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榖,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译文】
道是独一无二的,道本身又赋有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相交而形成一种适匀的状态,天下万物都是在这种状态中产生的。万物都背阴而向阳,并且在阴阳二气的互相激荡中生成新的和谐体。人们最厌恶的就是“孤”、“寡”、“不毂”,但是王公却用来称呼自己。所以世上的事物,如果减损它有时反而会得到增加,如果增加它有时反而会得到减损。别人这样教导我,我也去这样教导别人。自逞强暴的人将不得好死,我将把它当作教人道理的宗旨。
这篇讲万物产生都是来源于“三”。天地之道产生混沌,混沌就是道的初始状态,就是那个“一”,这个一是一个时空或者容器。一生二,二是天地或是阴阳,在这个时空中再分出阴阳二种状态,阴阳这两种状态相互作用产生了一种“生”的规律,这个规律加上阴阳就是“三”种有形的东西,万物生于“有”,所以这个是“三”就是“有”,就是有了阴阳相互作用的规律,所以三就产生万物。阴阳按照一定的规律相互作用产生的万物“负阴而抱阳”,就是万物都有阴阳,阴阳在相互作用的阴阳二气中调和保持万物的稳定。为了说明万物都有阴阳,所以举例子说,人们大多数不喜欢的“孤寡不榖”,君主却用作自己的称谓,也就是不喜欢的东西也有人喜欢。所以有的事物有抑制他反而有帮助其提升,有的事物帮助他反而是抑制其特性,因为相反的两个方面会有内在规律(道)平衡,人为的干预反而起到反作用。先人都是这么教我的,我也就这么教自己的学生。非要违反事物规律去影响事物的发展,反而最后把生长很好的事物搞死了,这样要不得,我们一定要把这作为教育人的根本。
我觉得很多译文对“三”的理解不对,前文中已经说了“万物生于有”,那么“有”就是“三”,就好解释了。这样整篇文字主要说明万物是阴阳在一定规律下运行发展,是一种平衡,要知道这种平衡的内在规律 按这种规律来做,才能促进事物的发展,否则就违背了道。这就是我理解的道德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