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上下求索身心灵社会生活社
【丁俊贵论“修身、静心、养性”】

【丁俊贵论“修身、静心、养性”】

作者: 兴时态_198812 | 来源:发表于2019-11-29 16:59 被阅读0次
    【丁俊贵论“修身、静心、养性”】

    【丁俊贵论“修身、静心、养性”】

    【丁俊贵论“修身、静心、养性”】

    一、论摄生养性

    养生是一门人人必修课。

    养生就是认识生命规律,把握生命本质。

    养生帮助我们实现人与自身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

    养生调整我们的人生态度,完善我们的生活方式,协助我们主动规划人生,积极、健康地生活。

    中华传统文化乃人类之瑰宝,非常之重视摄生养性,其论述科学、精辟、实用:

    神强者长生,气强者易灭。柔弱畏威,神强也;鼓怒骋志,气强也。凡人才所不至,而极思之,则志伤也;力所不胜,而极举之,则形伤也。积忧不己,则魄神伤矣;积悲不已,则魄神散矣。喜怒过多,神不归室;憎爱无定,神不守形。汲汲而欲,神则烦;切切所思,神则败。久言笑则藏腑伤,久坐立则筋骨伤,寝寐失时则肝伤,动息疲劳则脾伤,挽弓引弩则筋伤,沿高涉下则肾伤,沈醉呕吐则肺伤,饱食偃卧则气伤,骤马步走则胃伤,喧呼诘骂则胆伤。阴阳不交则疮<疒弗>生,房室不节则劳瘠发。且人生一世,久远之期,寿不过三万日,不能一日无损伤,不能一日修补,徒责神之不守,体之不康,岂不难乎!足可悲矣。是以养生之法,不远唾,不骤行,耳不极听,目不久视,坐不至疲,卧不及极。先寒而後衣,先热而後解。不欲甚饥,饥则败气。食诫过多。勿极渴而饮,饮诫过深。食过则症块成疾,饮过则痰癖结聚气风。不欲甚劳,不欲甚逸。勿出汗,勿醉中奔骤,勿饱食走马,勿多语,勿生氵食,勿强食肥鲜,勿沐发後露头。冬不欲极温,夏不欲极凉。冬极温而春有狂疫,夏极凉而秋有疟痢。勿露卧星月之下,勿饥临尸骸之前。勿睡中摇扇,勿食次露头,勿冲热而饮冰水,勿凌甚寒而逼炎炉。勿沐浴後而迎猛风,勿汗出甚而便解衣,勿冲热而便入冷水淋身,勿对日月及南北斗大小便,勿于星辰下露体,勿冲霜雾及岚气,此皆损伤藏腑,败其神魂。五味不得偏耽,酸多伤脾,苦多伤肺,辛多伤肝,甘多伤肾,咸多伤心。此并应於五行,潜禀四体,可理可究矣。志士君子,深可慎焉,犯之必不便损,久乃积成衰败。是故心为五藏之主,气为百体之使,动用以太和为马,通宣以玄寂为车。关节烦劳,即偃仰导引。若不营摄养之术,不顺和平之道,须臾气衰於不竟之际,形枯於声色之前,劳其渺渺之身,憔其戚戚之思,闻斯道养,深可修慎。是以真人常日淡泊,不亲狂荡,而愚者纵意,未至损身,已败其神魂,伤其魄矣。悲夫!

    【丁俊贵论“修身、静心、养性”】

    二、论修身

    修身,是指修养身心。

    修身的具体行为表现日常生活中就是择善而从,博学于文,并约之以礼。

    修身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并不是看了些圣贤书就成为甚至超越圣人了。

    至于那些无助于个人陶冶情操、慷慨意志的杂学,不但无益于修身,还会让人自高自大,自认为无所不知,夸夸其谈。

    一个人即便学了再多的学科,看了再多的书,却没有办法约束自己的言行以符合礼仪的规范,使自己的身心受益,帮助他人成就善道,那所学则无非是“水月道场,梦中佛事”。

    修身的本质是一个长期与自己的恶习和薄弱意志作斗争的过程,时时检束自己的身心言行,用诚心、仁爱、谦卑的情操来祛除掉思想中的杂质,对治那些令我们轻浮、骄傲、自大、邪僻的外因、内因。

