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历史有意思
宋仁宗对皇后说“我要为后代留下两个宰相”。哪两个人能够得到如此殊

宋仁宗对皇后说“我要为后代留下两个宰相”。哪两个人能够得到如此殊

作者: 延平延微 | 来源:发表于2022-11-29 00:39 被阅读0次

    如果让你选一位古代的诗人一起旅游,游山玩水,你会选谁呢?不要想多了,不能选女的。

    对,你要选苏轼。

    一提起苏轼,你会被他光芒万丈的才华闪得睁不开眼。他是千年难遇的旷世奇才,还是全才、天才,诗、词、散文、字、画皆登峰造极,据说,就是酒量和弹琴的功夫差点。他以一己之力让宋词达到可以和唐诗比肩的高度。

    宋神宗评价苏轼和李白,说李白有苏轼的才华,但没有苏轼的学识。这话虽然有些偏袒,因为,毕竟他和太后都是苏轼的“粉”,但神宗也是有他自己依据的。

    苏轼在制科考试中获得了一个”三等“,这是什么概念呢?首先,制科考试比进士要求更高,难度更大,更有挑战性的精英考试。其程序复杂,内容繁多,对应考者的学问要求极为全面。制科即制举,又称大科、特科,是中国封建社会时期,为选拔”非常人才“而举行的不定期非常规考试。意思是皇帝要亲自对一些特殊人才进行考试,以选拔国家之栋梁。

    制科考试成绩分为五等,三等最高,四等为中,五等为下,一等二等虚设。

    在文人造极、神仙打架的宋朝,总共也就4个人是制科三等。三等中还分两个品级,苏轼为上品,大家可以想象一下,看着苏轼和他弟弟苏辙的卷子,宋仁宗兴奋地对皇后说:”联给后代留下了两个宰相之才。高兴啊高兴。“

    而在苏大学士光芒万丈的背后,却丝毫不见文人的清高和孤傲,他是一个诙谐幽默,乐观豁达,极善良且有趣的人。可谓人见人爱,花见花开。更可贵的是,这并非只是在他人生得意时才有的好心态,而是哪怕身处不测之渊,依旧不改的本色和情怀。

    苏轼登科入士时,适逢千古第一仁君宋仁宗在位,君正臣贤,万民安康。可谓是经济、文化全面繁荣。正如苏轼在回答皇帝问题时所说,当时还是存在三个问题,或叫弊端:冗兵,冗官和冗费。

    宋朝重文轻武,文开科举,强调分权制约。但凡事都有两面性,庞大的官员系统和安抚军户的冗兵政策,日益加重百姓的负担,以至国库存空虚,财政吃紧,所以仁宗、英宗之后,宋神宗立志变法图强,重用王安石推行新法。但因操之过急,出现了很多弊端。比如:禁止贩卖私盐,但官盐又太贵,百姓们保能铤而走险。于是仅杭州府的大牢中就有25000名因私盐入狱的百姓,一个个被打得皮开肉绽。又因为裁撤保守派太快,使得很多无德之人假借支持新法之名纷纷上位,官员质量直线下降。

    很多人认为苏轼反对新法,其实这是一个误会。苏轼对新法积极的一面当然支持,只是强调一个不要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但这也触了神宗的逆鳞,因为他和王安石变法的决心极大,态度坚决,新法只能执行,不能议论。

    眼看朝堂险恶,苏轼自请外调去地方任职,一来可以躲避党争之祸,二来可以踏踏实实地为百姓做点实事儿。他在杭州修水井,在密州捕蝗虫,在徐州抗洪水。在远离朝廷的地方,苏轼实实在在地解决着百姓们的难处,造福一方。

    但也正是因为他政绩斐然,让朝廷里的小人们妒火中烧,翻开他的诗集,巡章逐句找毛病,直到找出讽刺新法甚至是欺君的词语加以栽脏陷害。诽谤之下,神宗果然大怒,将苏轼下狱,甚至要杀了他,这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要不是王安石和铁粉曹太后求情,他这条命就没了。

    需要说明的是,王安石虽然和苏轼的政见不同,但也是高风亮节的君子,坏的只是朝廷里的那些小人。

    死罪可免,活罪难逃。苏轼以犯官的身份被贬到了荒芜的黄州任团练副使。大家不要以为这好歹是个官,要知道,犯官是没有工资的,苏轼只能自谋生路,而且不能离开黄州。

    从此,苏轼开始了他的贬谪生涯。不平坦的从政之路,却造就了一代文豪。他先后被贬黄州、惠州、儋州,他的绝大多数经典作品都写自他的贬谪所在地。这也难怪,他在总结自己一生时,就用了这样一句诗:“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宋仁宗对皇后说“我要为后代留下两个宰相”。哪两个人能够得到如此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kjhf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