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妇”古今中外的变迁】
一个人要有一个好的友谊或者是爱情,前提是他要爱自己。
一个不爱自己的人,自己厌烦自己,这样的人其实他对人生是有一种怨恨的。
这样的人他是不可能真正去爱别人的。
他到别人那里去,可能会感到隔膜,甚至一种摩擦。
所以,爱自己确实是一个前提。
但是光学会自爱,但没有人与人的温暖,也是不行的。
真正爱自己,热爱生活的人,应该能够让人感到他人性的温暖。
爱自己和爱别人应该是相辅相成,是统一的。
最好的人,身上有快乐的源泉,同时这个源泉也能让别人分享到。
如果人人都是这样的人,人人都爱自己,自己很快乐,同时也能让别人分享他的这种快乐,这个世界就非常美好了。
一、“性行为”与道德。
就性行为本身来说,双方自愿是基本原则。
因此,强奸肯定是不道德的,不但不道德,而且犯法,必须承担刑事责任。
如果是诱奸呢?
性行为的发生,必定会有色情引诱的因素,一方可能更主动,这是生理现象,与道德无关。
但是,如果一方用欺骗的手段,比如虚假地许诺结婚,或者已婚者谎称未婚,使抱着结婚目的的对方和自己发生关系,就是不道德的,因为欺骗是不道德的。
其实这不是诱奸,而是骗奸。
嫖娼或变相的嫖娼是双方自愿的交易,是不是不道德?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不同国家的法律有禁止或允许之别,因此在法律上有不合法或合法之别,但都不是道德上的判断。
从道德上说,金钱交易是对自然的性行为的扭曲,终归违背自然伦理。
不过,鉴于双方自愿,可以认为是一种较弱的不道德。
至于婚外性行为,出轨者面对自己的配偶会有道德问题。
一是,违背婚姻契约中不成文的规则;
二是,可能衍生撒谎的行为。
二、“灵与肉”奇妙结合。
人的肉体是相似的,由同样的物质组成,服从着同样的生物学法则,唯有灵魂的不同才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巨大差异。
灵魂在肉体中栖居,不管人的肉体在肤色和外貌上怎样千差万别,那栖居于其中的必定是灵魂。
肉体会患病,会残疾,会衰老,对此感觉到的不仅是悲哀,更是屈辱,以至于会相信这样一种说法:肉体不是灵魂的好的居所,灵魂离开肉体也许真的是解脱。
肉体终有一死。灵魂会不会死呢?这永远是一个谜。既然我们不知道灵魂的来源,我们也就不可能知道它的去向。
站在镜子前,盯视着自己的面孔和身体,不禁惶惑起来。
不知道究竟盯视者是自己,还是被盯视者是自己。
灵魂和肉体如此不同,一旦相遇,彼此都觉陌生。
肉体不可思议,灵魂更不可思议,最不可思议的是肉体居然能和灵魂结合在一起。
人有一个肉体似乎是一件尴尬事。
那个丧子的母亲终于停止哭泣,端起饭碗,因为她饿了。
那个含情脉脉的姑娘不得不离开情人一小会儿,她需要上厕所。
那个哲学家刚才还在谈论面对苦难的神明般的宁静,现在却因为牙痛而呻吟不止。
当我们的灵魂在天堂享受幸福或在地狱体味悲剧时,肉体往往不合时宜地把它拉回到尘世。
肉体使人难堪不在于它有欲望,而在于它迟早有一天会因为疾病和衰老而失去欲望,变成一个奇怪的无用的东西。
这时候,再活泼的精神也只能无可奈何地眼看着肉体衰败下去,自己也终将被它拖向衰败,与它同归于尽。
一颗仍然生气勃勃的心灵却注定要为背弃它的肉体殉葬,世上没有比这更使精神感到屈辱的事情了。
所谓灵与肉的冲突,唯在此时最触目惊心。
鼾声,响屁,饱嗝……这些声响之所以使人觉得愚蠢,是因为它们暴露了人的动物性一面。
我们一生中不得不花费许多精力来伺候肉体:喂它,洗它,替它穿衣,给它铺床。
博尔赫斯写道:“我是它的老护士,它逼我为它洗脚。”
还有更屈辱的事:
肉体会背叛灵魂。
一个心灵美好的女人可能其貌不扬,一个灵魂高贵的男人可能终身残疾。
荷马是瞎子,贝多芬是聋子,拜伦是跛子。
而对一切人相同的是,不管我们如何精心调理,肉体仍不可避免地要走向衰老和死亡,拖着不屈的灵魂同归于尽。
那么,不要肉体如何呢?