    修身最切实的办法就是择善而交,通过善友相互勉励来增长德行,培养志趣,用最朴实无华的态度切磋关于仁爱的学问。

    一定要远避世俗的虚谈,那些好卖弄学问的、巧言乱德的、文过饰非的,还有诸如攀比、争竞、夸耀、淫词、妄语、戏笑都要远离,这些事物唯有叫人败坏。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古人学习是为了丰富完善自身的人格,落实到一言一行中而不逾越事理。今人的学习仅仅是为了卖弄学问,于自身的人格修养毫不相干,反而令人生厌。

    为学过程中千万不要退却,总要好学不辍,仰慕圣贤的人格和智慧,细心考究他们为人的结局,开辟出的人生境界,和留给后世的遗产。日积月累,生命的善果就会渐渐成熟,不至于华而不实,所学仅止于口谈而无实质了。

    【丁俊贵论“修身、静心、养性”】

    三、论静心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修养不够。失去的东西,其实从来未曾真正地属于你,也不必惋惜。

    能够说出的委屈,便不算委屈;能够抢走的爱人,便不算爱人。分手后不可以做朋友,因为彼此伤害过,不可以做敌人,因为彼此深爱过,所以我们变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别为不值得的人掉眼泪,别为不值得的事费心思,人生苦短,一天都不能浪费在不快乐的事情上,人,总要寒心一次,寒心过后,愿你学会为自己而活。

    给自己一些时间,原谅做过很多傻事的自己,接受自己,爱自己,过去的都会过去,该来的都在路上,挥别错的才能和对的相逢。

    生活一定会给你机会,这个机会叫明天。不管现实有多么惨不忍睹,都要固执的相信,这只是黎明前暂时的黑暗而已。这个世界上,总有美好的情感与梦想,值得我们追随。

    人活着,走自己想走的路。没理由,不去闯。时间,抓起了就是黄金,虚度了就是流水;理想,努力了才叫梦想,放弃了那只是妄想。努力,虽然未必会收获,但放弃,就一定一无所获。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爱所有人,信任少数人,不负任何人。

    心静了,才能听见自己的心声,心清了,才能照见万物的本性。人生的脚步常常走得太匆忙,所以我们要学会,停下来笑看风云,坐下来静赏花开,沉下来平静如海,定下来静观自在。

    一切美好从心静开始。

    静心的方式一般分为动态静心和静态静心两大类。

    动态静心,如通过舞蹈、跳动、叫喊等较强度活动的方式来释放心里受压制的情绪,这过程主要是让身体从紧张、疲惫的环境中体验静心的愉悦,可帮助并引导练习释放压力和理解静心。

    静态静心,如选择一个舒适的姿势坐下来,闭上眼睛,然后你慢慢的把手臂举起,在移动手臂的同时感受这个动作,手臂举到一定的高度,在空中停顿一下,然后再慢慢的放下,感受这个动作,感受这个移动,动作一定要慢。这样就可以达到内心的安静。如果经常实践,内心的安静会越来越显著,内心常常处于轻松与自在。

    让心静下来的5种方法:

    1.意识到焦虑的根源

    这个步骤大部分人都跳过了。为什么?因为好像我们已经知道的答案,你也许认为自己知道是什么让你焦虑。

    但是有时,伴随焦虑的特定情况,生理特征和情感因素并不是你所想的那么明朗。所以,可以尝试着记一记“焦虑”日记,无论是真实的还是虚拟的。你什么时候感到焦虑?焦虑时的生理特征有些什么?

    有时,仅仅是这个步骤就足以帮助人们处理他们的焦虑。就像我一直坚持说:意识到焦虑是改变的第一步!特别是在习惯养成的这个领域。

    2.专注于呼吸

    大脑和身体是相互反馈的。例如:自信的站着让人们感觉更自信。人的大脑不仅影响身体,身体也会影响大脑。

    对于焦虑来说也是一样的:有意识地控制你的呼吸会给大脑传递信息。

    当你感到焦虑的时候(通常都伴随着浅而快的呼吸),试着将它改变为放松的呼吸,更慢更深的呼吸。你可以在吸入和呼出时慢慢的数数,尝试将你的手放到你的肚子上,感受气流进入,呼出。

    另外,采取任意使身体感到放松的姿势。这通常就像放松肌肉,采取一个开放的姿势一样(打开双臂,微笑)。

    3.冷静的思维暗示

    要说“冷静的思维”非常容易,但是当压力情景来临,心跳加速的时候谁又能够真正做到冷静思考呢?

