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汉三住在村东头的河对岸。
一条不很宽的黑水河把他和村里的大集体隔开。黑水河的水并不黑,反而清澈透明,缓缓东流。为什么称他为黑水河呢?这实在是不合乎常理,已无从查考。河上有一座石桥叫承志桥,李汉三每天进村都要经过那座桥。他原本也不在河对岸住,村西那棵三个人合伙才能抱住的百年大桑树旁,倒塌的土房就是他以前的家。
瞧吧,这遍地的黄土瓦砾,只有那个用浆糊贴了好几层门画的大木门还在那里顽强地伫立着,就像门画里的秦琼、敬德一样,用残存的最后一点威严守护着已经倒塌的房子。这都要“归功”于那年夏天的一场大暴雨。李汉三无钱盖房,只好搬到了河对岸一间废弃的电房里。
李汉三年纪少说也有六十了。他至今无儿无女,一个人孤苦伶仃的生活着。也有那些个爱问东问西的尖嘴薄舌的妇人打听他为什么孤身一人。听老一辈人说:
“他年轻时好赌。”
老黑媳妇儿就下了断定。说:
“哎,我说嫂子,那还用说吗?一定是他年轻时赌博胡混才让他落到了如今这个田地。”
一边说着,还一边往地上吐着瓜子皮。
李嫂听了点了点头,表示认同。若有所思了一会儿,接着话茬说:
“我看呀,他那严重的白内障和高血压也是他年轻时瞎混落下了病。”
众人纷纷认同,李嫂满脸得意,好像是破了一件多大的无头案子似的。
就算他们说的属实,李汉三也早已不是那个混子了。
李汉三穷的原因是白内障和高血压,这样使他很难找到合适工作,为了生计他养了一群山羊,这是他唯一的生活来源。
常常能看到李汉三坐在清水河边的一棵老榆树下,手里拿着旱烟杆时不时的抽上几口,患有白内障的双眼无神地望着河面,一副沉思的模样,又好像什么也没想,只是那样静静的坐着,紧皱眉头。一缕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照在他的脸上,远处一位妇人的尖叫声惊飞了树上栖身的鸟儿,那一缕阳光在他眼前晃动着,他毫无反应。
李汉三的吃食很简单。早晚的吃食是一碗面疙瘩汤或棒子面粥,一个碗口大的自己蒸的馒头,配菜都是些凉拌的青辣椒或白萝卜丝,只放上一点盐和醋。中午吃汤面条,在屋子东北角灶台的大黑锅里丢一把面条,放一把红薯叶、芝麻叶或苋菜叶,加盐调味,一锅面条就算做好了。盛了一大海碗,吃得极香,犹如山珍。平常是没有荤腥的。只有过年过节才会到邻村屠户朱二那里买上一斤便宜的猪脖子肉,加入粉条蔬菜炖上一大锅可吃上两三顿。
这是李汉三两年前的生活情形。
前年霜降时分,已然到了深秋,人们身上的衣服越穿越厚。傍晚暮色渐深,回头望望西山,已经看不到金黄的太阳。山羊的肚子都吃的鼓鼓的,仿佛是有了身孕。李汉三刚抽罢烟,拿起旱烟杆在鞋底重重地磕了几下,磕去烟锅里的余灰。接着站起来把烟杆别在腰间,狠狠的擤了一把鼻涕甩在地上,感觉还不干净,又在身旁的杨树皮上抹了几下,觉得可以了,于是挥起手中的鞭子赶羊回家。
走到村口,看见了村里退休的教学先生李保六,正在菜园子里拾掇黄瓜藤子。心想上去打个招呼,李汉三还没开口,李保六先说话了。
“汉三,你的苦日子到头了”
李汉三被这句话搞迷糊了,回道:
“怎的?山羊涨价啦?”
李保六被他的话逗笑了。
“我说你可真行啊,山羊涨价能涨到哪儿去。”
接着说:“精准扶贫落实到咱们乡了,扶的就是你这样的人群呀。”
李汉三喃喃的想说些什么又都咽进肚子里了,表示客气地说道:“对! 对!”
面带着笑容走了。
走到村中心的大水塔下,遇到了正在门口吃饭的李大妈,李大妈热情招呼坐下一起吃饭,李汉三回绝了。
李大妈说:“汉三,你的苦日子到头了,精准扶贫政策落实了。”
李汉三有些惊奇。“大家都知道了吗?”他心里想着。
李大妈指了指斜对面的墙上说:“看那里,今天下午人来画的精准扶贫宣传标语。”
李汉三凑近去瞧,模糊的看见两行红漆大字:
“精准扶贫强基础,金融扶贫兴产业。
瞄准扶贫对象,建成小康之家。”
一路上李汉三心中默念着一句话:“苦日子到头了。”
第二天上午李汉三正在搅拌羊的吃食,村支书领着一位中年女人来了。
“汉三,先把手里的活放一放”
指着那个女人说:“这是县里来的扶贫1对1书记,知道了你的情况,昨天就催着我带她过来。”
女人面带笑容自我介绍:“大叔,我叫陈红,您叫我小陈就行。”
村支书接茬说:“陈书记是专门对应你做扶贫工作,以后有什么事情都可以直接和陈书记说。”
“咱们的脱贫攻坚目标是 ‘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好, ’ 要稳定实现扶贫对象的不愁吃、不愁穿,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安全住房。啊——!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总而言之呢,汉三,你的苦日子到头了。”
时间一天天过去,李汉三的生活在发生着变化。没房住,国家给他盖了一座新房子,嚯,多么气派呀!三大间坐北朝南的平房,一扇大铁门,正面墙上贴了带花的瓷砖,屋里地上瓷砖是那么的光亮,像一面镜子,走时可要慢些,小心摔了跟头。他的白内障是国家免费医治的。现在李汉三看东西清楚多了,眼睛也有神了。
有人问了:“还有什么政策呀?”
“政策?政策多得很!”
养山羊有牲畜养殖补贴,种地也有补贴,还有医疗救助,有了头疼脑热,邻村的大夫上门治疗,得了大病,一个电话县里来救护车接去治疗。都是免费的。村北的荒山上建了光伏发电项目,每年都有分红,三千多元呢,不少。算下来一年的收入超过了一万四千元,李汉三再也不发愁了。
如今的李汉三总是一副笑盈盈的样子,红光满面,看上去好像年轻了10岁。逢人就说国家的政策好,从没有想过自己在迟暮之年还能过上好日子。
晚上,李汉三躺在新房里的床上,想着自己是多么幸福呀。国家真好!
关了灯,李汉三嘴唇动了动,一串声音飘出窗外飞入夜空:
“苦日子到头了。”
那一晚的星星,格外的明亮。
己亥年 秋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