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在热点话题里的媒体道德

作者: 森林精灵 | 来源:发表于2016-03-25 21:54 被阅读76次

                最近微博上出了一个话题#大妈被玩具车撞坐地不起#,偏于理智性的,我的第一反应是:先看看。整件事情很简单,从画面上看,就是一个小孩子开了一辆大概适用于4~8岁儿童红色的玩具车,体积还是挺大的,似乎撞到了一个老人,然后老人就坐在地上。   习惯性的往下看了看评论,大部分都是骂大妈的。

                后来就看到了这样一条话题#大妈碰瓷玩具车#,我不由得嗤笑了一下,一切都才发生不久,是谁告诉了媒体“事实”:大妈碰瓷了?

                结果第二天就反转了,大妈确诊桡骨骨折还婉拒了赔偿。手痒的我终于放心的评论:不是所有的老人都会倚老卖老,键盘侠们,打脸疼吗?

                转念之间,就想起了去年的一件事:“女大学生扶人反被讹”,当时也真是傻,我并没有像现在这样理智,而是奋身于吐槽、责备大妈的舆论中,甚至还带有那么一股子毅然决然、天经地义的味道,似乎对于“被讹”感同身受。那段时间,我一直密切关注这段新闻,一直期盼着老人道歉,最终的结果,是我被打了脸,大众被打了脸,媒体也被打了脸。

                那个女大学生道歉了,从一开始,就没有人持保留态度,而是去认同一个我们认为的“事实真相”。  这种反转,一般人是体会不到那种纠结复杂的情绪的,那时坚信“坏人变老”“年轻人无辜”的我,没有做出任何评论了。

                 我知道我道歉是没有用的,老人看不到,也感受不到,她所感受到的一切舆论是大众通过媒体所表现的,我的内疚,我的不安,都只有我自己知道。

                我所能做的,就是反思:我的一切作为,都归结于我的不思考,怀着定性的思维去思考这个新闻,去肆意猜测老人的不对,站在一个不正确的方位,忽略寻找与求证,盲目认同大众媒体“合理想象”的事实。

                 不知道大家还记得十年前的“彭宇案”吗?相信没有人会不知道吧。这个以“扶人反被讹”的话题席卷了全国,并且还成为了大部分人所谓的道德滑坡的“标志性事件”。这后面时隔五年的反转,也一定让许多人瞠目结舌了吧?

                  当时由于彭宇因面子问题与老人及其家属签订了保密协议,所以大部分人不明真相,而同样不明真相的媒体却以“扶人却被判撞人赔钱……”“男子搀扶摔倒老太反成被告被判4万……”等引导性新闻标题将民众引向一个媒体主观意识的事实真相。

                   这也直接或间接导致了许多类似于“小悦悦事件”的事情发生,也发生了真正的“不敢扶”的道德滑坡。若是从广电的思维去看,而后发生的许多“碰瓷事件”都有可能是从此事中受到了启发。也导致现如今,我们更倾向于相信一个正值青春或正值壮年的人,而去怀疑,责备一个年过花甲,身体体质下降,容易受伤的老人。

                  当我们被大众舆论引导,大肆谈论“事实”的时候,有没有想过现今媒体所报道的“事实”中,加了多少主观臆想?

                    大众媒体,到底还剩下多少公信力?

                    一味追求爆点,追求点击率,追求谈论度,不去寻求事实真相,肆意在新闻中加上自己的主观看法,引导民众舆论偏激化,从而炒热话题,以增加收入为报道新闻的目的,这就是现今的媒体的意义所在吗?

                    不过我却记得这样一段话,“在现代社会,真实反映新闻事件,全面反映各方面声音,是传媒提供新闻报道的基本道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消失在热点话题里的媒体道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jrdl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