县),继刻于海陵(今江苏泰州市)。全书共7卷,15万余字,详细罗列人体365个腧穴名称(如下图),及各自位置、主治、刺灸法。其中百劳、风市等37个穴位为我国传统医学史上首见。

      然而,就是关于这37个穴位的考据和记载,在当时却冒有“欺君犯上”的罪名风险,甚至可以说是“冒天下医学之大不韪”。因为,当时针灸界公认的权威书目是公元1027年北宋仁宗钦点的著名医家王惟一编撰的《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简称《铜人》);与此书并存的还有两具描有人体腧穴的“针灸铜人”,被奉为大宋国宝。两者被视为不可逾越的经典。在那个年代,尽管针灸名家层出不穷,著书立说却都是附和之作,先进观点几近空白。

      淳熙13年(公元1186年),《铜人》经过书商复刻,在民间广泛流传。大约就在此时,作为“草根学说”的《资生经》横空出世,大胆删除《铜人》中的部分内容,依据临床经验增加37个穴位,并对一些穴位进行取穴和用针方面的辩误探讨;另一方面,王执中提出的“同身寸”,对针灸铜人又是一大挑战。前者摈弃了条框化的,丰富到差异性的个体上来,具有更加充分的科学根据。

      “作为一名封建社会官吏,王执中公然提出这些观点,与钦定经典分庭抗礼,他忠于科学、不畏权势的品德,可见一斑。”胡焕华说。

      但由于《铜人》声势浩大,在两者的论点交锋中,初出茅庐的《资生经》难免落败,至南宋宁宗年间、理宗初年,首刊的《资生经》已不复见。然而,此后的几十年中,医学家们在临床实践中逐渐发现,《资生经》具有深厚的临床功能,学说中不乏真知灼见。像“同身寸”和“百劳穴”,800多年以来,针灸临床一直沿用不废。

      绍定四年(公元1231年),朝散郎澧阳郡丞赵伦再次重刊《资生经》,并广为流传。至解放前,《资生经》共经11次重刊,清乾隆年间收入《四库全书》子部,还流传到日本、朝鲜。在中医学界中,《资生经》被评为针灸史上承前启后的里程碑式作品,在海内外享有盛誉。与《铜人》并为针灸学经典。

      同治七年至光绪五年(公元1868年-1879年),瑞安人孙衣言在苏、皖、鄂三省任江南盐道、按察使、布政使时,努力搜求当地故家散出之书,其中便有王执中的《针灸资深经》元代刻本,由其子孙诒让校勘,收录于《永嘉丛书》中,在家乡广泛流传。至此,王执中才重新为瑞安人所认识。

      官至“教授”一生虚怀

      根据仅存的史料记载,南宋乾道五年(公元1169年),王执中中进士,走上从政道路,开始在临安城内任从政郎、将作丞等官职。不久,王执中调任湖南澧州(今湖南常德)、湖北峡州(今湖北宜昌)教授,在宋朝,这个官职相当于现在的省教育厅厅长,主管整个地区的生员,可说是身居要职,在科举考试唱政治主角的时代背景下,其权力和人脉可想而知。

      记者电话联系常德市文物局局长成健,他向记者娓娓讲述了有关王执中的传说:

      常德地处滨湖平原,有资江、沅江、澧江三江环绕,湖泊密布。每到炎热的夏天,许多农民都会患上疟疾,他们难以下地耕种;更有人因耽误治疗,因此丢掉性命,百姓苦不堪言。王执中在任时,十分体恤民情,每年一到此时,就会带上僮仆,到乡间治病救人。

      起初,王执中采用的方法是传统的针刺大椎、间使两个穴位,经他妙手回春,大多数病人都是针到病除,但王执中经过一段时间的临床治疗,发现这种方法对年长女性却不太管用。

      一天,一名山民慕名请王执中为他母亲看病,王执中给老婆婆治疗后,仅能稍微缓解其症状,却不能根治。离开时,王执中徐徐而行,正觉十分失落,山民却拿着两只野兔追赶上来连声道谢。一问缘由,山民说母亲的病好了。

      王执中觉得事有蹊跷,赶回去给老婆婆仔细检查,发现她这疟疾竟然真已痊愈。正感疑惑时,他发现老婆婆手心不知沾了什么东西,漆黑如墨,还起了许多小泡。他仔细一闻,说:“这是旱莲草啊!”