    关键是,要提前准备好冷静的思维暗示。可以是一句简单的暗示“冷静下来!”,但是这些必须是对你最有效果的。要努力找到什么形式的词语或者想法最适合你。

    4.抽身去开始活动

    如果说更多的活动是解除焦虑的关键好像有些奇怪,因为我们倾向于觉得焦虑的解决办法是放松,做更少的事情。

    但是,当大脑没有被事情占满的时候,它空荡荡的部分常常走向了焦虑,但当我们做我们喜欢的事情时,我们感觉会更好。即使只是一些简单或容易使人疲劳的事情,比如说整理办公桌、整理家务,都比坐着担心要好。

    感到焦虑的的时候,你会不想去参与让你分心的活动。但参与活动恰恰是解除焦虑的关键,所以你现在应该明白问题的关隘了。

    其中一个解决办法是提前写好一个令你开心的活动列表,当你焦虑时,你可以马上抽身去做一些占据你思维的事情。

    试着把一些你喜欢做,并且容易开始的事情写到你的清单里面。例如:“发明一个时光机”可能太过难了一点,但是“去压马路”就是可以实现的。

    5.睡眠技巧

    通常,当人们焦虑的时候他们的睡眠也会出现问题。有时当你感到焦虑的时候,没有什么比躺在一片漆黑的环境里,感觉自己的注意力被焦虑一点点占据更糟糕了。

    然后,因为缺少睡眠导致人们焦虑睡眠,从而恶性循环地导致更加糟糕的睡眠。

    跳出这个循环是很困难的,但是对于锻炼“健康的睡眠”会有一定的帮助。这个是关于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让我们勇敢面对焦虑吧,在你打开电视看新闻之前,世界上确实有太多的事情让我们烦躁。这意味着,当大脑有一点空闲的时候,它似乎常常用焦虑来填满。

    当你想要解决问题的时候,焦虑是有用的。但当焦虑仅仅让我们不开心或者打扰了我们的正常生活的时候,它就不那么有用了。

    【丁俊贵论“修身、静心、养性”】

    四、论养性

    1.人之三性

    性分成三个层面:“天性”、“禀性”、“习性”。

    天性——从中医阴阳的角度来讲,是纯阳无阴是至善的。

    禀性——正好相反,是纯阴无阳是恶而不善的。

    习性——就是后天习惯养成,教育、朋友圈子影响呀……所以这个习性有阴有阳,有善有恶。

    天性是纯阳像太阳一样,禀性是纯阴像乌云一样。人的这个身体也是要靠天性的阳光照射,才能够承载我们这个正常的生命。如果受到禀性乌云的遮盖,天性的阳光无法照身体,就像大地得不到阳光,万物就无法生长。心身得不到阳光的照耀,很多疾病就会来了。

    内经里面有很多讲阳气的时候,讲到了它对生命是这样的重要。阳气如果没有了正常的住所,人就会折寿而不彰。这就说明了生命对于阳气的依赖。那这个阳气的根本从哪里来呢?实际上是从本俱的天性中来的。

    按照佛经里面讲的它是“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你修它它也不会多,不修它它也不会少。就是说,在这个层面没有可操作性。那么,可操作的就是〔禀性〕和〔习性〕了。

    〔禀性〕是障碍天性的主因。因为禀性障碍以后,天性的阳光就无法滋养照射我们的心身。很多学中医的人以为所谓的阳气是肾气呀、或是心的动力呀,其实根本的原因是在天性那里。

    禀性它要表现,它实际上就是一种不良的情绪。就是怒,恨,怨,恼,烦。怒就伤肝,恨就伤心,怨就伤脾胃,恼就伤肺,烦就伤肾。

    2.悟性者为高人

    左宗棠很喜欢下围棋,而且,还是个中高,其属僚皆非其对手。

    有一次,左宗棠微服出巡,看见有一茅舍,横梁上挂著匾额“天下第一棋手”,左宗棠不服,入内与茅舍主人连弈三盘。

    主人三盘皆输,左宗棠笑道:“你可以将此匾额卸下了!”

