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春节,几个朋友临时决定,自驾到丽江游玩。两辆车八个人,说走就走,一大早出发,以为下午就可以赶到丽江。只是没有想到,去滇西的人太多,一路塞车,开开停停,到丽江时已经是夜里一点多。更没料到的是,没有提前预订酒店,居然找不到住处,几个人在车里坐了一夜。那晚,他们蜷缩在两张车里,伸不开脚手不说,滇西北的冬天,夜里气温下降快,到了子时,已经是零下的温度。第二天,好几个人感冒了,古城转了一圈,到处人山人海,没有多呆,扫兴的踏上了返程。
出门在外,不论是出差还是旅行,我们最关心的事,莫过于住,怎么住,住哪里,这是一路上要解决的问题。住的地方,环境隐秘幽静,布草整洁舒适,睡觉就会安稳香甜,第二天玩起来才会精神饱满。找的宾馆饭店太吵,床铺不卫生,整夜难眠,一定会影响你的旅程,尤其是认床和睡眠不好的人,更是如此。
古时,人们外出远行,要找一个地方投宿,这种地方就是客栈。客栈,又称栈房,是旧时旅馆、酒店的别称,一般以住宿为主,设施较为简陋,有的还兼供客商堆货并代办转运。客栈有标志,那是一个悬挂在屋檐下的长方形白纸灯笼,灯笼两面写有关联住宿的话,如“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之类的,远远一看,就知道是住宿的。
不论在东方还是西方,从事商业贸易的客商,出门寻找生机的大众,满世界布道的传教士,宗教圣地朝拜的信徒,各国之间穿梭的外交官员,行在路上的人越来越多,沿途都需要休息,这样,客栈便多了起来。限于条件,远行靠的是步行、骑马和乘马车,为了方便,客栈主要建在道路或驿站旁。刚开始,客栈很小,也就五六个房间,只供应基本的食宿,旅客吃完饭后就进房睡觉。再后来,客栈的规模越来越大,有的多达三四十间客房,设有专门的厨房饭厅,提供烟酒和娱乐服务,以满足客人的需求。客栈开得多了,就有了竟争,客人在环境和设施上有了比较,客栈变得越来越好,相互间拉开了档次。一些客栈有了花草树木和亭台楼榭,有的客栈出现了宴会厅歌舞厅,专业化经营的酒店宾馆诞生了。
只是,一段时间,客栈在中国大陆一度消失,剩下的只有国营的饭店、招待所和办事处,住宿还需要单位和地方开具的介绍信。改革开放后,中国旅游业作为最早对外开放的行业之一,星级酒店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成了旅游行业的一个标准,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外国旅游者住宿的代名词。但是,随着国内旅游者逐渐多了起来和1998年国际青年旅舍进入中国,旅舍、客栈重新出现,并且越来越多越来越好。跟标准化的宾馆酒店相比,复旧的客栈大多是原木仿古建筑,在保证高质量布草的同时,追求个性化和差异化,给人别样的感受,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喜爱。
以前出差,经常住星级的酒店宾馆,那种整齐统一的配置,宽敞明亮的环境,洁白干净的布草,简洁舒适,住着住着就成了习惯,也就没想着住什么客栈之类的。后来,到了旅游行业,开始接触和经营客栈,才知道,客栈已经不是原来的概念,早就走出原始简单的循环。国内一些知名的民宿企业,他们追求优美安静的环境,追求个性鲜明的特点,追求健康舒适的布草,追求优质温馨的服务,客栈已由单一的住宿变为民俗体验,满足游客更高层次的需求。
特色民宿和客栈不断涌现,硬件设施越来越好,个性化越来越明显,一次次远行,体验不一样的客栈,也就成了我的喜爱。有的客栈,别出心裁的建在森林里,建在大树上,如莫干山裸心谷的树顶别墅,树木芳香,玻璃通透,原始如鸟儿栖息,现代似童话世界,住下了,你就不想离开。有的客栈,融入了民族元素,在你做梦时,都会感受到美好的民风民俗,如松赞林卡酒店,一种类似藏族客栈的酒店,推窗看小布达拉宫松赞林寺,出门是错落有致的藏式碉房,远处交叉的村落和田园跃入眼帘,就连厨房、壁炉、铜制的洗手台浴缸都散发出藏文化气息。更有的客栈,就建在古村落,建在自已的老宅里,如腾冲和顺的故乡客栈,高墙楼阁,全木结构,进士牌匾,花果飘香的小院,藏着的是边地侨乡的风韵,客栈外的小巷,飘逸的是百姓人家的烟火。
几乎,每一次遇见客栈,都是一种意外的惊喜,然后把感受推荐给同行及亲朋好友。复古的文化,现代的元素,乡野的气息,温馨的服务,柔软的布草,回家的感觉,宾至如归,心放松了,刚躺上床,便酣然入梦。
满足了,旅途中,我就想这样好好的睡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