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听到外婆唠叨我女儿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和你妈一模一样!”我听着好笑,问外婆到底是想说我女儿,还是想唠叨我。刚好闺蜜给我发消息说,假期间一家三口关在家里,每天早上父子两个一人在沙发上占据一个角落,摆出同款姿势,开始居家宅躺的一天,远看去儿子简直就是爸爸的缩小版,为此她没少和老公争执,希望老公给儿子做出个好榜样,没想到老公总是说:“他是我亲生的,遗传,没办法!”弄得我闺蜜很无语。
在生活种能看到很多类似的行为,我表姐的儿子读小学四年级,在是公认的小爆竹,不管在什么场合,稍不顺心,就会大发脾气。表姐对他也尝试过各种教育,讲道理、惩罚、威逼利诱……都不见效。表姐说有一次在学校课间休息的时候,因为一个同学不小心撞到了他,他就冲上去把同学压在地上打伤了,后来她送同学到医院检查治疗,又带着孩子上门赔礼道歉,回家也是对儿子严厉批评,他每次都答应得好好的,没几次又重蹈覆辙了。“真像他爸!”每次说到儿子的问题的时候,表姐都会加上这一句。表姐夫是个急性子的人,从小接受的都是棍棒教育,信奉的准则就是:孩子不听话打一顿就好了,所以儿子从小没少挨揍,现在看孩子和爸爸一样有着同款的急性子。
孩子的行为有类似父母的行为,真的是因为天生的遗传原因吗?
DNA的强大是我们公认的,它能让父母和孩子之间拥有很多相同的特质,比如长相、身高、血型……但是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德勒认为:遗传只能为人们的心理发展提供可能性和客观条件,因为即使有相同的遗传基因,也很难保证每个个体都发展成相同的性格。比如,我们可以思考一下自己和父母相似的性格特征,然后想想如果回到我们刚刚出生的时候,假如是一直跟随祖父母长大,没有和爸爸妈妈居住在一起,会怎样?可能我们现在看待问题的模式、做事的方法,就会像极了我们的祖父母,而不是父母了吧!
DAN决定了我们的身体密码,而大脑决定了我们的行为密码。研究表明,在大脑里有一种叫作镜像神经元的细胞,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一面镜子,我们看到的信息都会被大脑解析,然后投映在这面镜子上,这时我们的大脑就会模仿和学习这些信息。比如我们看到别人打哈欠,也会不自觉打哈欠,我们对着婴儿笑,即使宝宝还啥也不懂,也会跟着笑。由于孩子的大脑处于快速发育和学习时期,对于周围的信息更为敏感,每天和父母在一起,不自觉就会模仿父母的行为。大家不妨想一想,有没有看到过沙发上家长和孩子的同款宅呢?
王莹老师的书《儿童时间管理训练效能手册》是这样说的:
父母的情绪管理原则:第一,就是情绪的权利属于自己,我可以决定我怎么想,我可以决定看到孩子行为的哪一面,决定自己是否生气
每个孩子对父母都有发自内心的信赖和崇拜,有教育学家说过:“孩子的眼睛是录像机,耳朵是录音机,头脑是计算机。”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教育孩子的过程种,身教大于言传,我们自己就是孩子行为的源头。所谓的遗传,与其说是遗传了先天特质,不如说孩子在日积月累中将父母看待问题的角度、处理问题的方法,当然同时也包括父母管理自己情绪和行为等都复制到了自己的大脑里,父母的言行举止,都会被孩子完整地记录下来,用孩子自己的方式来解读并做出行为的决定。孩子可能并不能表达出什么,但是我们不仅要听其言,更要观其行,看到孩子行为中传递的信息。
表姐的孩子在爸爸停止揍他一个月以后,明显减少了在学校的暴力行为,闺蜜的孩子在老公改变了宅躺的姿势后也更换了个姿势继续宅躺。当我们把孩子的行为归咎于遗传的时候,就相当于在说:“不是我的问题,我不用改变。”而事实是,只要我们换个姿势,孩子就会马上和我们切换成一样的姿势,所以从孩子身上看到自己,不要再甩锅给DNA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