不,那更可怕,我们将不再能看风景,听音乐,呼吸新鲜空气,读书,散步,运动,宴饮,尤其是世上不再有男人和女人,不再有爱情这件无比美妙的事儿。
原来,灵魂的种种愉悦根本就离不开肉体,没有肉体的灵魂不过是幽灵,不复有任何生命的激情和欢乐,比死好不了多少。
所以说,肉体是奇妙的,灵魂更奇妙,最奇妙的是肉体居然能和灵魂结合在一起。
我爱美丽的肉体。
然而,使肉体美丽的是灵魂。
如果没有灵魂,肉体只是一块物质,它也许匀称,丰满,白皙,但不可能美丽。
我爱自由的灵魂。
然而,灵魂要享受它的自由,必须依靠肉体。
如果没有肉体,灵魂只是一个幽灵,它不再能读书,听音乐,看风景,不再能与另一颗灵魂相爱,不再有生命的激情和欢乐,自由对它便毫无意义。
所以,我更爱灵与肉的奇妙结合。
三、“情妇”的古今中外。
1、包办婚姻造成寻找情妇。
情妇生活无法摆脱与人类最基本的机制——婚姻的联系。
而且,几乎自动地意味着有时是丈夫、有时是妻子对婚姻的不忠。
的确,婚姻是决定谁是情妇、谁不是情妇的关键因素。
虽然许多人认定通奸破坏婚姻,但许多人又自相矛盾地相信,通奸也支撑婚姻。
例如,法国人就会为下班后男人享受与情妇的约会做出辩解,他们引用作家大仲马精辟的观察来说明这个问题:
婚姻的链条太过沉重,通常需要两个人甚或三个人来挪动。
婚姻和情妇生活以及东方纳妾之间的这种联系,穿越时空,几乎深深地根植于每一种主要文化之中。
英国巨富吉米•戈德史密斯去世时,就有妻子、前妻们和情妇们围在身边。
他曾经有过这样的著名论断:
当一个男人和他的情妇结婚,他就创造了一份自动的工作空缺。
并不使人吃惊的是,北美人对西方的模式比对东方的模式更加熟悉,东方有着不同的、更加复杂精细的形式,最显著的就是制度化的纳妾和豢养女眷。
在所有社会的所有时代中,包办婚姻的习俗一直都最有可能带来寻找情妇或纳妾的后果。
父母或其他亲友为他们的孩子选择配偶时,通常都是出于经济考虑,或者为了加强家庭的关系、生意的联系或政治的联盟等等。
而把浪漫的爱情作为婚姻关系中无关的、自我放纵的、有时甚至是邪恶的基础加以抛弃。
人们指望丈夫和妻子同居,在一个经济单元中生活,并且生儿育女。
人们并不指望夫妻间有相互触摸带来的颤栗、相互爱慕或者相互满足对方的情感需要。
2、东方文化中,纳妾是婚姻的组成部分。
有时候,既成婚姻也可能会演绎出浪漫的爱情,但更加常见的却是人人都希望看见的尊重、容忍和顺从,所以许多婚姻极其不幸福。
除了道德极其严格的社会,所有社会都不愿男人压制或升华他们浪漫和好色的冲动,以满足他们婚姻之外的欲望,具体做法就是寻找情妇或纳妾。
然而,几乎从来都不鼓励女人有外遇,如果她们被捉奸的话,就会受到严厉的惩罚。但还是有许多女人我行我素,甘愿冒险。
不可逾越的阶级和等级鸿沟,也使得一些本可以成为妻子的人成了情妇。
在许多东方文化中,纳妾是婚姻的组成部分,而不是比婚姻次要或与婚姻平行的另一件事情。
妾的职责和权利在法律及社会习俗中都得到阐明。
在普通人家,一两个妾协助一个妻子料理日常家务。
妾要像妻子一样接受性责任的约束,包括要忠诚,并且她们的活动区域被限制在家庭的范围之中。
他们认为这么做有充分的理由。与西方的情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东方的妾的主要职责之一,就是为她们的主人生养后嗣。
3、西方社会,承认私生子不是主流规则。
在一些国家,尤其是封建时期的中国和土耳其,一些皇室成员、贵族和特权人士靠妻妾成群的方式来展示他们的财富和权力,这些妾常常是抓来或者买来的。
这些人数众多、由太监管理的女眷是一个混乱纷繁的群体,在她们中间,阴谋、竞争和冲突——生孩子的事就更不用说了——此伏彼起。那些岁数较大、不那么受宠的女眷则变成操持家务劳动的苦工。
