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里仁篇4

作者: 清风8351 | 来源:发表于2022-05-18 06:55 被阅读0次

【原文】

子曰.“苟①志于仁矣,无恶也。

【注释】

①苟:如果;假使

【翻译】

孔子说:“如果立志追求仁德,便无所憎恶之人。”

【解读】

一个仁者,心地淳厚,他不会见人之恶,也就不会厌恶人。因为我们见到人恶了,所以才会讨厌他。那仁者见到恶人怎么办?是不是看不到他的恶?不是。看不到他的恶,就不是智慧了。仁者必定有智慧,他看到有恶的行为,他知道这个人是迷惑颠倒,才做出这些恶事。他的本性?本性本善。他对这个不怀疑。哪怕见到那些杀父害母的人,仁者见到他只会生怜悯心,不会生憎恶之心。知道他学坏了,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不懂得感恩,不知道伦理道德,所以干出这些胡涂事,将来果报就会惨烈。仁者只会怜悯他,怎么还会憎恶?这是真正的仁者,你看心地多么厚道。见到恶人,只会千方百计劝他改恶向善,想如何救他,而不是厌恶他。

立志成圣人,只看人家的好处,不看人家的坏处,只存别人优点,心中不存人家的缺点,使自己的心纯净纯善,这是真正志于仁,他也一定能成为仁人。假如看别人这也不好,那也不是,那是什么?把人家的缺点全部装在自己心里。本来心是纯善的、纯净的,现在装上别人的垃圾,把自己内心当作垃圾桶了,专门收集别人的垃圾,然后用这些垃圾来折磨自己,生烦恼,这是愚痴到极处。所以学圣学贤就从这里学,不把人家的缺点放在心上,只学人家的好样子,不看人家的坏样子,看一切人都是好人,都是仁人,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你有这样的心,你才是真正志于仁了。

我们学了这一章应该明白,原来看人不对,其实是自己不对。人我本来一体,怎么能够憎恶人?憎恶人不就是憎恶自己吗?这一放下了,我没有了。你才能真正破迷开悟,开大悟、彻悟。成仁人、成圣人,就是这一念之间。

相关文章

  • 学习《论语》里仁篇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里仁篇】、4-1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知】通【智】 今天我们讲这个论语的第四篇里仁篇子曰,里仁为美...

  • 《论语》里仁篇4

    【原文】 子曰.“苟①志于仁矣,无恶也。 【注释】 ①苟:如果;假使 【翻译】 孔子说:“如果立志追求仁德,便无所...

  • 《论语》里仁篇4/26

    2021.10.15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 论语·里仁篇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1.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2.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

  • 《论语》——里仁篇

    里仁篇 本篇是《论语》的第四篇,包括26章,主要内容涉及到义与利的关系问题、个人的道德修养问题、孝敬父母的问题以及...

  • 《论语》里仁篇

    (一) 【原文】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译文】 孔子说:“人以安居于仁德为美。如果择身所居而不...

  • 《论语·里仁篇》

    【原文】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注释】 ①几:轻微,婉转. ②又敬不违:仍然恭...

  • 论语·里仁篇

    4.1.子曰:“里[1] 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2] ?” 译文:孔子说:“居住在有仁德的地方是美好的。选择居...

  • 《论语》里仁篇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选择住所要与有仁德的人在一起。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

  • 《论语》里仁篇

    原文: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我的白话解释:孔子说,一位懂得修身的君子内心是有道德的,而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里仁篇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kiwu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