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道医养生笔记:摄生之道,把握自己的生命!

道医养生笔记:摄生之道,把握自己的生命!

作者: 潇清妩玉 | 来源:发表于2023-07-11 08:03 被阅读0次

养生、摄生不是难在方式方法的推广,而是难在如何从心境上革除陋习,一切取决于己心(道),而不在于方法(术)。

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sì)虎,入军不被甲兵——《道德经》五十章。

一、正确认识养生

养生,从古至今永恒不变的议题,人们通过对生命的探索以及对长生不老的希冀,发现了吐纳、导引、服气、外丹、食疗等多种养生手段。

道家养生历史,大略可追溯至黄帝问道于广成子。广成子告黄帝曰:“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行将至正。必静必清,无劳形,无摇汝精,乃可以长生。”于是正式拉开了道家养生的大门。

在此之前,虽然先民已发展出一些通过舞蹈来舒展形体的养生方法,但并没有形成真正完整的养生理论和体系。

时代发展到今天,养生这词已经在无形当中被“妖魔化”。每天充斥在朋友圈中的各种养生知识相互碰撞,相互否定,让人们眼花缭乱,甚至养生到最后整个人不但身体没变好,反而每况愈下。

比如很火的红豆薏米水,这一“除湿法宝”就刷遍了朋友圈。

有人说好用,有人说不好用,都是有理有据,让人看完之后真假难辨。其实湿气种类繁多,又岂是一碗红豆薏米水可以包治百湿的,甚至于家里的许多老人已经把养生当做金科玉律,吃喝都要按照克数衡量。

那么不禁要问,上古先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饿了吃,渴了喝”如此“不良”的生活习惯怎么就能寿得一百二十呢?

养,《说文》中解释为供养,养生就是通过种种手段,保养我们的肉身,从而达到益寿延年的目的。

其实养生是一种被动的体现,是由肉体主宰精神,身体保养得越好反而越娇贵。

很多人忙忙碌碌只知道保养身体,却永远不知道为何要这么做,即便真将这身体保养得长生不老也不过是吕祖口中的“寿同天地一愚夫”罢了。

二、摄生之道应先正其心

其实道家当中最根本的养生之道是摄生之道。老君早就提出了“善摄生”这一重要的概念。摄:把握,把握住自己生命。就好比生活中动静尽可随意,但主宰不动。这也是道家哲学中“和光同尘,挫锐解纷”的体现。

道家丹法中认为,人之神有先后天之分,因为六尘感染只由后天之神主宰一身,因此动静无常,欲望丛生。目妄视,耳妄听,鼻妄香臭,口妄言味,身妄作役,意妄思虑,故终不归根也。

但是如能致虚极,守静笃,保养清和之气,使先天之神主宰一身运作,自然能够归根复命,长生久视。所以摄生之道首在先正其心,若其心不正,即使懂得再多养生的方法最终都是无用功。如今养生方法,或道家养生方法,在当今网络时代中,可以说是基本面向大众的,几乎人人都知,几乎人人可学。

那为何现在疾病泛滥,大家学习了这些养生的方法之后,反而身体未能得到一个应有的改善呢?

人们并不是不知道许多生活习惯是错误的,例如熬夜没有人不知道这样是不好的,但是有多少人去改正这样的习惯呢?

即使每天用着各种各样的养生方法,但是依旧在天天熬着夜,那这样不就是万分搞笑了么?

如果说有很多人因为工作而不得不熬夜,那么现如今手机、电脑渗入每一个人的生活中,街上、公交、地铁等等低头族比比皆是,如此后果是什么——颈椎病,肩周炎,视力下降,没有人不知道后果,但没有人改正。

平时在玩游戏,一坐下来就是一整天,甚至于几天几夜,类似的猝死事件的报道还少么?晚上暴饮暴食,饮食不规律,诸如此类,简直太多就不再赘述。

上述种种如果不正自己的心,不下决心改变这些习惯,即使天天养生,又能有什么作用?又何谈把握自己的生命?

这些物与事本无好坏对错,全在人心的对待方式,如果错了只不过是人被外物所奴役。

三、养生在于道不在于术

还有一种情况,例如喝酒等交际应酬对身体不好,但若是不参加又会被世俗“歧视”、“隔离”。

为了工作晋升,为了让自己合群,为了自己的面子,很多人不得不去做这些明知是有害的事情。我并不是否定这些,为了家庭生活,为了父母等很多原因,确实不得不向生活妥协。但作为一个修行人来说,超脱是牺牲的过程,不将世事齐放下,又何必妄谈自己是一名合格的修行者?

养生要先正自己的心,正心以后才能真正的把握住自己的生命。养生从来不是复杂的事情,综罗百家不过一个“衡”字。一阴一阳谓之道,行走坐卧,衣食住行,言谈话举只要能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就可以了。

道家更注重人与自然相联系,与天地相沟通。

用另一种方式来说,道家养生更注重通过心境修行与合理的生活方法来达到天人合一的崇高境界。

道家的处事哲学与生存哲学,他不仅考验人们是否能持之以恒的坚持炼养的方法,更注重人们是否能时刻保持清静无为,柔弱不争如婴孩般的心境。

养生、摄生不是难在方式方法的推广,而是难在如何从心境上革除陋习,一切取决于己心(道),而不在于方法(术)。

老君曰:若吾无身,吾有何患?当真正天人合一,与道合真,能明白摄生之道,把握住自己的生命所在时,自然就不需要养生了。

相关文章

  • 养生粗解

    今天来说说养生。 养生之道由来已久,古云摄生,善摄生者,无死地也;今称之云:养生,卫生。 善摄生者,其无死地。摄生...

  • 道医揭秘,疾病的根源!

    道医揭秘,疾病的根源!(深度好文) 2017-07-24 道医知识 导读 “上工治未病”,道医的养生之道,讲究道法...

  • 道医揭秘,疾病的根源!

    道医揭秘,疾病的根源!(深度好文) 2017-07-24 道医知识 导读 “上工治未病”,道医的养生之道,讲究道法...

  • 【丁俊贵论“修身、静心、养性”】

    【丁俊贵论“修身、静心、养性”】 一、论摄生养性 养生是一门人人必修课。 养生就是认识生命规律,把握生命本质。 养...

  • 道医-中医与西医的区别(四)

    预防与治疗的区别: 道医-中医是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医学。是以《皇帝内径》开篇就让我们养生,摄生,积极主...

  • 养生之道

    养生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内篇。养生,又称摄生、道生、养性、卫生、保生、寿世的意思等。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的...

  • 《道德经》的奥妙——道是什么

    《道德经》所说“道”不是世俗泛指的“养生之道”、“做人之道”、“用兵之道”,而是指宇宙的本体、生命的本源,清净...

  • 五行养生

    养生之道源于易经,生命在于阴阳结合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医易同源”的说法 孙思邈说: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 可见,养生...

  • 养生论道

    养生,又称摄生、道生、养性、卫生...保养、调养、补养意。四时养生,也即指四季养生,是指顺应自然界春、夏、秋......

  • 明代名医万全的养生八字箴言

    明代著名医家万全世医出身,师承家授,荟萃众长,精通养生之道,尤为重视日常摄生颐养,亲身躬行,年寿至九十。他在《养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医养生笔记:摄生之道,把握自己的生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jqsu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