    随后,左宗棠自信满满,兴高采烈的走了。

    过沒多久,左宗棠班师回朝,又路过此处,左宗棠又好奇地找到这间茅舍,赫然仍见「天下第一棋手」之匾额仍未拆下,左宗棠又入内,与主人再下了三盘。

    这次,左宗棠三盘皆输。

    左宗棠大感讶异,问茅舍主人何故?

    主人答:“上回,您有任务在身,要率兵打仗,我不能挫您的锐气,现今,您已得胜归来,我当然全力以赴,当仁不让啦!”

    世间真正的高手是:能胜,而不一定要胜,有谦让别人的胸襟;能赢,而不一定要赢,有善解人意的意愿。

    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聪明不一定有智慧,但是智慧一定包括聪明;聪明的人得失心重,有智慧的人则勇于舍得;真正的耳聪是能听到心声,真正的目明是能透视心灵。

    看到,不等于看见;看见,不等于看清;看清,不等于看懂;看懂,不等于看透;看透,不等于看开。

    常常听人说:"没文化真可怕!"。可"文化"到底是什么呢?是学历?是经历?是阅历?

    答案:都不是。

    文化可以用四句话表达: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3.竭尽人性,以人为本

    竭尽,用尽的意思,很好理解。但关于人性,就需要多花些功夫谈清楚。

    人的生命由三种元素构成——身、心、性。身为物根,心为命根,性为德根。天赋人的性,地赋人的命,父母生的身。

    性、心、身三界是有机联结的统一体,人非三界不能生。运行起来,彼此依存,相互制约,不能分割。不过在运用时,有主次轻重之分。三界中,性的分量最重,“天地有坏。我性无坏。”

    用孔子的话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是「性」,形而下是「身」,介乎它们之间的就是「心」。我们除了关注「身」和「心」,更应该关注的是「性」。

    王阳明先生认为,孟子谈性善论,是直接从源头上谈,要求人在源头上用功,使性明净清澈;荀子主张性恶,是从流弊上来谈,仅在末流上用功救正,如此就耗费精力了。

    所谓性相近,习相远。人的原始天性是相似的,能尽知自己的本性,就能尽知他人的本性。我的人性中有仁爱、良知,你的人性中也有仁爱、良知。

    《中庸》有云: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

    这段话是说,只有天下至诚恳切的人,才能充分发挥他天赋的本性,能充分发挥他自己的本性,就能充分发挥众人的本性;能充分发挥众人的本性,就能充分发挥万物的本性。

    竭尽人性,就是说要将人的纯真本性充分开发出来, 只有人性的发挥达到极致,才能将物性发挥到极致。

    【丁俊贵论“修身、静心、养性”】

    五、修身、静心、养性方略

    1.欲修身,先养心

    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

    浮世之中,总有许多人为追求物质享受、社会地位和显赫名声等身外之物,而心力交瘁、疲惫不堪。他们怨天尤人、欲逃离其中而不可得,皆因忽略了自己的内心,不明白万事以修心为先的道理。

    2.少吹牛皮,多做实事

    古今中外,人类心理都是一样的,多半爱吹牛,很少见诸于事实;理想非常高,要在行动上做出来就很难。所以,孔子说,真正的君子,要少说空话,多做实在的事情。

    3.不动心,不烦恼

    心之本体,原自不动。心之本体即是性,性即是理。性元不动,理元不动。集义是复其心之本体。

    世间的事,纷至沓来,只有做到不动心,才能得到真正超然物外的洒脱。

    生活中,同样多的事情,有人焦头烂额,有人却泰然处之,就是因为生活的智者懂得在忙碌的生活之外,存一颗闲静淡泊的心,寄寓灵魂,即使因忙碌而身体劳累,仍然能够洒脱自在。

    4.不忙不乱,不焦不躁

    天地气机,元无一息之停。然有个主宰,故不先不后,不急不缓,虽千变万化而主宰常定,人得此而生。若无主宰,便只是这气奔放,如何不忙?