      原来,老婆婆在躺椅上休息时,随手摘了一片草叶在手里把玩,没想到因此治好疟疾。王执中将这个偏方详细地记载下来,并加以改进,用铜钱和布条来固定用药,称为“天灸”,至今,在常德市一些乡村地区,中老年妇女仍常用此法来截虐。

      王执中一生身居要职,治学严谨,对医学文献多有刊误。但他又虚怀若谷,十分尊重民间疗法和实践体验。无论是江湖游医、和尚道士,还是农民,甚至乞丐,在医学上有一技之长的人,王执中都不耻下问。只要是试之有效的秘方土法,他都以海纳百川的包容力兼收并采。

      如以煅牡蛎、炮干姜研末,外用涂水痜(疝气的一种);将葱管插入阴茎孔中,微吹以导尿;涂抹红土来消阴部肿痛等方法,都是王执中在长时间的行医中积累的经验。他把这些经验都写进《既效方》,可惜此书已佚失,只流传了一小部分。

      学精道深一览众山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胡焕华就多方搜集史料。1995年初,她在《浙江中医杂志》上发表了《王执中对针灸学的重大贡献》一文,较为系统地评价了王执中的医学思想和医学贡献。短短3000字的文章,却足足耗费她两年时间。“那段时间,每到杭州、温州,我最先去的都是图书馆。”胡焕华说。“史上对王执中的记载很少,因此,对他的学术研究,难度也很大。”

      “王执中对科学的执着,不仅仅是向权威挑战的勇气,还体现在他对迷信的深恶痛绝。”据胡焕华介绍,我国古代一直有“巫、医”并称,或“医卜星相”并提的传统。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古代医家颇为迷信,必须翻皇历,看风水,选择吉日治病服药。在针灸学说中,也流传着“避人神”的迷信说法,认为在不同季节、日期、时令,人体特定部位存在“人神”,不可以进行针灸。如“春秋左右胁,冬夏在腰脐,四季人神处,针灸莫妄施。”“一脐二心三到肘,四咽五口六在首,七脊八膝九在足,轮流顺数忌针灸。”但王执中不为旧说拘束,竭力反对行针必择吉日的谬论,主张抓紧时间不失时机地行针施治。他主张:“急难之际,命在须臾,必待吉日后治,已沦为鬼录矣,此所以不可避忌也。”这种封建时代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在现在看来也是难能可贵的。

      此外,王执中还提倡针药兼施,综合治疗。当时,社会上重内科、轻外科,重方药、轻针灸的现象十分普遍。王执中对此十分反对:“世所谓医者,则但知有药而已,针灸则未尝过而问焉。”他推崇《千金方》的“若针而不灸,灸而不针,非良医也;针灸而不药,药不针灸,亦非良医”之说,成为良医的标准。这种针、灸、药相互关系的客观、辨证的理论,与当今主张中西医结合的精神,很有其相似之处。

      记者还电话采访了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医籍学的讲师侯中伟。“王执中是一位十分全面的医生,兼修内、外、妇、儿诸科,精通针、灸、药三法,尤擅火针和灸法,首创的灸法不下30种;他重视脾胃的重要性,与同时代的李东垣“补土”学派交相辉映;他还完善了始于《内经》,成于《千金方》的压痛取穴法,这些都大大丰富了祖国医学宝库。”侯中伟中肯地评价,“最可贵的是,在《资生经》中,许多医案都是王执中的切身体会,颇有‘神农尝百草’之风;‘大医精诚’这4个字,王执中可谓当之无愧。”

      王执中,就像一位仙人,在这个世间来去,不留烟火痕迹,只赠与人们《针灸资生经》和朴实传说,但精神遗产却是无穷。这穿越八百年,横贯千里的勇气和包容力,至今往后,还在杏林中熠熠生辉,泽被苍生。(见习记者谢晓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玉海名家】针灸大家王执中:大海纳川 大医精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ipo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