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港,坐落在龙洪河畔,蜿蜒曲折,古朴典雅,是江南古镇的缩影。据《阳新县志》载,龙港的雏形,始于元代末年;明代鼎盛,称龙川市;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55年),清朝政府在此设龙港巡检司,改称龙港市。清末民初,龙港街店铺鳞次栉比,旗幡招展,拥有商号、作坊300余家,甚是繁华,故有"小汉口"之称。1929年至1930年,李灿、何长工、彭德怀率红五军先后进驻龙港,开创鄂东南革命根据地。嗣后,直属中央的鄂东特委、中共湘鄂赣省委的鄂东南道委先后在龙港设立,领导湘鄂赣边区21个县市的革命斗争。是时,龙港成为鄂东南革命根据地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云集党、政、军、学校、银行等17大机关,被誉为"小莫斯科"。
![](https://img.haomeiwen.com/i3777446/cca10d856373a510.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3777446/4a9075cff612df6a.jpg)
1930年冬,国民党武汉行营发动了对鄂东南苏区的第一次反围剿。鄂东工农银行于11月迁往龙港。鄂东南划归湘鄂赣省管辖后,鄂东工农银行改为鄂东南工农兵银行,由阮筱涛任行长,刘杰二任经理,银行内设出纳、会计、造币、收发四个股,各司其职。1931年底,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鄂东南办事处对鄂东南工农兵银行进行了充实、整顿、提高。调鄂东南财政部长陈迪光兼任银行行长,蔡振华任经理,罗文东任银行主任。
![](https://img.haomeiwen.com/i3777446/ec65ee5d59853520.jpg)
据《湖北省志》金融卷记载:1930年初,阳新县的五个苏区都成立了农民银行,并发行纸币,各区可互相流通;同年9月,"鄂东农民银行"在阳新县大王店成立,后因敌军郭钕东部进攻苏区太子庙,银行迁到龙港;11月合并金龙、福丰、大风、龙燕、湖市五个区的银行,成立"鄂东南工农兵银行",行址设在阳新龙港。
![](https://img.haomeiwen.com/i3777446/ad78d71de09398bc.jpg)
鄂东南工农兵银行由鄂东农民银行改组而成,银行的资金有5万余元(银元),黄金270两,元宝(每个50两)20余个,其它手镯、项圈等零碎银子4万余两,铜元1万多串。发行一百文至拾串文各种纸币,在苏区流通使用。银行在管理苏区金融,鼓励群众存款,调贷货币流通,稳定市场物价,扶持工农业生产,筹集资金供给红军、党政机关开支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促进了苏区经济的发展,保证了战争的需要。纸币经流通后回笼银元,交苏区贸易站、合作社从白区购进药品、医疗器械、电台电池等紧缺物资,供苏区各部门使用。1932年10月,龙港失陷后银行被迫转至通山境内。鄂东南工农兵银行的运行,是阳新苏区军民首次自我建立、管理金融事业的有效尝试,尽管当时准备金多系打土豪获得的金银细软,但创造性地发行苏区货币,有效地打破了国民党的经济封锁,维护了苏维埃政权。
![](https://img.haomeiwen.com/i3777446/f5c98d3b47761a58.jpg)
1931年红军连续三次取得反"围剿"胜利,鄂东南根据地不断扩大,为了适应当时形势需要,苏维埃政府于1932年统一苏区货币,改"鄂东南工农兵银行"为"鄂东工农银行",限期将大冶、通山、武宁、瑞昌、金龙、福丰等银行发行的纸币一律收回,统一使用鄂东工农银行纸币;不久,又将"鄂东工农银行"改称"鄂东南工农银行",鄂东工农银行纸币便停止发行,存世极罕。
![](https://img.haomeiwen.com/i3777446/4f94782af51fe694.jpg)
1930年底鄂东南苏维埃政府成立鄂东南工农兵银行,发行铜元券,1932年2月鄂东南工农兵银行改组为"鄂东工农银行",随即发行鄂东工农银行券。由此可见,鄂东南工农兵银行的票券发行时间前后仅二年,满打满算即一年,1930年12月—1932年2月。所以,鄂东南工农兵银行券存世量非常少。另据《中国革命根据地货币》等著录介绍,该行的票券大部分是在1931年发行的,而伍串券是1932年发行的,时间仅二个月,发行量少,弥足珍贵。
![](https://img.haomeiwen.com/i3777446/62410a35aad8438e.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