另一些年纪较轻、还有希望的同事们在百无聊赖的日子里成天精心打扮,而且和太监们、妻子们、亲戚们、孩子们、佣人们既相互勾结,又明争暗斗。
她们的目标就是和主人睡上一觉,如果幸运临到,她们会怀上一个孩子,而这个孩子可以使母亲从卑微的身份中摇身一变,迅速过上优越的生活,甚至还可能爬上权力的宝座。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西方社会的法律几乎一直以宣布情妇的后代为私生的方式来强化婚姻的首要地位,从出身最低微的奴隶到地位最高的公爵的女人都是如此。
在法律和文化上,父亲不但没有义务承担对情妇所生孩子的责任,而且还可能把他们视为耻辱和私生行为带来的危险因素。
的确,即便父亲有认养这些“外来”孩子的倾向,法律也使得他们的行为变得异常困难。
但也有些人公然对抗社会反对抚养私生孩子的禁忌。像英国的查尔斯二世这样的王室成员,就把他许多情妇的儿子提升到公爵的地位,以至于今天26位公爵中有5位就是他的后代。
查尔斯二世认为,这些孩子的血统高贵,足以超越他们的瑕疵而使他们成为合法的王室后代。受个人激情驱使的平民也嘲笑他们社会的价值观。
例如,一些奴隶主,就冒着被他们根深蒂固的种族主义同胞严重报复的危险,承认自己是他们奴隶情妇的孩子的父亲。
但在西方社会,承认自己的私生子,始终不是主流的规则。
今天的情妇无疑指望她和情人所生的任何一个孩子都能得到更好的待遇。就像她的先辈们一样,她是男女关系的先导,她的地位反映了这些关系是如何发展的。
4、避孕措施改变了情妇们的生活。
妇女状况的改善、关于家庭和个人关系的法律的自由化、对DNA检测越来越多的接受,都大大地增加了她的情人认养或者部分地抚养她孩子的可能性。
同时,可采用的有效的避孕措施以及合法的人工流产的出现,也大大地减少了情妇可能生下孩子的数量。
女权主义扩大了妇女的权利,有效的、可采用的避孕措施改变了情妇生活的变量和可能性。
围绕婚前性行为的道德观念越来越放宽,建立在习惯法基础之上的生活安排越来越成为准则,随着这种趋势,情妇和女朋友之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
今天,许多情况下,到底是何种身份必须要看性伙伴们对于他们自己状态的感知,在一定程度上也要看社会对他们的认知。
现代的情妇和她们的先辈相比,不那么可能嫁给她们的情人,在经济上也不那么依赖于她们的情人了。
今天的情妇,通常爱上的是不愿意离婚的已婚男人,并和他们保持固定的关系。除分手之外的唯一选择,就是使自己心甘情愿地接受一段不正当的关系。
但是这些情妇经常不愿意接受这样的现状,她们希望有朝一日以某种方式,她们的私通关系能够通过婚姻得以合法化。
风流韵事本身——浪漫和激情,欲望被唤起以及得到疯狂的满足——才是真正要紧的事情,这并没有什么稀奇。
即使负罪感与性冒险的刺激以及蔑视社会准则的挑战同时存在,也不能消除二人共享的黏合力以及隐藏在这种黏合力之中的相互信任。
这种关系遭到禁限的规模影响着其中权力的平衡,这部分是由未婚情妇的克制和慎重所制约的。
而且这种关系感觉起来是或者实际上就是平等主义的,双方都可以带来他们能够带来的东西,也可以带走他们想要的东西。
四、“真爱”是智慧。
一张法律见证、双方盖了章的婚约是一种限制;
两个人一起发誓说海枯石烂也是一种限制;
但是这两种限制都不是真正的限制。
因为在现实中,有人背叛了婚约,有人背叛了誓言。
真正能限制爱情的方法,就是彻底拿掉限制,让对方海阔天空。
而你,相信自己本身就具有强大的吸引力量,你的爱,你的才华,你的宽容,都是让对方离不开的原因,甚至你故意让他出去,他都不想跑,这真的需要智慧。
这不仅是男性与女性的关系,父母对子女也是如此。
听到很多爸爸妈妈说:“为什么我的孩子老是不回家?”
