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艺术之家婚育杂谈
儿童美术的“似与不似”“教与不教”

儿童美术的“似与不似”“教与不教”

作者: 刚子聊画画 | 来源:发表于2018-07-24 22:25 被阅读6次

【儿童绘画贵于“似与不似之间”,美术教学贵于“教与不教之间”】

1、“似与不似”

少年儿童的艺术素养的熏陶培养,不在于绘画的真实、干净、漂亮,其中的审美形成、创造精神、思维方式是于儿童来言,重要的内核价值。

绘画不是摄影,而是儿童心理思路的表达。“似”来自生活,“不似”来自艺术文化。美感的体验和生活中的视觉感受相关,“似与不似之间”的绘画,才是有审美价值的体现。

儿童美术的“似与不似”“教与不教”

2、“教与不教”

对于不同学段的少年儿童来说,艺术素养的培养不是“教”出来的。有时需要更多的是“不言教令,顺其自然”。自然的天性、创想、梦幻构成了儿童追求美的动力,并乐于努力实现。

“教”的艺术是“适”的艺术,适合时机,适合阶段,顺势而导。如偏离方向或违背儿童心理发展的教学,纵然再有深度,也无益儿童审美的开发。(作者:安徽童画家美术活动基地 刚子)

儿童美术的“似与不似”“教与不教”

                                     

相关文章

  • 儿童美术的“似与不似”“教与不教”

    【儿童绘画贵于“似与不似之间”,美术教学贵于“教与不教之间”】 1、“似与不似” 少年儿童的艺术素养的熏陶培养,不...

  • 儿童绘画的教与不教

    这个二年级的暑假,娃终于拿回了第一张写着大名敲着大印的证书——建党95周年儿童绘画主题比赛三等奖。 为娘的激动之余...

  • 教与不教

    唐代大文学家韩愈给后代的老师制订了一个规则: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从此,教书育人成为老师的本分。 课堂上,我们谆谆...

  • “教”与“不教”

    其实,偶尔会羡慕那种会“教”的人。 这种“教”有洗脑的意味,就是擅长把自己的意愿成功灌输到别人的脑海里。 常见的有...

  • 不似之似

    中国画中的不似之似。 “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 “有似而不似,不似而似之意”。 “乃神似,非形似也”。 “妙在...

  • 似与不似

    毛笔、墨、宣纸,综合来看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都是变化的,即毛笔是软的,其状态是变化的,墨分五色也是变化的,宣...

  • 教与不教,如何取舍

    今天教学《比例尺的认识》,课堂上我提出了一个问题,比例尺是一个比还是一个比例?同学们都踊跃发言,有对的也有...

  • 孩子教与不教的区别

    “嘭嘭……咚咚……啊……”在楼下就听到楼上这样的巨响,我赶紧跑上去,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 天哪,四个孩子翻天了,地...

  • 一分钟,跟着蒋勋了解西方美术史

    今天,让我们一起了解基督教这一西方美术中颇为重要的因素。 一.了解基督教的兴起与美术的发展。 基督教发展初期,修建...

  • 携书同行与书为伴———寒假读写打卡(11)

    儿童诗这样教 儿童诗的特点: 1.适合诵读。 2.与儿童...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儿童美术的“似与不似”“教与不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iqum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