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传统文化影响,中国读书人多少都有些恋竹情结。尽管我生在北方,小时候没怎么见过竹子,但国画中墨竹是易画而又易讨巧的主题。几片竹叶,几根竹杆,勾勒晕染,浓淡相宜,却是没少画过。移居到渥太华,依然身处北寒之地,不但居无竹,周围也根本见不到竹。东坡居士有诗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如此说来,我俗居了很长时间。直到有一天,在朋友的指引下,从商店里买回来两蓬弱小的翠竹,栽在后院,终于成为脱离低级趣味的人。
说实话我有点疑惑,本来竹子与松树和梅花并称岁寒三友,在寒冬时节仍可保持顽强的生命力,那为什么在我童年的北方,在我现时的渥太华见不到这种象征高尚人格的植物呢?答案或许是渥太华太冷,在这里,岁寒三友我见到的只有皮糙肉厚高大挺拔的松树。我种的竹子据说是针对加拿大培育的耐寒品种,且根系不会四处蔓延。大概属于篁竹,杆细,高度在两米左右,但由于严寒的气候,这种竹子在渥太华最多也就长到齐腰高。
种下竹子的第一个冬天,我用塑料桶扣住竹子防寒,第二年春天竹子由黄泛绿,活了过来。第二年竹子长高长大了,桶已经扣不住,就简单用麻袋片围了围,不想来年开春竹叶没有再绿,竹杆也枯黄而死。好在从地下冒出很多细小的竹笋,很快长到齐膝的高度,竹子居然又活了过来。第三年冬天,大桶加网罩,竹子开春充满活力。今年已经是第四个冬天,竹丛越发大了,试了两次,搭了一个人字窝棚,连竹子带牡丹,全部圈了进去。
这个窝棚跟看瓜老农住的草棚差不多,但肯定更结实,不刮龙卷风,不会有问题。但这么结实、这么宽敞暖和甚至内部绿化还很好的所在,岂不成了冬天小动物们绝佳的栖身之所?虽然我的后院不会有熊猫出没,但兔子对竹子也喜欢得很,这已经被朋友家竹子的悲惨命运证明过了。不过我实在懒得再去重搭,为这个费脑筋了。
今年渥太华雪大,12月份的降雪量创了十多年来的记录。下雪以后,发现院子里不时出现一行行的动物足迹。不经意间朝窗外望,见到小松鼠在表演杂技,两只前爪抱着一块面包,还能飞快地在积雪的狭窄栅栏顶端奔跑。过几天,一模一样的场景重新出现,我就有些恍惚,难道是同一只松鼠抱着同一块面包在奔跑吗?还是就像我们的生活,日复一日重复着自己?
临近圣诞之前,后院发现了大脚印,窝棚多了一个入口,门前的雪被压下去一大块。心中不由忐忑,不知什么动物占山为王了。终于有一天,见到一个黑乎乎的大家伙钻了出来。
说它大,是相对于常见的松鼠和兔子。后来终于看清原来是只大黑猫,我松了口气。有食肉动物猫守护,竹子应该是保住了。这只猫小心翼翼,跑到离厨房玻璃门不远的地方停下来,双眼凶巴巴地盯着我们。我猜想猫故意让我们发现它,是为了向我们要食物。但一旦我们走近门前,它就立刻钻回窝棚。第二天早晨起来,发现玻璃门的纱门被猫抓了一个大洞。谴责完肇事者,却又担心它会饿死。家里不能养猫,加上也不知怎样把它引诱进屋。天寒地冻的,太太心中不忍,去商店买了一袋猫食,拿个瓷盆,盛了一些放在窝棚门前。
不一会,黑猫露出脑袋,警惕地盯着我们看了好一会,然后嗖地冲到盆前,三口两口就把食盆里的猫食吃了个一干二净。一边吃,一边还扭头看我们一眼。看着它这么熟悉猫食,又会找人索要,不像野猫,八成是谁家的猫跑出来忘了回家的路。
喂了两天,猫饿了就走出来,站在门外等我们看到它。天冷,站久了,冻得慌,它会把脚爪轮流提起来,可怜巴巴望着我们。对我们,它渐渐放松了警惕。想想文友相识也大抵如此,最初总要使用些警惕的语言,进行些相互的试探。经过彼此展示,达到一定的信任度之后,慢慢开始在一起谈点文学,分享些诗词歌赋。只是人生不免聚散离合,就像这猫,到了春天天气暖和了,自然会离开我们而去。怀念也好,眷恋也罢,留不住的终归留不住。古人留下不少惜别的诗词,令人唏嘘,千古感叹。
为了这只猫,我特意铲出一条通道。猫也不傻,找我们的时候,就顺着这条通道过来蹲在门前或半路。夏天看竹子,冬天看猫,而猫也看我,倒也各有乐趣。
猫日渐亲近,走近了我,但它依然露出凶悍的目光。我不知道,这只不期而至的黑猫,什么时候便会永久地离开我的视线。也许是春天,也许是明天,它有自己的天地。它以敏捷的身躯,有力的奔跑,去拥抱它的自由。当然,我宁愿失去它,也希望这只漂亮的黑猫在天地之间自在行走。
网友评论