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典故(二)

作者: 诡语娜娜 | 来源:发表于2019-05-26 02:18 被阅读5次
图片来源于网络

1、疑邻盗斧

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

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图片来源于网络

2、铁杵磨针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有一天,他看到一个老婆婆在磨一根铁杵,于是好奇的问:“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 ”老婆婆说完,低下头继续磨着。“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才能磨成绣花针呢?”

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话让李白很惭愧,他回去之后再没逃过学。

铁杵磨针: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一定会成功的,功夫不负有心人。

相关文章

  • 成语典故(二)

    1、疑邻盗斧 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

  • 成语典故(二)

    安居乐业 故事春秋时,有一位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他姓李,名耳,字聃。据说他刚生下来的时候,就是一个白头发。白胡子的...

  • 【成语典故之二】

    【对牛弹琴】 战国时代,有一个叫公明仪的音乐家,他能作曲也能演奏,七弦琴弹得非常好,弹的曲子优美动听,很多人都...

  • 【小木匣说:点滴积累】

    成语.典故(系列之三十) ———————————— 更新日期:2017.5.16-周二 1.【内容导读】 河...

  • 成语典故

    完璧归赵和负荆请罪这两个成语典故讲的是战国时期蔺相如的故事。完璧归赵说的是蔺相如是赵国的一位上卿,来到壁垒森严...

  • 成语典故

    一字千金 战国末期,秦国有一个大商人,名叫吕不韦。他在赵国经商时,曾资叻过子楚,即后来的秦庄襄王,又把自己的妾赵姬...

  • 成语典故

    一不作,二不休。 唐朝德宗时期,有一支军队在长安叛变,拥立原卢龙节度使朱泚为皇帝。朱沘自称大奏皇帝,拜张光晟为副将...

  • 成语典故

    一叶蔽目,不见泰山。 楚国有个书生,由于生活贫穷,很想找到一条发财的门路。 他读到一本书,书上说:谁如果得到螳螂捕...

  • 成语典故

    一发千钧 西汉时期,有个著名的文学家名叫枚乘他擅长写辞作赋。 开始,枚乘在吴王刘濞那里作郎中。刘濞想要反叛朝廷,枚...

  • 成语典故

    1、马革裹尸 2、睚眦必报、火上浇油 3、丰神玉立 4、貌美端庄、性情和善、才貌双全 5、拂袖而去、扫榻相迎 6、...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成语典故(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kgtt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