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认知是在我们生活遇到困扰时,一些在脑海中反复出现的,具体的,负面和消极的自我评价。
创伤认知就像住在我们大脑中的“坏父母”,当我们犯错误的时候,她狠狠的责骂我们。当我们表现脆弱的时候,他又拒绝付出心力去爱护和疼惜我们。
我们在这对“坏父母”的“毒舌”中长大,于是我们很自卑,不自信,内心没有一点力量。当我们做错事时,脑海里浮现的都是父亲的责骂声:“你什么都做不好,真是一无是处。”还有母亲冷嘲热讽的的抱怨:女孩子那么努力干嘛!早点嫁人得了”。
其实,不论是父亲的声音还是母亲的声音,他们都不是来自于现实世界,而是来自于大脑中的创伤认知。
创伤认知的存在,让我们时常感到自己依然活在原生家庭的那种紧张,焦虑和恐慌的气氛中。
即使父母已经去世多年,早年留下的记忆,情绪依然影响着我们,有的人一生都无法释怀。
我母亲的表弟一辈子唯唯诺诺,碌碌无为。40多岁的时候被妻子离婚,从此孤苦一人。他有一句口头禅:“我不行,做啥事都做不好”。
他年轻的时候,也曾有过很多的想法,可是无论做什么事,他的母亲都会“横挑鼻子竖挑眼”的阻止,然后来一句:“你不行,啥事也做不好”。
如今他已经60多岁奔70的人,有时候来家里串门,他和母亲聊天经常抱怨说:“也不知道咋的,这辈子一想到要做点事,就想起我妈,你三姨那种刻薄,冷漠的表情,还有她说的话,老幺干啥啥不行,然后我就开始打退堂鼓”。
尽管他的母亲已经去世多年,但他大脑中的“母亲”依然存在。依然影响着他的家庭,工作和干活。
其实像母亲表弟这样的人,应该还有很多,他们还活在自我否定,自我批评的怪圈之中,自艾自怨,自暴自弃。有些人甚至终其一生,也不知如何走出?
没接触心理学之前,其实我的创伤认知非常大。我总是觉得自己不够好,每当自己疏忽或出现错误,总有一种否定的声音告诉我:“你不行,你真没用,什么事情都做不好”于是开始灰心丧气,逃避自责。
更有一种对权威的恐惧,辛辛苦苦赶出来的方案,拿给领导看,内心总是忐忑不安,有个声音又告诉我:“肯定又不过领导的眼了”。于是开始慌张,不知所措。
其实这都是早期家庭生活模式给自己内心造成的伤害。是家庭的养育者给孩子“不认可”态度的投射。
父母已经老去,我们不可能去寻求父母的改变,甚至让他们为当初的“否定自己”买单。我们所能做的,只有自己拯救自己?
那么如何实现自我拯救,走出自我否定的怪圈,拥有更开心舒爽的人生呢?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我们首先要学会自我觉察,有意识的和母亲的态度做哀悼,不管她在与不在,一定要学会和母亲分离。
然后停下来消化一些。这个过程可能很痛苦,大量的阻抗扑面而来。但得到的是豁然开朗的人生。
最后要想斩断创伤习惯,不要操之过急,要慢慢的抚平心理的创伤,重新塑造更加健康合理全面的自我认知,来给自己提供原生家庭不能给予的爱和滋养。
重新成长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需要我们自己勇敢地走出原生家庭的禁锢,探索真正属于自我的认知与看法。勇气,毅力,同理心,再加上对自己的诚实,是我们走出创伤认知,重新塑造自我的成长之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