    忙碌是现代社会中大多数人的一种生活状态。不幸的是,与身体的操劳相伴随而来的,还有内心的忙乱急躁、焦虑不堪。

    身之主宰便是心。倘若在忙碌的生活中不能给内心留一份悠闲,而使其深受烦恼与担忧所累,便更难在为人处世之时做到游刃有余、潇洒自在。

    5.固执己见,做不了大事

    我们研究历史上一些成功和失败人物的性格,会发现很有趣的对比。有些人的性格,喜欢接受别人更好的意见。不过,能立刻改变,马上收回自己的意见,改用别人更好意见的人太少,刘邦是这少数人中的一个。而项羽对于自己的主意,就绝对不会改变,绝对不接受别人的意见。

    6.持神敬肃

    整齐严肃,无时不惧。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衣冠外貌保持整齐,心思神情端正严肃,时时刻刻都要警惕、检查自己是否出现了闲杂或不良的念头。平日闲居无事时,要宁静安泰,不要想身体以外的事情,一旦投入工作中,就必须做到专心致志,不存杂念。自己要保持清澈明朗的精神状态,才能保持旺盛的生机,就像早晨的太阳一样。

    7.心狭为祸之根,心旷为福之门

    如今于凡忿懥等件,只是个物来顺应,不要着一分心思,便心体廓然大公,得其本体之正了。

    心胸狭隘的人,只会将自己局限在狭小的空间里,郁郁寡欢;而心胸宽广的人,他的世界会比别人更加开阔。

    8.好情绪就是最好的养生

    养生学理论认为,“愤怒伤肝,恐惧伤肾,好乐伤心,忧患伤肺。”即,容易发怒、容易发脾气或脾气不好的人,便是肝气不平和的现象。容易害怕,胆小怕事,便是肾气不平和。嗜好过分,特别如饮食、男女方面过分,可使心脏有问题。多愁善感,或遇家庭问题,其他等等事故,心多忧患,便由肺气不平和开始,影响内脏健康。

    9.静坐养性

    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体念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每天不限任何时间,必须静坐一小时以上,体验圣人所教诲的仁心,使思虑不出本位,以使性命凝结,就像宝鼎一样镇定而不可动摇。

    10.无私心就是道

    心即理也。无私心即是当理,未当理便是私心。

    心的本体就是最本真,不矫揉造作,不过分修饰,不画地为牢,不损人利己。人应永远保持初心,不受外界环境影响,光明磊落,坦诚纯粹,永远长新。什么是初心?不自私,存大爱。

    11.黎明即起,醒后勿粘恋

    起床要早。天色刚亮就赶紧起身,醒了以后一定不要有留恋安逸甚至淫邪的念头。

    12.做好自己就够了

    终身逌然,不知荣辱之在彼也,在我也。这就是人生哲学。人为什么要外面人讲你好,你才觉得自己好呢?外面跟我毫不相干,在我自己,我认为好就好,爱笑就笑,爱哭就哭,跟别人毫不相干。

    13.养一身浩然正气

    须是勇。用功久,自有勇。故曰「是集义所生者」,胜得容易,便是大贤。

    做每一件事都要符合良知的要求,这样才能使心中的浩然之气壮大起来,再遇到其他事情就更能以良知为指导,从而达到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中庸境界。

    要养浩然之气,就要做正直之人,诚实地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日积月累,不断壮大。浩然正气,是人的精神脊梁,抵御歪风邪气的屏障。

    14.读书不二

    一书未点完,不看他书。东翻西阅,徒务外为人,每日以十页为率。

    一本书还没有读完,一定不去看其它的书籍。东翻西阅地随意读书,对自己的道德学问没有一点益处,不过就是一个只求知识而没有道德的人。每天必须圈点十页。

    15.心至诚才能行至孝

    此心若无人欲,纯是天理,是个诚于孝亲的心,冬时自然思量父母的寒,便自然要求各温的道理。夏时自然思量父母的热,便自然要求个清的道理。这都是那诚孝的心发出来的条件。却是须有这诚孝的心,然后有这条件发出来。

    孝是发自内心的情感表达,没有表里如一的孝就没有真心实意的爱。在孝敬父母时,我们要发自内心,真心地为父母做事,用一颗真正的孝心让父母开心愉快,自己也就真正尽到孝道了。