因为回家只会受到限制,孩子是不被了解、不能沟通的,在家里感到痛苦,所以逃掉了。
如果不能改善这个部分,让家对孩子产生吸引力,那他永远都不想回家。
爱应该给对方海阔天空的自由,然后让他愿意回来,喜欢回来。
要把爱人当做鸽子,每天放他出去飞,等着他回来;
绝对不是当做狗,在脖子上加项圈、加绳子,时时刻刻拉在手上,怕他跑掉。
爱情的本体是自己,自己永远不应该放弃自己,你要相信自己是美的、是智慧的、是上进的、是有道德的、是有包容力的。
如此,别人会离开你吗?
不会的,赶都赶不走的。
在一些关于爱情的抽象论述中,我们绝对不会反对“专情”这件事情。
我们最常歌颂的也是专情,一种“专一”和“专心”,爱一个人至死不渝。
当我们对一个人这么说的时候,当然就是一生一世的事情,甚至是生生世世,像“七世夫妻”的故事,海枯石烂,还要结来生缘的。
可是,所谓的“专一”、“专心”要如何解释?
每个人在他不同的成长过程中,都会有不同的领悟。
就像你在春天时,到阳明山上走一走,繁花盛开,你凝视着其中一朵,这一刻是不是专一、专心?
而当下一刻,你的视线转移到天上飘浮的白云,这一刻又是不是专一、专心?
其实,我们是在很多的分心的片段中专心的。
每一个片段的刹那是专心,从一个片段到另一个片段,还是专心。
我们要界定“专心”,“分心”是很困难的。
举的例子是花和白云,很多人都可以接受,但如果是一个女人和另一个女人呢?
很多事物在自然当中,我们可以把它讲得很美。
但如果是人就不一样了。
花在开,开得那么美,香气四溢,她的目的只有一个:招蜂引蝶。
花努力地绽放出美丽的姿态,吸引昆虫来采蜜,完成花粉的交配,让生命可以扩大和延长,我们会觉得美极了,但其实就是种生殖的行为。
如果是一个女性或是男性,很努力地把自己弄得很美,去招蜂引蝶,我们却会觉得这是一件不好的事情,不美,而且不道德。
用“招蜂引蝶”这句成语来形容一个人的时候,就是带着贬义的。
把人的事情放到自然规则里去看,你会有一种更大的宽容。
人在漫长的进化过程当中,虽然已经称自己是万物之灵了,但身上植物、动物的部分仍然还在。
如果能常常把人的问题,推到自然的世界,今天我爱的两个人,如果是杜鹃花或云的话,也许是一种转换的智慧。
不知道这句话对于在爱情里失去平衡的人,有没有帮助?
在现实中,哀伤很难忍得住,嫉妒很难平复下来,怒气很难克制。
可是当你回到大自然,回到宇宙,回到更大的空间里,你会觉得爱情真的不是生命的唯一。
在爱情最大的哀愁中,你还是要忍着眼泪坐公交去上课、上班,你还是要工作,还是要面对生活中除了爱情之外,所有繁复的事情。
你不能哀伤,因为为爱情哀伤是多么痛苦的事情。
你必须要度过这个哀伤,要在成长的过程中,学会让自己领悟:
爱情不是生命的唯一,你要挟带着这个哀伤继续生活,并且更重要的,继续爱人。
一直停留在哀伤的时刻,是没有意义的事。
当你能够度过这个哀伤,并从哀伤中领悟到一些事情,哀伤才有意义。
很多人在哀伤的当下,会觉得我忍不住、我过不去。
哀伤很难过,但一定会过、一定能过的。
当你度过了之后,心境就会不同。
再回过头看自己花很长时间度过的那个关卡时,就会觉得其实是钻在牛角尖里,只要能够跳出来,就没事了。
人生就是这样的,一定会有痛苦的。你不要有了痛苦后,就想着如何去解除这个痛苦。
人生有的痛苦是没有办法解除的,你去解除实际上是在骗自己,你就得面对痛苦,面对痛苦能够让你深刻。
尽管你在现实生活中好像是一个失败者,但你在精神的领域里有了收获,算不上真正失败。
你要自信,这个自信是建立在你对自己的了解上,不是建立在别人对你的取舍上,那个不爱你的人不一定比你优秀。
丁俊贵
2023年2月22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