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谈美》,感觉作者朱光潜先生像一位睿智、有趣、富有长者风范的向导,娓娓而谈引导着读者一步步进入美的艺术殿堂。
共读的幸福
作者以美为核心,先以生动的事例让读者懂得什么是美、美又是如何产生的,然后再介绍如何欣赏美、创造美。作者还谈到了日常生活中人们对美的一些典型误解,比如混淆美感与快感等等,读完颇为受益。
一、 美 是 什 么
作者开篇就告诉我们美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它一半在物一半在人,美是人的性格、情趣与物的姿态之间的融合回流。美是专注忘我中的物我相融,是直觉感知的形象,是远离实用关系的精神愉悦。
二、美产生于适当的距离。
美和实际人生之间有段适当的距离。所谓适当就是距离不可太远,使人无法觉知;也不可太近把人给拉回现实。人人喜欢陶渊明笔下那宁静、优美、恬静、自在的农村生活,这是因为读者与农村生活有一段距离;而辛苦劳作在炎炎烈日凛冽北风中收入微薄的农民恐怕是无法认同这是美的,因为这是他艰辛劳苦的实际生活。
又比如现今人们说起林徽因与徐志摩、金岳霖的事以为名人逸事佳话。岂不知身处其中的梁思成却是苦不堪言。要不是这样,他又缘何在林徽因死后冒着所有人的反对坚决娶了林沫了呢?!是啊,他很爱公主但他确实支撑的很累。他娶林沫就是想让自己也被人照顾、疼爱。这当事人身处现实之中,都是利害牵扯,如何审美?!
想到看到都会醉
说到这里,忍不住多扯一句,经常发现身边的人在评论文学、电影时喜欢或者习惯用道德的角度去评判,这说明他们不懂得审美。因为道德是实际人生的规范,而艺术却和实际人生有一段距离。艺术本来就是弥补人生和自然的缺憾的。所以用道德的角度去评论艺术是把艺术与生活混为一谈。
三、天才是懒人的借口
——美的创造
一般人往往认为那些成就卓越的人是天才,他们的成就绝不是一般人所能达到的,比如梵高、贝多芬、牛顿等等。但作者强调道: 如果以为艺术全是天才的表现,那么天才就是懒人的借口。
事实上,天才和发明家大半是下过死功夫的。科学家牛顿自己常常说:"天才只是长久的耐苦。" 哲学中的康德。雕刻的米开朗琪罗,他们都是付出了长久艰辛的努力。
艺术家的一半是诗人,一半是匠人。诗人的妙悟与匠人的手腕都不可缺。所以只有有了"读书破万卷"的功力,才会有"下笔如有神"的神奇。
你折叠的千纸鹤,永驻我❤
生活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这话是不错的。如果你愿意懂点美学知识和方法,你将会发现一个更加美丽的世界,你的人生也将更加的富有情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