    16.攻读史书

    大人曰:“尔借钱买书,吾不惮极力为尔弥缝,尔能圈点一遍,则不负我矣。”嗣后每日圈点十页,间断不孝。

    父亲说:“你为了买书而向别人借钱,我不惜一切地替你赔补还账,你若是能够仔仔细细地圈点阅读一遍,才算不辜负我的一番苦心啊。”从此以后,我每天都仔细读上十页,如果稍有间断,就是对父母不孝。

    17.出身不重要,器度才重要

    在艰苦中成长成功之人,往往由于心理的阴影,会导致变态的偏差。这种偏差,便是对社会对人们始终有一种仇视的敌意,不相信任何一个人,更不同情任何一个人。爱钱如命的悭吝,还是心理变态上的次要现象。

    相反的,有器度有见识的人,他虽然从艰苦困难中成长,反而更具有同情心和慷慨好义的胸襟怀抱。因为他懂得人生,知道世情的甘苦。

    18.克己才是真功夫

    人须有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

    人活在世上,做什么不需要克己呢?为人处世的功夫,明白道理只是基础,能够做到克己才能实现。

    克己不是压抑自己,因为克己的实质,不是源于外在的压迫,而是源自内心的不平。

    人心若平,世间便无不平之事。

    克己的真正指向,是修炼自己的心,修养自己的境界。

    克己,如同道家的戒律,只要观念上不要跑偏成压抑欲望,而是明白这是为了修炼散乱之心、萃取出本心中真正美好的品质,便正是心灵修养的功夫。

    19.说话谨慎

    对此要时时刻刻细心留意,这是为人处世的第一等功夫。

    20.人有三个基本的错误不能犯

    一是德薄而位尊;二是智小而谋大;三是力小而任重。

    21.少一些机心,少一些痛苦

    汝若于货、色、名、利等心,一切皆如不做劫盗之心一般,都消灭了,光光只之本体,看有甚闲思虑?

    每个人的世界都是他自己造成的。

    一个人心中充满机心,就会因机心而衍生出困难、恐惧、怀疑、绝望、忧虑等情绪。

    如果一个人心中充满了这些,境地怎会不悲愁、痛苦?

    人生如白驹过隙,生命在拥有和失去之间很快就流逝了。

    心灵空间需要自己去经营,机心太多、太重,心灵哪还有空间去承载别的呢?

    22.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培养自己的真气。能够做到内外统一、光明正大之行,没有奸诈计谋、行险侥幸之念,任何所作所想都能够说得出口,只有这样,才能将真气存蓄于丹田之中。

    23.做什么都有境界

    一个人修道,或者读书,一步有一步的不同境界。像一个学艺术的人,今天有了一个新的灵感,或者画一张画,特别有一种心得,就是有它的境界。一个做水泥工的,今天突然一砖头下去,用水泥一抹,特别平,心里头很舒服,原来这样砌才好,这是他做水泥工时侯的境界。

    所以,境界包含一切境界,修道人有一分的成就,境界就有一分的不同;有两分的成就,就有两分的不同。换句话说,人修到了某一种境界,人生的境界就开朗到某一种程度。

    24.心是快乐的根

    常快活便是功夫。

    保持一颗快乐的心很难,人总会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生病了、降职了、失恋了、失业了等等,这些让人很难快活起来。

    快乐只在一心,要从一心着手去做功夫。

    一切还要落回到自心修养上去,这便是良知功夫的内涵。

    心的修养越深,受外境影响的程度就越小,这是一定的。

    25.节劳,节欲,节饮食。时时当作养病

    节制操劳,节制欲望,节制饮食。时时刻刻都像养病时一样地保养自己的身体。

    26.君子不怨天尤人

    人能够真正做到了为学问而学问,就不怨天、不尤人,就反问自己,为什么我站不起来?为什么我没有达到这个目的?是自己的学问、修养、做法种种的问题。自己痛切反省,自己内心里并不蕴藏怨天尤人的念头。拿现在的观念说,这种心理是绝对健康的心理,这样才是君子。

