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节课其实只有一个内容,就是乘方的概念:几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围绕这个概念,教学过程可以设计三个环节:
一、讲授乘方的概念,介绍底数、指数、幂等名词。也可以不用讲授法,让学生阅读教材学习。
二、合作练习巩固乘方的概念。
小组中每个同学写出一个幂,然后传给第二个同学写出这个幂的底数、指数以及幂的意义,写完后传给第三个同学批阅,再传给第四个同学计算结果。
这样安排的目的是每个同学都能得到巩固训练。有序分工也是一种合作。
在计算幂的结果的过程中,如果有疑虑可以在组内讨论。
随机在每个小组内抽取一名学生汇报,要呈现完整的计算过程,同时说清楚计算的依据。追问幂的结果为什么是正数或者负数,明确其依据是“几个因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确定”。
第三个环节,归纳幂的符号的特点,再次明确幂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确定,在乘方运算中,指数的值就是因数的个数。
在这节课中,其实只有一个内容——乘方的概念,计算幂的结果和归纳幂的符号规律其实是乘方概念的应用。
教学中要明确教学内容本质,才能设计出符合课标要求的教学设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