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救人无功

作者: 上善若水山西太原 | 来源:发表于2020-04-09 00:17 被阅读0次

           宋代诗人范成大有一首《大黄花》:“大竽高荷半亩阴,玉英危缀碧瑶簪,谁知一叶莲花面,中有将军剑戟心。”

           没点乱七八糟的闲识杂知,还真不好准确欣赏。此诗描写的是作为中药的大黄种植在地里的模样,意思是,其叶柄长而肥大,绿色,高挑似荷,叶片宽宽大大又像芋头生长期植株的样子,地面几乎被覆盖。乍看之下,长着一副莲叶般的颜面,但药性极其猛烈,像征讨敌患的将军一样,但出手就能平定引发疾病的祸乱。

           标题“大黄花”似有不当,盖读者极易阅读理解为“大-黄花”的节奏,而诗作者范成大的意思却是“大黄之花”。还有就是,作为蓼科植物的大黄植株开花呈穗状,并不好看。或者,范成大诗题里的“花”是当做植物讲,而非具体的花,就像平素有人说“这盆花儿”如何如何,而实际“这盆花儿”系观叶植物,不会开花一样。

           大黄,著名中药,别名将军、黄良、火参、肤如、蜀、牛舌、锦纹等。以大黄作为药物治病,在中国已有约四千年年的历史。《本草正义》曾对大黄的功效作过极为形象的比喻:“大黄,迅速善走,直达下焦,深入血分,无坚不破,荡涤积垢,有犁庭扫穴之功。生用者其力全,迅如走丸,一过不留,除邪而不伤正气”。钱乐天等人编著的《医学传心录》里亦有“大黄乃荡涤之将军”的赞誉。这就是诗末句里“剑戟心”的来历。

           清代袁枚也有一首咏大黄的诗。诗人曾患痢,用参芪疗之,病反加剧。其老友张止厚馈赠以制大黄,袁排众议毅然服之,三剂而痊愈。乃赋诗谢赠张止厚。诗云:

    药可通神信不诬,将军竟救白云夫。

    医无成见心才活,病到垂危胆亦粗。

    岂有鸩人羊叔子?欣逢圣手谢夷吾。

    全家感谢回天力,料理花间酒百壶。

           诗里的“羊叔子”即羊祜,字叔子。魏晋时期著名战略家、政治家和文学家。晋代魏后,羊祜坐镇襄阳,都督荆州诸军事。吴将陆抗去世后羊祜上表奏请伐吴,却遭到众大臣的反对。终而兴兵取胜。“谢夷吾”,谢夷吾,字尧卿,东汉人。少为郡吏,后任荆州刺史。曾竭力举荐王充给朝廷,云“充之天才,非学所加,虽前世孟轲、孙卿,近汉扬雄、司马迁,不能过也”,可谓慧眼识珠。

           全诗的意思是,“药可通神”,果非虚言。大黄一味,竟然拯救了业已病入膏肓,形似白云飘摇中的我。药有定性,医无成见,灵活辩证,方为高手。病至危重,性命垂危,始显胆大心细之过人手段。像羊叔子这样思维细密的人,是不会提出不成熟的建议的,而谢夷吾善于发现,慧眼识珠,是建立在超常的识别能力上的。我及全家特别感谢老友张止厚,正是他抛却常规,选用大黄治好了我的疾患,使我能如今能“花间一壶酒”,滋润且健康地生活着。

           大黄为药,即便是对中医药文化不怎么了解的人也多少会有些耳闻和了解,其出现在普通人口中的频率也非常高。《西游记》中便有一段师徒几人有关大黄的对话:“八戒道:‘哥哥,制何药?赶早干事,我瞌睡了。’行者道:‘你将大黄取一两来,碾为细末。’沙僧乃道:‘大黄味苦,性寒无毒。其性沉而不浮,其用走而不守。夺诸鬱而无壅滞,定祸乱而致太平,名之曰‘’中便有一段师徒几人有关大黄的对话:“戒道:‘哥哥,製何药?赶早干事,我瞌睡了。’行者道:‘你将大黄取一两来,碾为细末。’沙僧乃道:‘大黄味苦,性寒无毒。其性沉而不浮,其用走而不守。夺诸鬱而无壅滞,定祸乱而致太平。名之曰‘将军’。”

           医界谚语“人参杀人无过,大黄救人无功”,是说世人皆喜欢进补以养生,结果呢常常导致淤塞,热火过盛,进而反危及性命,这实在不是人参的过错而是用药的执拗所致;同理,当目赤咽肿、热毒疮疡之时,需大黄来清肠泄热,排除邪热及秽浊之物,可惜的是,大黄居功至伟,却得不到人们的认可,盖因“大黄为厉”“大黄杀人”的“恶”名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大黄救人无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jebp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