    27.天理即是仁心

    所谓汝心,亦不专是那一团血肉。若是那一团血肉,如今已死的人,那一团血肉还在,缘何不能视、听、言、动?所谓汝心,却是那能视、听、言、动的,这个便是性,便是天理。有这个性,才能生这性之生理,便谓之仁。

    人之为人,须有情、动情、重情。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你是什么样的人,便能感应到什么样的人,乃至什么样的处境和人生。比如交朋友,你是有情人,才可能交到真情义的朋友。譬如男女之爱,须是你有情,人家才可能对你有情。推而广之,万事莫不如此。莫作无情人,天佑有情人。做有情人,才能得有情人生。

    28.日知所亡

    每日读书记录心得语,有求深意是徇人。

    每天都能知道所未知的。每天读书,都要将心得体会记录下来,不要刻意地从书中谋求深意,否则,就是曲从于他人。

    29.把人做好、把事做对,就是学问

    学问不是文学,文章好是这个人的文学好;知识渊博,是这个人的知识渊博;至于学问,哪怕不认识一个字,也可能有学问——作人好,做事对,绝对的好,绝对的对,这就是学问。

    30.静时存养,动时省察

    省察是有事时存养,存养是无事时省察。

    人如果不能看清自己,就容易骄傲自满。心中若装满了骄傲,便很难听取忠告,吸取经验教训,长此以往只会固步自封、止步不前。

    自知不明的人往往昏昏然、飘飘然,摆不正位置、找不准人生支点,驾驭不好生命之舟。

    怎样自明?

    就需要做好对自己的省察,吾日三省吾身。就算笨拙的人,如果能做好省察,那么愚蠢也会变成聪明,柔弱也会变成刚强。

    人贵有自知之明。

    31.月无亡所能

    每月做诗文数首,以验积理之多寡,养气之盛否。不可一味耽着,最易溺心丧志。

    每月都能有机会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和本领。每个月必须做诗歌或短文数首,用来检验所学理论是多还是少,所培养真气是否充盛。不可以一味地懒惰迟延,这样最容易使自己的远大志向丧失殆尽。

    32.吃得了苦,才能享得了福

    实际上,好事跟痛苦是一体的两面而已,一个是手背,一个是手心。假使说,好事他能够真丢掉开的话,痛苦来一样可以丢开,所以痛苦也是一个很好的测验。如果一个人碰到烦恼、痛苦、逆境的时侯丢不开,说他碰到好事能丢得开,那是不可能的。

    33.习练书法

    早饭后做字半时。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课程。凡事不待明日,愈积愈难清。

    早饭后必须练习书法一小时。而且,所有文字方面的应酬,都可以作为练习书法的机会。凡是今天的事情,一定不许留待明天去做,事情越积越多,就会越难以清理。

    34.儒家是粮店,道家是药店,佛家是百货店

    佛学像百货店,有钱有闲,可去逛逛,逛了买东西也可,根本不逛也可,但社会需要它;道家像药店,它包括了兵家、纵横家的思想,乃至天文、地理、医药,一个国家、民族生病,非去这个药店不可;儒家的孔孟思想是粮店,是天天要吃的,要深切了解中国文化历史的演变、将来怎么办,就要研究四书。

    35.夜不出门

    夜晚不出家门。出门应酬玩乐,会使人荒废修养功夫,会使精气耗损、神情疲惫。所以,这种不良习气必须彻底戒除。

    36.有寂寞才有境界

    一个人先要养成会享受寂寞,那你就差不多了,可以了解人生了,才体会到人生更高远的一层境界。

    37.人生境界

    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

    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38.知生灭便是觉悟

    生命就是这样,年年都有个春天,年年也有个冬天,这是生灭两头的现象;念头、细胞乃至一切物质也是有生有灭,永远都是这样。

    39.万物有理,大道至简

    宇宙间的任何事物,有其事必有其理,有这样一件事,就一定有它的原理,只是我们的智慧不够、经验不足,找不出它的原理而已。而《易经》的简易也是最高的原则,宇宙间无论如何奥妙的事物,当我们的智慧够了,了解它以后,就变成为平凡,最平凡而且非常简单。

    【丁俊贵论“修身、静心、养性”】

    丁俊贵

    2019年11月29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丁俊贵论“修身、静心、养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nhiw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